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贪、嗔、痴

2012/06/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贪、嗔、痴:又名三毒;指毒害出世善心的三种烦恼──贪、嗔、痴。又作三火、三垢、三缚。

贪:是一种染著的心理。所谓染著,就是对自己喜爱的对象产生贪念。贪的表现形式很多,吝啬就是其中之一,贪财的人,不但舍不得将钱财与人分享,甚至舍不得自己享用。骄慢也是其中之一,自恋的人,往往特别贪执自己的长处,觉得高人一等。谄曲还是其中之一,因为贪著别人的财富地位,就去溜须拍马,阿谀奉承。

嗔:是对自己讨厌的对象排斥抗拒,也有很多表现形式。有因厌恶产生的嗔恨,有因嫉妒产生的嗔恨,也有因得不到产生的嗔恨。

痴:是愚痴,如不明事理,不知因果法则,不了解无常、苦空及解脱之道,都属于愚痴的表现。

据《大智度论》卷三十一载,有利益我者生贪欲,违逆我者生嗔恚,此结使不从智生,从狂惑生,故称为痴。此三者为一切烦恼之根本,荼毒众生身心甚剧,能坏出世之善心,故称为三毒。三毒有正、邪之分,如诸佛净土仅有正三毒,无邪三毒。又大藏法数卷十五区分二乘及菩萨各有三毒,二乘者欣求涅槃为贪欲,厌离生死为嗔恚,迷于中道为愚痴;菩萨广求佛法为贪欲,呵恶二乘为嗔恚,未了佛性为愚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这一句佛号是方便,也是究竟

这个息灭贪瞋痴,它很重要的,诸位要有一个很正确的观...

身心五条绳,越执越紧缚

财色名食睡,身心五条绳,越贪越难解,越执越紧缚。 一...

艺人取乐大众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到摩揭陀国游化,住在王舍城北方的...

不起烦恼便是修行

修行的方法,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修行的目标,是熄灭贪...

你的贪嗔痴多久能平复

你忽然遇上很大的刺激,心中很烦很气,你看看这个气多...

以这种态度来茹素,自然能身心清净

为了健康长寿,疗病养生,近年来,人们不断从医药与饮...

十善业道之除贪嗔痴三毒

不贪欲 经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与无明共为起三界轮...

伐树撅根的故事

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伐树和撅根的佛经故事。就是讲到说...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戒定慧

(一)修戒 戒的定义是不当作的不能作,应当作的不能...

普庵祖师与普庵咒

农历七月廿一日,为普庵祖师圣诞。他曾发菩萨大愿,凡...

各宗要略——真言宗

史略 密宗又称真言宗。以大日如来所说的《大日经》为一...

如何供养出家人

僧者为众生之良友福田,所以称为福田僧,能令众生植福...

【佛教词典】宫讲

入宫为皇帝或太子、后妃等讲经。我国古代及日本多有此...

【佛教词典】瞻病法制意

子题:应看病比丘、应作瞻病人、欲供养佛者应供养病人...

一天24小时的使用法

每个人一天都有二十四小时,但是有的人不善于规划、安...

只要肯布施,就会有好的果报

《大智度论》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是关于一个贫穷...

祖师也有业障啊

我们在修学过程中,一听说哪位是菩萨示现的,马上本能...

11种情况下的人最好别吃辣

1、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人不宜吃辣椒,慢性气管...

《持经利益随心论》白话译

(印光大师著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大觉世尊,所说...

星云大师《成人之美》

《了凡四训》中提到:人在日常生活里,要随缘尽力实践...

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僧吗

一位微博上的网友问了我一个问题: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

梵网经菩萨戒和其他菩萨戒有何区别

问: 梵网经菩萨戒和其他菩萨戒有何区别? 大安法师答...

佛菩萨为什么要坐在莲花上

莲花表征清净无染,光明自在的意思,因为莲花出于污泥...

寺院敲幽冥钟的由来

辛弃疾曾经在他的《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中写道:身世...

深心誓出爱欲海,念佛顿断生死流

人身难得而易失,三途时长而苦重。 深心誓出爱欲海,念...

因果的法则

佛法所说的因果法则,是遍通一切的,就是宇宙间的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