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持经利益随心论》白话译

印光大师  2015/08/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持经利益随心论》白话译

(印光大师著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大觉世尊,所说一切大乘显密尊经,悉皆理本唯心,道符实相,历三世而不易,举十界以咸遵。归元复本,为诸佛之导师。拔苦与乐,作众生之慈父。若能竭诚尽敬。礼诵受持,则自他俱蒙胜益,幽显同沐恩光。犹如意珠,似无尽藏,取之不匮,用之无穷,随心现量,悉满所愿。

【译文】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释迦牟尼佛,他所宣说的一切大乘显密诸经,全都是理论上依据真如本性,法道上符合究竟实相,经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而不能更改,所有十方世界的众生都应该遵守行持。这些尊贵的经典,能使一切众生回归真如本性,是一切诸佛的导师。这些尊贵的经典,能够拔除众生的一切痛苦,能够给与众生究竟快乐,是一切众生的慈父。如果我们能够对佛经,至诚恭敬,礼拜读诵,一心受持,那么自己和他人都能蒙受经典殊胜的利益,看不见的和看得见的一切众生都能沐浴到佛陀的慈光。这些尊贵的经典,就像如意宝珠、无尽宝藏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众生之心而现一切境界,能够满足众生的全部愿望。

【原文】

楞严所谓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夫大涅槃者,究竟果德。若论如来本心,契经全力,实属乎此。但以众生志愿狭劣,与夫致诚未极,不能直契。故随彼行心,满彼所愿。

【译文】

这就是《楞严经》所讲的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甚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大涅槃就是指如来究竟的果德。如果要讨论到如来出世的本来用心,以及这些经典所发挥的能力和作用,其实就是想让一切众生当下证得大涅槃。但是因为众生心志愿力狭隘低劣,以及他们的至诚心还没有发挥到极点,因此不能直接契入大涅槃的境界。所以佛陀随顺众生的行持和心意,来满足众生的愿望。

【原文】

倘宿根深厚之士,则顿明自性,彻证唯心,破烦惑而直趣菩提,圆福慧而速成觉道。获契经之全益,畅如来之本怀矣。譬如一雨普润,卉木同荣。大根则拂云以蔽日。小根则长寸而增分。

【译文】

假如有宿世根器深厚的人,受持读诵这些尊贵的经典,顿时明了自性,彻证万法唯心,破除烦恼迷惑而直接趣向无上菩提,圆满福德智慧而快速成就无上觉道。获得经典的全部利益,这样就能使释迦如来出世的本怀得以舒畅啊。这些尊贵的经典,就像雨水普遍滋润大地一样,小草和大树都能因此而茂密繁盛,欣欣向荣。大根的树木则高耸入云,遮蔽烈日,小根的花草也能成长一寸、增高一分。

【原文】

道本唯一真如,益随心而胜劣。然善根苟种,佛果终成。纵不能即获巨益,亦必以因兹度脱。闻涂毒鼓,远近皆丧。食少金刚,决定不消。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者,其斯之谓欤。

【译文】

佛道原本就是唯一的真如,所得利益却随着众生的心量而有胜劣的差异。然而善根已经种植,那么佛果终究是可以成就的。众生即使不能马上获得巨大的利益,将来也必定会因曾经读诵经典,而得以了生脱死。就像听闻到涂毒鼓的声音,不论远近,所有的人都会丧失性命;又像吃了金刚沙,就算再少,也决定不会消化。先利用众生的欲望来吸引利益他们,然后让他们证入佛陀的智慧,这就是受持佛经的利益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但凡深信切愿之人,必能时时不离佛号

俞有光,新安人。从小居住在江苏宜兴县,和吴如庵一同...

【佛学漫画】万病总治的阿伽陀药

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名为阿伽陀药,万病总治,下手易...

念佛人的心中,要有两个相状

但净土宗的修行方法──它是从一个无相的心性当中,重...

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

蕅益大师的时代是在明末清初,他是我们莲宗的九祖,也...

相好凡夫皆具足 六通无碍异常伦

相好凡夫皆具足 六通无碍异常伦 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

念佛功德有七种胜

《甘露疏》云: 一、词少易行胜,唯称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七个顶级心理寓言

一、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念到一心不乱,就能亲见本来面目

按净土来说,做一切善事,回向极乐净土,那就是出世法...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当天灾人祸相继降作之时,须以改恶修善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成佛道,号正法明,安住寂...

印光大师:佛菩萨也不出因果之外

佛之所以成佛,常享真常法乐,众生之所以堕地狱,永受...

如是利益,百千万亿法门之所无者

居士既能发露忏悔。于净土法门,最易相应。所谓心净则...

观想念佛要消除躁妄魔境

念佛的方法,总的来说有四种。也就是持名,观像,观想...

【佛教词典】有间同行相应

复有有间同行相应,谓无心定所间。...

【佛教词典】不空见菩萨

不空见,梵名 Amogha-dar?ana。又作不空眼菩萨、正流...

破戒的过患

持戒的功德不可思议,但是破戒的过患也很可怕,因此我...

发心的去取标准

省庵大师就告诉我们:舍就是去去掉邪的发心。邪的发心...

无常不是说着玩的,要正确去面对

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七天的时间,转瞬之间就过去...

佛的三身

佛教常说的三身又作三身佛、三佛身、三佛。身即聚集之...

文殊菩萨的141愿,教我们在生活中善用其心

文殊菩萨一百四十一愿,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极乐也是梦幻泡影,是否就不值得求往生

《金刚经》里面讲一切法如梦幻泡影。理上的确是这么个...

舍利弗的坚心

一日,佛陀打坐后起而经行,罗睺罗即跟随在佛陀身旁。...

从头到脚的饮食营养秘方

俗话说:吃什么补什么。但你知道大脑、心脏、肺、头发...

出家有年龄限制吗

问: 出家有年龄限制吗? 体恒法师答: 出家就是脱离...

如何对待仇恨

小沙弥去担水,回来的路上被蛇咬伤。 回寺院处理好伤...

在欲望面前,人的智商会降低

财跟色这两种欲望当中,哪一种欲望最厉害?大家深有体...

中阴身应跟哪种颜色的光走呢

问: 弟子看有些书上说,人死后因为业力的牵引仍然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