佛弟子文库

如何才能得到富贵

宽运法师  2015/04/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才能得到富贵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现在要跟大家讲的是:“如何得到富贵?”我们很多人都喜欢富贵,这富贵是怎么来的呢?在《妙慧童女经》的时候,来请教我们的释迦佛,释迦佛就说,每一位如果想得到富贵的话,要有四个条件,哪四个条件呢?

第一要“应时布施”。大家都知道这布施就是结缘,结缘是应时,什么叫应时?就是人家有需要。假如说地震了,他需要赈灾,那我们第一个出钱、出力、出物。那人家有水灾,我们也是如此。我们都说这布施都有五种,你说你可以用眼睛来布施,用你的面来布施,你可以用语言啊,赞叹的语言,让别人来帮忙也可以,你可以出力,你可以出心,这个都是随缘、随分。那布施的时候,应时的就是需要。就好像富楼那尊者,他知道到偏远的地方去弘法,人家耕田的帮人家耕田,人家起屋的帮人家起屋,人家打渔的还要帮人家打渔,因为人家不知道杀生的不好。

那大家了解了,这个人怎么这么好呢?是谁派来的呢?是释迦佛的弟子。这人家就跟你结缘,人家说未弘佛法、先结人缘,所以应时布施,这就是结人缘、结法缘,所以做什么都要应时啊。过了这个时机,就没有这么好,我们说了,恰到好处,经常也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就人家在需要的时候,你帮人一把,这个已经是很了不起了,所以要应时布施。

那第二个条件是什么呢?布施的时候“没有轻慢之心”。有的时候我们就看了,这个人啊,我很喜欢,这是大德高僧,供养多一点;这个是个小沙弥,不出名的,就少一点。当然我们都不是佛,我们还有一个相,但是不要有轻慢之心,不论对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对所有的生命都要尊重,因为生佛不二,佛教讲“平等观”,所以布施的时候平等很重要,我也经常跟人家说,你看佛教里头,一说“布施”,二是“供养”,这个“布施”“供养”都是给予,但是有所不一样,这“布施”就是一种我高你低,我给你的感觉,我给你,你说那当然就是说了,施比受还有福,都愿意在高处给人家。

但是佛教讲“供养”啊,就是我给你的时候,你高我低,我给你,我跪在那里头,我双手给你。那你看,这就完全不一样,给你就要给得让人家吃得舒服、拿得舒服,你看这个才是供养。这就是佛教里说了,不单没有分别,我们还你高我低,因为我们这样,把贡高我慢的心就会去掉,这惭愧的心就会生起,所以这一点上非常、非常的重要。你看《地藏经》里都说了,这师子奋迅如来是怎么样的,怎么这么庄严的相啊?就是因为他多生多世布施而来的。他今天有这么大的福报,都是他结缘布施、肯布施来的,所以说他就是我们的榜样,那我们也是用这种心态才可以。

第三种是什么呢?“欢喜而予”,这个很难,我们都说了,要布施啊,首先刚才说了,那我们之间已经没有轻慢之心了,我们是不是能够欢喜,这个很难。但是我们都说了,“众生欢喜,诸佛欢喜”,你给的时候也要给得很欢喜,因为能布施就说明你能拿得出,就有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福德因缘,所以给的时候心里头要用欢喜的心,今天我们能和大家结结缘,结今生的缘,结来世的缘,结成佛的缘,所以说“给”很重要。所以我现在提倡“喜悦人生,自在生命”,我们大家都要充满着喜悦,给的时候心生欢喜,要知道舍才得,不舍怎得呢?你不付出怎么得到呢?所以这个呀要有欢喜心。

第四种就是说,“不希求回报”,你布施的时候,帮人家的时候,你不要有回报的心。一有回报的心,你心里有的时候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我们就会有落差,我们就会生烦恼,就会抱怨,怎么样,我对他这么好,他怎不向我点头呢?不向我问好呢?不向我关心、关怀呢?所以做事,我们怎么样啊?了因、了缘,做了就了了,所以说这个了因、了缘很重要,一切自有因缘,今天我们能给也是因缘,他能收还是因缘,一切都是因缘,那就完全不一样,你的心态好了。所以佛教就讲“三轮体空”,没有布施的自己,也没有布施的中间物,没有布施的对象,如果你每天用这种心,你见到所有的人都很欢喜,你不会想回报,没有回报了,不要求回报了,那我们的心量就扩大。

