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五蕴明明有,如何照见空

传喜法师  2016/10/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五蕴明明有,如何照见空

观世音菩萨教导我们:无色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很多初学之人会说,眼耳鼻舌身意、色身香味触法,我样样都有,如何才能照见五蕴皆空?

“色不异空”,诸如我手里的话筒,它是不真实的。话筒由多个零件组成,把话筒拆开,每一个零件便不能再称其为话筒,话筒本身是因缘组合的,是所有部件组合的总称,它需要厂家、设备、生产线、工人的劳动等很多因缘条件,所以“话筒非话筒,是名话筒”。我们看到事物因缘和合的这种属性,便能从对事物实有的执着中解放出来,这就是色不异空。

“受”也如是,受分为觉受和感受两部分。人的身体能够辨识冷暖,就是觉受。人的正常体温在37度左右,当把空调的温度调至10度时,人吹空调的风,就会觉得很凉;调至30度时,人又会觉得热。但是如果一个人高烧42度,再让他感受30度的空调风,他会觉得寒冷。风没有改变,但是在不同条件下,身体的觉受就不一样了。

除了身体的觉受,还有感受,比如微信抢红包,你第一次抢到红包,哪怕只有几毛钱,还是很新鲜很兴奋。但是第二个、第三个红包即使里面钱再多,你的兴奋度跟第一次抢到红包的感受也绝对不同。

所以受是变化的,不是一定的,受即是空。

同样的道理,“想”也不是固定的。人没觉悟时,情绪低落时的想法和高兴之时的想法会完全不同。

比如爬山,走高低不平石子路,脚硌得很痛,走得很辛苦,心里满是抱怨。后来看到老人赤脚在石子上走,老人告诉你脚在石头上走可以按摩全身器官,对身体健康美容都是极好的。想法改变后,再走同样崎岖不平的石子路就感到很享受,因为每走一次都是健身的运动,都是对健康极大的助益,同样走的是一条路,想法不同,心态前后迥异。

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做雨伞生意,一个做布鞋生意。老太太不管晴天雨天都愁眉不展,晴天她担心雨伞不好卖,下雨天又担心布鞋卖不出去。后来一位师父开解她:“你要换过来想,下雨天的时候,你就想卖雨伞的女儿生意好;晴天的时候,你就想卖布鞋的女儿生意好。”老太太换个想法后,果然心开意解。

所以想也是随着诸多因素随时变化的,也是不定的,想即是空。

“行”也如是。一次在筹备梵呗音乐会的时候,因为节目总时间超长,导演从专业角度分析,认为会影响受众观感,觉得要删减节目。可是每个节目大家都付出了相当的心力,去掉哪个节目都舍不得,最后经过讨论,我们决定保留所有节目。演出结束后,大家都觉得时间太短暂,意犹未尽。因为佛教音乐会蕴含着正能量,大好时光总是匆匆容易过。

所以时间的长短不是固定的,要根据不同的条件来界定。这代表“行”,行也是空。

五蕴中的“识”也是因缘法。识是眼看到色,耳闻到声,鼻嗅到香,舌尝到味等所领受的分别。就像鼻子闻到檀香味,但鼻子只是一个器官,没有“识”,鼻子也闻不到味道。

人们常说“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菜场味道很杂,但长时间在里面工作的人是闻不到臭味的。人也一样,恋爱初期如胶似漆,在一起时间久了,就越发看到对方的缺陷,开始挑剔吵架,甚至想离婚,但是真的分开一段时间,又会思念对方。所以认为好或不好也是变化的,“识”也是不固定的,所以识不异空。

世人常执着于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只有智慧增长了,认识到原来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照见五蕴皆空,才能跳出生老病死的三界,度一切苦厄。读经千遍,不如解经一字,经典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只有不断地思维、体悟和实践,才能穿越虚妄,看到世界的真相。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传喜法师文章列表

佛教讲的无我是什么意思

无我,佛在小乘藏教里说三十七道品,其中有四个道品,...

五蕴身心与如来清净法身有何异同

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

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我们看这个家字,上面一个宝盖,好像一个房子一样,底...

无心的阿赖耶识「犹隔一重关」

修学佛法跟修学世间法这当中的差别,蕅益大师有一段的...

「见诸相非相」应如何理解

问: 佛于《金刚经》中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如何禅净双修?如何识空性,破空性

问: 如何禅净双修?如何识空性,破空性?修心很重要,...

只有福报没有智慧,就会被福报所害

如果一个人修学菩萨道,这个必须要知道:不要着相,要...

断烦恼的一个重要的关键

佛陀提出了四种譬喻来解答富楼那尊者心中的疑惑。两种...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学佛才有能力「自私」

以好德行成就身口意 过去,佛教造法宝,都要选非常稀有...

传喜法师:把外在的物质变成心灵的财富

不能说我们有好的房子住了,有好的环境了,我的心就懈...

信为道源功德母

我们凡夫比较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总想要抓到一个实...

传喜法师:吃它一块肉,欠它万万千

我们前天晚上在台北桃源屠宰场,本来排的计划是星期天...

【佛教词典】齿木

(物名)刷齿之小木也。寄归传一曰:齿木者,梵惮哆家...

【佛教词典】五种不退

谓生于净土,有五种永久不退失菩提之功德。即:(一)大...

印祖往生后净宗的传承与发展

问: 请介绍一下印祖往生后净宗的传承与发展。 大安法...

「无常」即是「无我」

一、无常是苦 佛法的基本观念是苦,因为无常所以是苦。...

圣严法师《内在的自心世界》

世界又可分为几层次:个人世界,众生世界,佛世界。个...

伐树撅根的故事

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伐树和撅根的佛经故事。就是讲到说...

嗔心打开地狱门

1、嗔心是堕落地狱之因。 2、嗔心一起,地狱门开。 ...

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

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人愤怒的那一个瞬间,智商是...

人不成熟的四个特征

人成熟与不成熟跟年龄没有关系,人成熟不成熟,就是你...

修「空」不能住「空」

智者大师说,我们修空观不能住。空观不是不能修,但是...

施恩于人不可求

虚云老和尚一辈子,重兴了大丛林,包括鸡足山,南华寺...

佛学常见辞汇(十五画)

【增劫】 人寿由十岁起,每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

如何对治第六意识的粗重分别

在第六意识分别当中是否也有轻重的不同?对有些事情我...

太虚大师对素食的开示

原夫素食为中国佛教徒特殊之美德,然仅指汉人而言。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