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何谓「三法印」

界诠法师  2021/10/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何谓「三法印」

印者,印定义。法相楷定不易之义。内外之分,真伪之辨,正邪之别,皆以法印印定其说是否正确。如世公文,得印可信。一切经教,若有法印印之,即是佛说。若无法印,即为魔说。欲知佛法真义,不可不知法印。此法印为识别真伪佛法标准尺度。此三法印是声闻缘觉菩萨共通之教理。

《莲花面经》云:“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及寂灭涅槃,以三是法印。”《大智度论》云:“得佛法印故,通达无碍,如得王印,则无所留难。”

诸行无常

行,迁流转变之义,即造作迁流二义名行。一切从因缘生之有为法,即世间万象,无一不迁流转变,通称世间万象为行。其法众多故称诸行。常住不变为常。世间万象,从于众因缘和合而生,有生即有住有异有灭。无论色心、大小诸法,无不是迁流转变之中,所以称诸行无常。

无常有二种,一期无常与念念无常。

一期无常,于某一期间,迁流代谢,终归坏灭,在人有生老病死;在物有生住异灭;世界有成住坏空。以人言之,短者才托胎即灭,乃至母胎一月二月,或从出胎一日二日,或十岁二十岁,或百岁,无非出于无常。

二念念无常,即刹那义。一切情与非情,不唯有一期之无常,一期相续上,又有刹那刹那生住异灭之无常。即念念之间,不得停住。

说此无常为破除众生之常见,因众生执法以为实有而起贪等烦恼,明此无常义,不生贪著,发起出离生死趣求解脱的向上心。

诸法无我

我者,自主、主宰、实体义。有常一之实体,能为主,自在判断事物曰我。一切有情,于自他身,妄执有常一之实我,因于自他彼此之差别,生爱憎顺逆等烦恼。益我则喜,伤我则恼。有烦恼故有种种造业,造业则有六道之生死。六道生死之根本,在此我执,为破此执,故说无我理。无我者,有情之依身,只是依烦恼业集五蕴诸法所成。

五蕴和合,假名人,虚妄不实。如砖瓦木石和合有房,离此则无别房。众生假诸法和合而有,无实我可得,但有假名。佛以此无我理开示与众生,令得知我空而引生无我智慧,破除生死根本之我执,我有二种,人我和法我。上所述是人无我,此通三乘。法无我为大乘义,法我者,于五蕴诸法,执为有实自体。五蕴法皆由因缘和合而成,无实体性。因众缘生故,有为法即空无自性,而无为法亦即遍于有为法之空性,故称法无我。

涅槃寂静

涅槃是梵语,译云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或译圆灭。灭、灭度者,灭生死之因果。灭烦恼故名灭。离众相、大寂静故名灭。

《涅槃经》云:“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者,乃为涅槃。”灭度者,灭烦恼障,度生死海。总之以智慧之力,证得无为寂静,永久安乐净妙无扰的境界。众生内迷于我,外迷于境,于我不知空,于境不知无常,因起惑造业,流转生死,招来生老病死,忧喜悲欢等种种扰恼乱动。知无常无我,我爱执不起,我空慧生,三毒永尽,解脱生死轮回的苦恼动乱,而证寂静安宁的涅槃。

涅槃寂静,是四种涅槃中的自性清净涅槃,所谓真理是。即是无生灭迁流,无烦恼之累。或宇宙万有之真相,佛以此自内证,又开示众生证此涅槃。《大智度论》云:“佛出世间,正为欲度众生著涅槃境界安稳乐处。”又云:“一切佛法,皆为涅槃故说,譬如众流,皆入于海。”无尽教诲,无不从此一大真理流出,而又无不还归此一大真理。涅槃寂静印为三法印之终极。说上二印,意在令证此印。

此三法印是四谛之理,诸行无常是苦谛,生苦之因(执法为常为我)是集谛,涅槃寂静是灭谛,知无我无常并修习之为道谛。

三乘都观修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而发出离心,乃至知无常无我发救度有情的菩提心,而证声闻涅槃,或圆满的无住涅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界诠法师文章列表

阿罗汉内心的境界

阿罗汉修无常观,他得到的智慧,古德用四个字来形容:...

平常就要告诉自己,这个东西本来就没有的

过去在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个大将军,这个将军一生身经百...

【推荐】为何平时就要常念佛

自性坚定、清净,是西方义 自性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是...

人如群牛

在《法句譬喻经》中有这样一个公案:往昔佛陀曾在王舍...

要从当下的一念去把握

佛法真正学好了,就能够用智慧观照自己的身心状态,时...

在生命轮回中,你的心是变来变去的

所有的烦恼有一个中心点,就是自我意识。我们在刚开始...

医院是个好地方

最近因为有亲属做手术,我便频繁地进出医院。看到的听...

现代人很多是寿终医院,不是寿终正寝

人道中有许多是不正常的死亡,那就属于横死。人的生命...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合掌的十六种含义

合掌的礼仪,我们几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圣像前要合掌...

显光老和尚:略述天台宗六即佛义

余四十年前,在苏州胥门外小日晖硚放生池(灵岩山下院...

菩萨度众生的「八所以」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重点指出八所以,即我们之所以...

出家人的三衣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谓之...

【佛教词典】无孔笛

(一)禅林用语。原谓无法吹鸣的无孔之笛;于禅林中转指...

【佛教词典】八种清净说句

【八种清净说句】 p0082 瑜伽八十五卷二十页云:复次有...

在家居士每半月五戒诵戒仪轨

一、上香(三拜) 上香三拜 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明一法师:浅谈忏悔业障

一、忏悔的意义: 我们不管是做什么佛法的修行,最初...

一位老居士的濒死体验

二〇一一年年底,我在杭州某寺院做义工,经常听老居士...

没有生存压力的极乐净土

极乐净土的资生用具应念即至,这令我们非常神往。所以...

各宗要略——净土宗

史略 弥陀净土,源于晋代慧远大师,于庐山结白莲社,在...

【推荐】圣严法师《心胸开朗,就不受环境局限》

有不少人常常觉得,自己的工作顺利,甚至事业做得也还...

诵得此偈,能闭地狱门

宋释僧俊,俗姓王氏,京师人。出家后,不守戒律,未曾...

诵持普门品的感应--保住了清净道场

台中市南普陀寺,开山方丈国强法师,七十四年应祖国师...

【佛学漫画】《法华经》故事之髻中明珠的譬喻

髻中明珠的譬喻...

真正的佛化家庭是什么

真正的佛化家庭是什么,佛者觉悟,是每个家庭成员都有...

邪的一定要远离,现在假冒的越来越多

问: 请问,有的寺院的法师要求居士只到他的寺院,只亲...

为什么我没有佛性

潭洲慧朗禅师初参马祖时,马祖禅师看到就问道:你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