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勤则不病,不勤则病

大安法师  2015/04/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勤则不病,不勤则病

示耳之曰:“勤则不病,不勤则病,勿谓夙业,其报甚近。慈父弥陀,数数亲觐,可以永年,况乃却病。”(《西方确指》)

这八句偈颂讲得非常直白。看过去好像没什么,仔细思惟,这里面包含着佛教甚深的义理和心性上甚深的利益。

那么从这段开示来看,耳之可能是一个性情上比较懈怠、放逸的人。根据这个来加以对治——“勤则不病”。一个人要勤劳,勤奋,勤苦,精勤。无论是世间的事业还是出世间的道业,都要勤奋。这个勤奋在六度里面就称为精进波罗蜜。那一个人在世间,他能够什么事情都自己动手去做,遇到事情都能够动脑筋去想,身心都很勤快勤劳,他身心的各个部分——五脏六腑、大脑的神经细胞,都能够活跃,他就调动了人潜在的免疫系统,就能不生病。反之,不勤奋、不勤劳就容易生病。我们看现代人,虽然好像物质生活比古代提高了很多,但是为什么病这么多呢?现在你要到医院去——现在最跑火、生意最好的就是医院——医院盖多高的楼还是人满为患,病人特别多。

这里面跟不勤有关系,现代人都容易放逸。比如现在发明的一些东西,都是很容易导致疾病的。大家都喜欢去买汽车,一个长期开车的人他容易生病。不愿走路的人,一出门就想坐车;一上楼也不爬楼梯,就上电梯:这些都容易导致疾病。一般的是身体动、心静,这个人身体会比较好。但现在的情况是身体不动——坐沙发、坐汽车、坐电梯,身体很舒服;但是心很乱,心乱想,正好相反。这就导致种种的疾病,尤其是心理上的疾病。

不勤则病,关于这一点,我们中国上古的古圣先贤都很了解勤奋跟放逸的利害关系。大家注意看《尚书》,其中有一篇叫《无逸》。这是周公写的,周公辅佐成王——成王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武王比较早去世,成王还很小。周公辅佐他,等到成王长大成人就即天子位。周公是他的叔父,就恐怕他年轻耽逸,放逸享乐,所以就作这一篇《无逸》来教训他。那么《无逸》这一篇呢,主要是教成王要晓得民众耕稼种田的艰难,以这个作纲领入手的:由农民种庄稼的艰难来推崇简洁朴素,来节制那种田野游玩,要听从周边诸大臣的忠谏,远小人,守先王的法度,能够容忍各种诽谤——这些内容,来教育成王。

如果能这样做,就能够得到寿命长,国家也就能够兴旺发达。国家的兴衰、治乱,跟一个君主是否勤奋和放逸有关系。其中提到了一些历史的好的一面,比如像殷商有几个国君非常英明,像中宗、高宗、祖甲,他们的享国都很长久,有坐天下三十多年的,七十多年的,五十多年的。一般他们都能在位这么长时间,而且导致天下大治,都是由于他们对老百姓非常关心、勤于政务、对天命有敬畏来获得的。所以这些人他们不仅国家得到兴旺,自己的寿命也很长。反之,那些一登上君位就开始放逸——游乐、放纵五欲的快乐,这样的君主往往都是国家很难治理好,自己在位的时间都会很短,有的就是十年、八年,乃至于五年、三年。这方面的君主也很多。

所以一个人寿命的长短也就看他的修德。这个德方面就包含着勤奋。当你生病的时候,你不要以为这是以前的业障,实际上就是你现生放逸、懈怠、不勤奋的报应。这个六度里面精进波罗蜜,为什么很强调?就在于你无论持戒、忍辱、禅定,没有精进波罗蜜一切都会落空。那么当一个人很精进、勤奋的时候,就能够引发他善的种子,善业就能够有相续;当一个人放逸的时候、懈怠的时候,他的烦恼就会现前,就把他以前不好的业力种子引发出来。再加上放逸、懈怠,当一个不好的境界现前的时候,他也没有自性健康的力量来对治,都是烦恼跟烦恼相应,就加大了身心的疾病乃至种种的障碍。所以就得要勤奋。

