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学佛道却变成外道,自己还不知道

慧律法师  2020/08/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学佛道却变成外道,自己还不知道

若能了达法身乃“解脱”自在,离“一切”二法之“过”,而以“正”智“观察我”所“通”之一切法唯心现量,“是名为正观”,如是则能“不毁”谤如来“大导师”,以言如来为有为无,为常、为无常、为一为异等,皆是谤于如来故。

所以啊,在这里劝佛弟子,出家、在家,你要做一个佛陀的真实的弟子,不可以作为一个模糊、毁谤佛陀的弟子,佛的知见,你都搞不清楚,讲起来莫衷一是,是自己心也没有定,也没有办法彻底的领悟,当然,你就不是佛陀的好弟子。

因此,入佛正见难,这个所有的在这里解,统统叫你入佛的正见。有时候我们修学佛道,自己修得变成外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欸!

如果每天持大悲咒:“南无喝啰怛那哆罗夜耶 南无阿唎耶”,然后其他的听经闻法不听、不看、不闻。然后:“喔!我念到了见佛、见光”,就生大我慢,这就是佛道一修……修到最后变外道。

没有正确的观念,持着大悲咒只求感应,只求奇迹、只求治病,没有佛的真实智慧,看起来好像是佛教,所以现在的佛法被边缘化了、热闹化,又外道化、企业化、商业化、热闹化,什么是佛教的核心,搞不来,也不清楚:到底什么是正确的佛教,不知道

。所以佛是我们的大导师,就是我们的模范,一切出家跟在家都以佛为模范,来看看佛陀,来约束我们自己,朝着这个方向来走。固然时间跟空间不一样,还有很多的善巧方便,但是诸位法师和居士,任何的善巧、方便,不可以离开佛的核心价值,就是涅槃、般若、智慧,一定要以这个为核心,就是你今天任何的善巧方便,法会人多没关系,但是一定要推广正法;你怎么善巧方便没关系,你就是要推广正法,法让他入心,要不然你搞得那么多,人那么多,那么热闹,意义是什么?我问你们:意义是什么?没意义。

比如说,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哎呀!我们观世音菩萨诞辰,大家聚一聚,来吃吃饭、用用斋啊,吃完了,大家又回去,它的意义是什么?也不能说全部没有意义,来拜拜观世音菩萨,念念观世音菩萨,有意义,站在这个角度,种下善根;回去一样无明、迷迷糊糊,脾气还是脾气啊,习气还是习气啊,杀盗淫、贪嗔痴还是不改,来,是结个善缘,这个叫做结缘的佛法,没有核心价值,也不肯用心来听经闻法,吃一点苦,就受不了。

所以,我说佛法它难,就是难在那个发大菩提心,发不起来。一个修行人,没有办法发大菩提心,这个人会时而进、时而退,时而进、时而退,一下进、一下退,一下进……他发不起来大菩提心。一个出家人没有坚定的大菩提心,一碰到逆境就倒,碰到逆境就倒。为什么?因为没有发大菩提心。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以广化律师讲:这一辈子就算下地狱,也要剃度出家。为什么?出家就算没修行,这一出家力道就大,不管下地狱、不下地狱,就是要出家。这鼓励我们这些准备出家的人,鼓励这些在家居士。那么有的人讲说出家有困难,慢慢来、慢慢来、慢慢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慧律法师文章列表

善择住处

昔日,佛陀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告诉比丘们:在大...

不要以为修行就是闭眼打坐

不要以为修行就是闭眼打坐。若你那么想,改变它!稳定...

为什么修道人会着魔

为什么修道人会着魔? 「贪求冥感」。 在修行当中的时...

【推荐】做好这四大步骤,为往生做准备

一、提起佛号 蕅益大师强调:提起佛号,净土宗念佛不一...

贪图享乐为障道根本

一日,目连尊者因弟子生病,于是上忉利天询问神医耆婆...

【推荐】如何快速有效的积累功德资粮

凡夫众生从初发菩提心,到究竟成佛,概括地来说,要经...

圣严法师《竞争与较量大不同》

一般人所了解的竞争,就是要把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东...

学佛切勿执理废事

佛在《阿弥陀经》中告诉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慧律法师《业与无明》

芸芸众生,一念无明,遮掩自性,困惑造业,由业受苦,...

放下执著本性自现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

何谓财布施

问: 何谓财布施? 慧律法师答: 其实一切施,一切福田...

为何不享受一天佛陀的日子

今天就算讲到死去活来,你仍然不悟!因为不悟的人,说...

【佛教词典】浊劫

浊恶的时期,也就是五浊中之劫浊,在减劫中人寿二万岁...

【佛教词典】不定止观

天台宗所立三种止观之一。又作不定观。既非初观实相,...

昌臻法师《佛七的目的意义和一心不乱》

我们的念佛七今天开始了。我想在这里谈两个问题: 一...

偏重于持戒修福的危险

原文: 今生持戒修福之僧,若心地未明、愿力轻微,又不...

精力专注念佛时为何昏沉

问: 我每当精力专注能念佛时就会昏沉,反而是妄想多...

望前名果,望后名因

关于这个所知依,我们当然是没有办法想象,阿赖耶识不...

如何修出平常心

什么是平常心?有一次,有源律师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

【推荐】净土法门有何殊胜之处

净业行人都知道,在净土经典中,释迦世尊及十方诸佛都...

我们看人生,要把今生当一个过客

我们讲到一种智慧的观照。生命本身没有错误,生命的本...

念佛法门是可以验证的

我们体会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不可思议,吾人的心性功德...

星云大师《佛教的净土思想》

第一篇 五乘共法的净土─兜率净土 壹前言 净土思想并...

不要自以为圣,要以人为镜

如何化解嗔恨心呢?不要从忍(世俗忍)下手,而要从思...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此二句,名庄严性功德成就。...

化解心中怨恨的三个方法

怨─它是恨的累积,它跟嗔不同。 你看有些人:你一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