否则的话,你看很多人,家庭也是,你对子女好,子女不孝顺时,你很难过。你对丈夫好,丈夫有点点不对你的心意,很难过。有的时候你对太太很好,太太有的时候做的有一点、二点的事情不如你的心意,你也很难过。你对朋友好,朋友有的时候回报不够,你心里难过。如果你本身做的时候就没想到回报,那你想,你心里有多高兴呢,每天觉得很喜悦,所以我们拜佛拜得非常的喜悦,不单喜悦啊,怎么能够富贵啊?

这四种就是让我们能够今生和来世都能够富贵,大家可以重温一下,第一个是“应时布施”,第二布施的时候“没有轻慢之心”,第三种是“欢喜而予”,第四种是“不希求回报”,只有这种心态,将来不会富贵都难,所以大家一定富贵,这就是学佛的好处,希望大家慢慢体会,一分体会一分收获,而且毫厘不爽,而且这段话是谁说的啊?释迦牟尼佛说的,所以我相信是真实不虚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宽运法师文章列表

诵经时身体发热是怎么回事

问: 我在诵经时,身体发热是怎么回事? 大安法师答:...

初学者应读的几部经

《地藏经》专门讲因果,然后再讲到百善孝为先,提倡这...

在家人可以披袈裟吗

在佛门里,袈裟是代表佛陀的传承,佛法的正传。所以没...

正法、像法、末法

佛教中有正法、像法、末法:为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

附体这种东西,赶紧念佛把他送走

这个要注意了,自己一定要有正念。不能让其他的东西附...

有爱才有财富与成功

一位妇人走到屋外,看见前院坐着三位长着又长又白胡须...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仁者,以财发身。就是懂得人道的人,懂得仁义礼智信的...

星云大师《为什么》

各位法师、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为什么?...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修空观的三种观法

智慧的观照应该怎么观照呢?就是我们遇境逢缘应该怎么...

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

1、依止佛陀经典参考相应祖师论著。 2、不宣扬神通感...

界诠法师三十多年的出家心路

我本来是1978年农历七月初五来到平兴寺,准备出家,师...

用反作用力来改造相貌

人人都想拥有美丽的相貌,但是有时事与愿违,为什么?...

【佛教词典】二种三宝

自性三宝和别相三宝。佛法僧三宝在自己的心性上显现出...

【佛教词典】弥陀利剑

谓弥陀之圣号犹如利剑,可以斩除众罪。盖因称念圣号,...

【推荐】念佛还要持戒

一、念佛,体会佛的心愿,就会照戒律去做 (一)以为受持...

福报与相貌都很差,如何克服卑怯的烦恼

问: 弟子觉得自己福报与相貌都很差,与人交往时常感...

净土法门对众生根机不设任何门槛

净土念佛法门之所以超胜独妙,首先,是因为这个法门含...

佛教徒能否养宠物

对于佛教徒能否养宠物这个话题,有很多人都可能思考过...

身体尚且无常,何必劳心外物

法因,字刳心,俗姓顾,明州(今浙江慈溪)人,学法于...

星云大师《佛教青年成功立业之道1》

各位同学: 大家都是佛教的青年,一个佛教青年就应该...

念佛法门是实有法还是虚无法

问: 念佛法门是实有法还是虚无法? 大安法师答: 我不...

劝进行者念佛消灾

又须劝父母、兄弟、姊妹、妻室、儿女、乡党、亲友,同...

星云大师:供养的用心

随着佛教盛行,信仰佛教的人口普及,信徒的恭敬心也增...

用功的入门方法

办道的先决条件深信因果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

虚云老和尚经历的十次劫难

一难 生为肉球 人生总要经历生、老、病、死四种痛苦,...

现代人的心灵荒芜

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人类一直为追寻美好、幸福生活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