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得到临终正念的三个重点

净界法师  2015/05/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得到临终正念的三个重点

大乘佛教,有很多很多的法门可以来修学,古德把整个大乘佛教的修学,把它分成两个重点,一个叫做理观,一个叫做事修,就两个重点,不管你是什么法门,都是要理观跟事修。

理观,是属于对真理的观察;事修,是一个法门的一种实际的操作。理观跟事修的关系,古人有一句话讲得很贴切,说是理观宜广,事修宜专,这是一个操作原则。

我们在刚开始,在观察人生的道理要广泛的学习,因为你对人生的解读,你对人生的了解,影响到你内心的一种觉悟的力量。这个我们前面讲了很多,就是说虽然我们现在业障深重,虽然我们现在时间短暂,我们一个人,能够利用的时间非常短,而我们要处理的问题相当的复杂。

因为我们不是今生才有生命,我们长时间在三界里面流转,已经把我们的内心世界,搞得非常的复杂,然后才来学佛。所以我们必须要去处理我们过去生所留下的问题,这个是我们不能避免的,我们必须对我们过去生所做的每一件事所留下的痕迹来负责,你跑不掉的。

所以我们利用短短的几十年,要处理无量劫留下的问题,你就知道你时间很紧迫了。我们现在能够做的就是在内心当中产生一种觉悟的力量,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这三种力量,从一个净土宗的角度来说,更加重要。

因为临命终的时候,你没有太多时间思考了,因为临命终的时候,你一定是内忧外患。合理的推论,我们每一个人临命终的时候,很少有人是心平气和走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内有妄想的干扰,你真的是不想离开你这么熟悉的人事的世界,你这个世界,你好歹活了八十年、一百年,不管你满不满意,至少你结了很多的缘,你突然间离开,你难免不舍,所以你内心的妄想,爱取的妄想不断的冲击你;外患,你无量的生死业力要跟你算帐了,临命终的时候它不跟你客气的,是算总帐的时候了。我们平常叫做创造业力,累积业力,临终的时候它是全部起现行,唉,我什么时候造了这个业,你已经不知道了,但临终它绝对不会放过你。

所以在临命终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合理的推论,都是内忧外患,这个关键的时刻,谁能够在内忧外患当中,走出一条光明的道路,谁能够产生一种反转的力量,谁就成功了。若论内忧外患,大家差不了多少,因为我们无量劫来,会在末法时代出世,某种程度是有共业,就是你的档次跟我的档次,差不了多少,所以我们才会生长在一个时代。

现在就是说,来自于我们的障碍,大家差不了多少,那成败的关键在哪里呢,就考验你的善根力的时候,养兵千日用在一朝,谁能够在一种内忧外患当中,产生一种反转的力量,谁就能够正念分明,把弥陀感应出来,关键在这。

所以不要忽略我们每一堂课你所听闻的道理,不要忽略你在佛堂当中,你静静的去思惟业果的道理,无常的道理跟实相的道理,你在累积一种临终反转的力量,临终的力量它不是突然间成就的,是点点滴滴累积而成。

所以理观,它牵涉到你一种生命的反转,我们大部分合理的推论,临命终的人,一定是你生命的最谷底的时候。祖师说,他说你生病的时候,你都作不了主的,死亡是你一生当中,面临最严重的病痛,你要失掉你的一切,甚至于你的身体。

所以这个时候八风的吹动,你能够依靠的,就是你对真如的观照。你是不是能够在这个地方,能够稳住脚步,走出一条你自己的净土的道路,这个是考你的智慧水平,那是真枪实弹的时候了,因为你稍有差池你就没有机会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犯错的空间了。

你平常的时候做出一个判断错误,你本来不应该做的,你做了,你还有机会忏悔,你平常做错了事情,你有很多机会来做弥补,临命终,对不起,你做错了判断选择,你要付出一生的代价,来弥补你临终的错误,你就再来一次,就这么回事。

所以我们面对临命终考验的时候,你智慧的引导、智慧的安住、智慧的调伏,安住空性,调伏爱取,导归净土,这三种力量,是你临终的时候三大考验了,你一个力量都不能够有差错,这三个柱子,哪一个柱子崩溃了,其他两个柱子就不保。

所以理观一定要圆满,你不能有任何瑕疵,因为那是你来自于心灵的力量,你心灵的力量不启动,佛陀很难跟你感应的。所以在整个净土宗当中,你的理观,你不一定要断烦恼,但是你必须要有一点本事,从烦恼中走出来。你要能够在烦恼冲击你的时候,你不倒下去,你要走出烦恼,面对弥陀的光明,这个是净土宗最低的标准。

就是说你可以有烦恼,但是烦恼没有把你打败,你能够从烦恼的干扰中,能够安住不动,然后提起佛号,关键在这里了。所以这个理观它必须是要圆满的,它不能有任何欠缺的,你说唉,我这个地方有少学到,那你的能量就不够了,你这个柱子就松动了。

所以理观,应该要广泛的学习业果的道理、无常的道理跟大乘的真如的道理,因为它是你生命当中,从障碍里面反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量,这是理观。