那勤奋行善——勤奋要落在善上,在世间所有的善里面,唯有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最高的善,是第一的善。所以你能精勤的就像上一段讲“南无阿弥陀,念念恒相续”的话,那么阿弥陀佛大慈悲父,我们就能够常常亲眼见到。如果精勤的去念弥陀的万德洪名,就可以延长寿命。阿弥陀佛本身就是无量寿!你天天念无量寿,那可不是令我们现世也能延长寿命,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完整地获得像阿弥陀佛同等的寿命了:可以永年。并且可以“却病”,就是身心上的疾病在我们念佛的过程当中都能够治愈,一切疾病都会远离。

这一点在种种开示里面讲到。念弥陀名号就能治病,那么不一定所有的人都会相信这一点。像我们上个礼拜怕流感就要放醋,觉得只有放醋能够杀病菌,好像你念佛就不管用。其实对阿弥陀佛名号有决定的信心,我们都在弥陀名号的持念当中,难道还不能够拒绝一点感冒的病毒吗?!最终还是信心问题。所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万病总持,一定是能够治愈各种疾病的。我想这几年无论是我们打佛七还是闭关的活动,使很多人亲自感受到念佛就能治病。前不久我们闭关活动里面有个女居士谈到,她的癌症真的就治好了。就在这里做了一个十天百万佛号闭关,走了一个昼夜念佛的修行,回去后一检查,什么癌细胞都没有了。这样的例子还是不少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的人,随缘不动心最重要

大家来打佛七,难免一时间不适应。因为环境和生活条件...

绝症现前,应从三个方面下手

得了绝症怎么办?这是所有患者急待得知、急想解决的问...

凡是念佛的老和尚福报都特别大

阿弥陀佛这个名号,这个声音,它就是所有阿弥陀佛的化...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

极乐世界光明所蕴藏的功德藏

极乐世界的光明,一个是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这是...

很恐惧死亡,该怎么办

问: 妹妹身体不好,总恐惧死亡怎么办?为什么她放不...

四种养生补血的干果

桑葚干 四种干果让你养生补血,桑葚干是目前水果及其...

念佛时间被占用了,利生事业是否要往生后再来做

问: 每天念佛的时间被发心做事占用了,而且有空念佛时...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大安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前 言 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 在东林祖庭,我们...

身体查不出病因,能否如愿往生

问: 我生病十多年,发病时情绪不受控制,医院查不出...

金字旁边两把戈

五欲害人,就好像脚踩在毒蛇上,你得一点五欲虚幻的快...

念经能不能往生

问: 我于一九九七年念《大乘无量寿经》至二零零七年...

【佛教词典】生支

【生支】 p0473 成唯识论八卷九页云:谓从中有至本有中...

【佛教词典】五八识

五识与八识。五识是眼、耳、鼻、舌、身;八识即第八阿...

两鬼争尸的故事

优波鞠多尊者,有一天,有一个人,有个年轻人,要拜他...

好坏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

正视自己的分别心,好坏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我们大家...

老鼠也能往生

清朝的时候,在浙江省杭州武林门内,有一座庵堂,住持...

菜里面有蒜,把蒜挑出来,这个菜还能吃吗

问: 在外面吃饭,菜里面有蒜,不吃蒜,把蒜挑出来,这...

首富只靠一粒米

台湾首富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

念佛法门,他力易行,横超生死

凭自力修戒定慧的通途八万四千法门判为难行道。念佛法...

不回向亦能获大益,此语欠妥

接手书,并闽佛化社书,及大纲大事记。备悉此社尚正当...

星云大师《如何安心立命》

处在当前这个充满声色诱惑的世界里,我们如何安心立命...

善人则亲近,恶人则远避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

定时定量定课坚持不断

从现象上来讲,从缘起上来讲,就是因为我们以前没有修...

佛教的五条基本戒律

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五戒,不管出家在家都要遵守。菩萨戒...

真切工夫才有悟处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这几句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