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戒研教为何感受不到法喜

大安法师  2015/02/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弟子平时学戒、研教时,常感觉脑袋、眼睛很累,妄想很多,经常思维其中的法义,在日常生活及念佛中也不断冒出所看的教义。请法师慈悲,开示弟子的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

大安法师答:学戒、研教应该感到法喜充满才对,而你感觉累可能是内心有障碍。要知道佛经文句是从佛的无分别心、一大光明藏里面流现出来的智慧灵文,属于文字般若。一般讲般若有三种:第一实相般若,第二文字般若,第三观照般若。实相般若是一切众生本具的无师智、广大智、自然智,但它蕴载于众生五蕴身心中很难透显出来,要借助文字般若来生起观照般若,从而引发彰显实相般若。很多教义、法义都是在你修行戒定慧和执持佛号的过程当中显现并明白的,靠逻辑思维很难理解,甚至会南辕北辙,它们不属于同一系统。

你在念佛时常常冒出所学的法义并不好。念佛的时候你就不要去思维法义了,有句话叫:“由解起行,行起解绝。”由信解你开始修行,当修行生起来时,你要把解全都放下,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孤明历历,不与万法为侣,念佛的当下没有你思维的余地。佛号到底是有还是无?说有,它当体即空,能念之心了不可得,所念佛号缘起性空;说它无,能念、所念历历分明;说即有即无、非有非无都可以,双遮两边,双照两边。

这不是我们世间逻辑思维的范畴,所以你就不需要去思维,将佛号念清楚,听清楚,尽量不打妄想就好。我们习惯了打妄想,不打妄想很难,一天到晚,从生到死,都在妄想堆里讨日子过。念佛就是对治妄想。“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妄念来了你观照它,不跟它走,当下妄念就没有了;第二个妄念如果又生起来,你还要照住而不跟它走。

一位企业家到东林寺参加十天百万佛号闭关,他原来的公司停业了,想开一个新公司,但怎么运作,他还没理出思路。闭关出来谈体会,他说新公司的运作方案在关房里面全都想出来了,因为关房里面比较清净,还真比外面思维更周到开阔,但是你将此修出世间解脱的宝贵机会变成追求世间人天福报,这如同将一颗摩尼宝珠换了一根糖葫芦吃,其实很不合算!愿诸位莲友共勉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婚葬酒席会杀害许多生命该怎么办

问: 按照农村习俗,婚葬要置办酒席,会杀害许多生命...

修净土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问: 请问法师!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见地、修...

在世俗中,佛弟子该如何看待争取呢

问:在世俗中,佛弟子该如何看待争取呢?是应该什么都...

在家人如何修「日中一食」

问: 请问法师,俗家弟子若欲行日中一食,该注意哪些事...

念佛时妄想很多如何解决

问: 念佛的时候妄想很多,难以控制,有什么解决办法...

念佛为何越念杂念越纷飞

问: 请教法师!本来念佛应该是越念越清静的,为什么...

求生净土的心念是否也属贪念

问: 求生净土的心念是否也属贪念,请法师慈悲开示。 ...

圣严法师《如何与难沟通的人一起工作》

我们在工作时,无论与谁互动,都要以尊重的态度,将对...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这是难中之难,没有比这更难的了

这是难信法,于难信法要生决定信。《无量寿经》特别讲...

大安法师:明了因果和轮回的真理就能改命

明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为什么能够救人?下面提出五个重...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容易吗

问: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众生却对...

念经虽不能了其义,但也能得无量的福报

诸佛示现在人间八相成道,都要讲经说法,留下诸多的经...

【佛教词典】七知

涅槃经云七知:七知者,谓佛于涅槃会上,告诸菩萨,住...

【佛教词典】三性与五相相摄

【三性与五相相摄】 p0211 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一页云:又...

【佛学漫画】明心见性为什么还要精进念佛

迈春法师的往生故事...

圆因法师:行善后为何得不到善报

为何有些人行善后不觉得有善报?这可能有下列几个因素...

佛教与道教是不是有求大同存小异的地方

问: 我们是皈依了三宝弟子,但有时也在上道家庙。佛教...

尘情淡然心,矢志西方人

清代万缘法师。俗姓乔,湖州长兴人。平日为人愚昧迟钝...

人言我好坏,不生喜怒心

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

峨眉山万年寺北宋普贤铜像

峨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传为普贤菩萨应化的...

得到临终正念的三个重点

大乘佛教,有很多很多的法门可以来修学,古德把整个大...

小牛救母口吞杀刀 孝心打动屠户养牛到老

能海上师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是讲到父母的恩德。同样也...

正德法师:我是如何下决心做和尚的

在做了多年居士以后,于1999年我正式剃度出家。出家源...

疾病在身体上的先兆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但其实,很多疾病在突发前都有一...

弥勒菩萨应身——傅大士的故事

傅大士,齐明帝时东阳郡人。父名宣慈,母王氏,世业为...

清楚的觉知每一个起心动念

我们在打禅七的时候,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保持自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