那么事修呢,就牵涉到你的因缘的力量,外在的因缘的力量,你当然主要就是你来生的规划,事修为什么要专呢?因为佛陀讲的法门真的太多了,因为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够用,我们不可能把佛陀说的法门一生学完,那是一个成佛之道,那是一个三大阿僧祇劫。

所以首先在修法门当中,你要先知道,你来生准备变成什么样子,佛法是先有愿望才有过程。那么从往生净土的角度,你必须要在法门当中,我们前面讲到这个人天的业果,你要先抓对你往生有帮助的,就必须要有所取舍。

理论的学习,你没有取舍的空间,你要全盘接受;法门的修学,我们要善知取舍,因为时间不够。从净土宗的角度,我们前面学过的人天乘,包括了三皈、五戒、十善,包括四禅、四空,这么多法门当中,对临终正念有关系的,我提出了三个重点:

第一个,勤修忏悔。我们要尽量把过去生留下的业力,把它降到最低,带业往生,这个业力的能量不能太强,它必须在一种经过你忏悔过以后的一种折损过以后的不增长业,它不能够在临终的时候,是一种很强烈的现行业,这个要注意,它必须是一个不增长业。

也就是《楞严经》上说,它这个污泥,必须在一个沉淀的状态。你必须要把你的水中的污泥,我们不能把污泥拿掉,但起码你要让它沉淀下来,这是忏悔业障的主要意思,勤修忏悔。

第二个,严持四重,如果你要求临终的正念,不要跟自己开玩笑,杀盗淫妄你千万不要做,因为你冲不过去的,因为那个杀盗淫妄的业,临终来的时候那是暴风雪,那是大的龙卷风,不要高估你的智慧的善根,不要高估自己。

我们造了杀盗淫妄以后,我们那个产生业力的冲击,不是我们能够扛受。这就是佛陀的智慧告诉我们说,你不能够完全把所有的罪业都消失掉,起码你不能犯根本,因为你承受不住根本业力在临终对你的冲击。

所以我们一方面增加我们的理观,但是一方面,不要把自己的罪业造得太重,因为你跳不过去的,你走不过去。所以一方面,我们对于过去所造的罪业,勤修忏悔,一方面我们对于未来四根本重戒,要善加防护,为了临终的无障碍,勤修忏悔,严持四重。

第三个兼修禅定,这个禅定可以兼修,你有空就修,没有修呢乱不了,它有加分效果,但是你没有修呢,没有扣分的情况。但是勤修忏悔跟严持四重,这个就很重要,愿我临终无障碍,这是两大原则。

好,这个就是我们在修行当中,我们道理要广泛的学习,在法门的选择上要抓住重点,这个人天乘两大重点,勤修忏悔,严持四重,就是我们今天研讨的两大重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五种对治烦恼的观照方法

人,往往只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由于自我的观照不够...

修行要依法不依人,依人的风险太大

为何而来 作为凡夫的我们,在这样一个普遍都向下沉沦的...

星云大师:佛教对「修行问题」的看法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星云大师在香港一年一度的...

如何断食

断食,就是我们平常一天吃两餐或三餐,你身体经常为了...

持名念佛在四种念佛中最为殊妙

念佛一法当中又有多门。这多门就是讲有四种念佛,再加...

念佛和教育孩子哪个优先

问: 念佛和辅导孩子学习,在时间安排上,有没有先后...

病来哪得心无苦,梦里焉知身在床

病来哪得心无苦,梦里焉知身在床 进一步用生病来看,病...

往生的根本靠的是什么

下面有一段蕅益大师非常独到的见地,就是站在我们凡夫...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推荐】修无分别智要从哪里着手

问: 师父慈悲,听您上课时曾经说过,有一母亲他有两...

看看有几位鬼神在保护你

长阿含经(卷第二十)原文: 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

我们学佛是为了什么

问: 师父晚上好,我们学佛是为了什么,了脱生死,家...

年轻时用来建功立业,有空再来修行,这样可以吗

问: 师父,我觉得现在还年轻,应该把时间用在建功立...

【佛教词典】一念业成

只要一念坚信阿弥陀佛的本愿,就可以成就往生西方极乐...

【佛教词典】五境

色声香味触五法,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所缘之境,所以叫做...

生老病死时如何放下心身

问: 生老病死有很多痛苦,我们应如何放下心身。 答:...

净土教起之十因

别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

【推荐】想趋吉避凶,就要调伏欲望

儒家思想认为什么是好人?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启...

西兰花和胡萝卜比猪肝更护眼

很多人为了明目而经常摄入猪肝,还有不少幼儿园规定每...

静坐但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佛教说:静坐但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孔子也要求人们...

星云大师《为自然生态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要向您诉说内心不平的现象:我们...

不要做流行的奴隶

父母希望生儿育女,做了儿女的奴隶;男女希望谈情说爱...

各个月最该吃的12种水果

一月:柿子、猕猴桃 柿子的营养价值很高。成熟的柿子...

净土宗的「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是净业行人常常见到的一个名词。原文出处,...

一辈子造罪业,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那有人也许看到这个经文就问了,他一辈子造了这么大的...

皈依后在行为上要注意哪些

问: 皈依之后在行为上要注意哪些?《地藏经》上说:...

慧律法师《顿悟本心》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诸位大德、在家居士,大家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