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贪嗔痴三毒

星云大师  2011/07/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贪

贪又作贪欲、贪爱、贪著,略称欲、爱。是对于自己所喜爱的外境,生起染污的耽著心。

在经典中有许多形容贪爱的譬喻,可帮助我们了解贪爱的毒害:

1.贪爱如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水能长养身心,是维持生命不可缺乏的要素;水,也具有迅速的渗透力,能很快地浸染物体。贪爱就像水一样,能产生强大的力量,渗透内心,滋养恶法的生长。

2.贪爱如瘴疠:住在湿热的山林,容易受湿热的瘴气侵害而生病。如果常常生活在贪爱欲求中,不知觉醒,身心就会受到逼恼,甚至丧失生命。

3.贪爱如瀑流:在湍急的瀑流中行船,不但难以渡过,而且随时有灭顶之虞。贪爱如同瀑流一般,能溺惑人心,将我们的善根漂失,使我们流转在生死苦海中,不得到达彼岸。

4.贪爱如轭:把轭架于牛马的颈上,可以方便驾驭。如果我们不能知足常乐,就会被贪爱的轭所驾驭,身心在恶业的牵引下,不得自在。

贪爱通于三界,依断惑的程度,可分为下列两种:

1.欲贪:是欲界的贪爱烦恼,性属不善。欲贪又分为淫欲贪与境界贪两类。

2.有贪:是色界和无色界的禅定贪爱,性属有覆无记;因为过患甚微,作用很弱,所以不会招感果报,但是能障圣道。

贪爱的习性不但使我们的心终日攀缘外境,产生许多痛苦,而且障覆修道,使我们不能渡生死流,所以,学佛修道应戒除贪爱。

二、嗔

嗔又作嗔恚、嗔怒、恚、怒。是对于违逆己意的有情生起憎恚,而使身心恼热的精神作用。

嗔恚烦恼属欲界所独有,在色界、无色界没有嗔恚的烦恼。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社会上多年的好友,由于一点芝麻小事而反目成仇;亲密的夫妻,因为一言不合而各奔东西;一句不顺心的言语,使人大动干戈,落得家破人亡;一个不经意的白眼,招来杀身之祸……,这些都是嗔心炽盛所带来的不幸与灾难。古德有云:“嗔火滔滔,烧尽功德林。”即使我们积集了多少的功德,嗔心一起,就像烈火一样,将过去努力修行的心血都焚烧殆尽。所以,在佛教的经典中,常常教诫佛弟子们应戒嗔。《增一阿含经》卷十四说:“诸佛般涅槃,汝竟不遭遇,皆由嗔恚火。”《大智度论》卷十四说:“嗔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无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为最坚;诸心病中,第一难治。”菩萨戒中也特立嗔戒以为警惕,《梵网经》卷下记载:“若佛子自嗔、教人嗔、嗔因、嗔缘、嗔法、嗔业,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中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悲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乃至于非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菩萨波罗夷罪(极重罪)。”

三、痴

痴又称为无智、无见、无明、非现观、惛昧、愚痴、黑闇、不觉。是愚昧无知,不明事理的精神作用。佛典中常以“无明”二字来代替以上诸辞,并有多种分类。例如《大乘起信论》将无明分为根本无明、枝末无明二种:

1.根本无明:又作无始无明、元始无明。是诸烦恼的根本,因不了达真如的道理,而忽然起动差别对立的最初一念。例如惑、业、苦三道,都是以此极其细微的最初动念之心为根本,而有惑、业、苦缠缚的因果关系。

2.枝末无明:是依于根本无明而生起的粗显的种种烦恼。

唯识宗根据种子与现行的关系,将无明分为随眠无明与缠无明:

1.随眠无明:指无明烦恼常随逐著众生,隐眠在第八阿赖耶识中的无明种子,称为随眠无明。

2.缠无明:指无明烦恼缠缚著众生的身心,而使众生不能出离生死苦海,所以称为缠无明。

佛典里常以无明喻父,贪爱喻母,二者和合而生我执,使众生起惑造业,流转生死,无有出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烦恼没那么可怕,关键在于你怎么去对待

如果为众生难度而烦恼,把烦恼归结在众生身上,那烦恼...

对照一下,这五种烦恼有没有

再看烦恼浊。烦恼浊,前面讲是见惑,烦恼浊就是思惑。...

救世必先救心,心乃诸病之源也

饥馑旱潦,刀兵瘟疫,皆心之所感召也。尝闻医之治病也...

伐树撅根的故事

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伐树和撅根的佛经故事。就是讲到说...

端心正念,这是最要紧的

当自端心,正念求度。 要自己端正自己的心,要保持正念...

以这种态度来茹素,自然能身心清净

为了健康长寿,疗病养生,近年来,人们不断从医药与饮...

艺人取乐大众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到摩揭陀国游化,住在王舍城北方的...

一天之中如何对治贪嗔痴

我们要知道贪瞋痴它生起的这个次第。好像医生去帮人治...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何为「三净肉」

这是对于一般学佛弟子,一时无法马上改过吃素的人,个...

不饮酒戒

酒会乱性,使人失去理智,不得清醒糊里糊涂,一旦酒精...

佛学常见辞汇(二画)

【二入】 理入和行入。理入是由理性著手,觅求真本,...

菩萨的十重戒

菩萨十重戒,泛指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

【佛教词典】借花献佛

(杂语)过现因果经,瞿夷寄二花于善慧仙人以献佛。按...

【佛教词典】鹧鸪斑

(杂语)好香谓之鹧鸪斑,以其色斑似之也。...

星云大师:八种不动心

一个人如果没有修养,没有定力,就会变得很脆弱。常常...

终日念佛为何无法往生

人们常说,终日念佛,为何无法往生?截流大师告诉你答...

念佛原理略释

六字洪名人人能念,个个可念,方法极简易,而念佛原理...

天眼通宿命通,真有这回事吗

问: 师父,我遇到一个疑团,大家一些学佛的去往生,...

数字是个魔术

数字会说话,数字是个魔术!现在已经到了数码的时代,...

心不要活得太表面,要能够更深层

我们在心中能够受持常住两个字,就能够远离三恶道。常...

信仰的虔诚与否与贫富无关

( 导语: 不论世俗之中还是在佛门里,人们通常都会看...

念佛不仅仅是「持名」这么简单

这句名号是要用信愿来庄严的,念佛不仅仅是持名这么简...

人最大的障碍从哪里来

我们修行人很怕听到障碍这两个字,你知道障碍是哪里来...

怎样去圆满落实菩提心

发了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之心,怎样去圆满,去落实...

此日不复,寸阴尺宝

有一个日本大官问泽安禅师如何处理时间:唉,我这个官...

《法音》杂志专访界诠法师

(原载于《法音》杂志2002年第11期) 界诠法师,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