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五浊恶世唯有靠净土法门带业往生

大安法师  2016/01/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五浊恶世唯有靠净土法门带业往生

劫浊,“劫”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一切浊恶之法聚集的一个时代。

那么处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深切的体验。比如这种灾难:我们面临着太多的地震、火灾、海啸、干旱、水灾。这是自然灾害。

从我们的知见观点上,有太多不良的知见,有太多的诱惑,有太多道德上的崩溃、人心的险恶。

所以处在这个时代,每一个众生都生活在恐惧、不安当中。包括我们的生态问题、环境问题、气候问题、战争问题,所以整个的浊恶之法在这个时代聚集。这是末法一个显著的标志,也是众生共业所感的一种时代危相——危险之相、混乱之相。

在这样一个劫浊的时代里面,我们也一定被这个时代种种的价值观念、生存的压力所控制,难以超越。即便发心来修道,这个时代的快节奏、混乱的社会情形,也会作用、反作用到一切修道人的内心,使我们很难得到禅定,很难经受欲望的诱惑——构成了修道的巨大挑战。

那生存在这个时代的任何人,他为什么恰好是在劫浊——这个五浊恶世?

我们看,在佛的悬记当中,迦叶佛时就开始进入五浊的时代——人寿平均两万岁的时候。到了释迦牟尼佛——人寿平均一百岁的时候,这个劫浊的情状已经是非常深厚了。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以大悲愿力在人寿百岁的时候,到娑婆世界示现八相成道救度众生?

就是因为这个时候的众生烦恼非常深重,一切有点福德、智慧的众生都远离了这个星球,一切烦恼厚重的人都留下来了。世尊悲愍我等众生故来此救度。

现在又距离佛涅槃已经三千年左右,在人寿平均七十几岁的这个时候,人类这种浊恶的情状是难以言表的。所以生存在这个时代的众生都是业障深重、烦恼深重的众生。

在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去解脱?你能够消除这样的业障吗?所以这个时代唯有靠净土法门带业往生,横超三界,才是唯一的出路。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淫杀二业,乃一切众生生死根本

淫杀二业,乃一切众生生死根本。最难断者唯淫,最易犯...

脱离不了过去,就失掉了未来

大乘佛法成就清净之后,他要产生愿力,这个就是修假观...

念佛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我们念佛的最大障碍,是把它想得太难了,好像生极乐世...

凡夫靠自力修行,在生死关头最难得力

我们再看一段:丁三的临终加持。这个地方讲到净土宗的...

修净土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问: 请问法师!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见地、修...

【净土圣贤录漫画】莲花金台皆现前,无有挂碍而往生

往生圣贤传--李贞女...

临终开示的技巧

还有一件事要提醒大家的:我们常常会劝临终人万缘放下...

宿命通一看,你还敢结婚吗?还敢吃鸡吗?

人猪合体 看看人和人的关系:当年恩爱,今作怨家。昔日...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注音版】往生普佛仪规

往生普佛仪规...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欲决定生西方者,应具此二种行

【原文】 问:今欲决定求生西方,未知作何行业,以何为...

受菩萨戒后给家人做荤菜可否

问: 受菩萨戒后给家人做荤菜可否? 大安法师答: 受菩...

四十八大愿——(第48愿)即得诸忍究竟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

人疑念佛恐成魔,魔佛相争不较多

有人质疑,念阿弥陀佛名号恐怕会著魔。对于这个问题,...

【佛教词典】佛树

(杂语)菩提树也,佛成佛于此树下,故云佛树,亦云道...

【佛教词典】了庵桂悟

(1425~1514)即佛日禅师,属临济宗。日本伊势(三重...

好景不长

佛陀在罗阅祇耆阇崛山说法时,国中有一淫女,名曰莲华...

五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五戒是一切种类戒的基础。一个人能够受三皈五戒,就可...

念佛需恭行,切忌好高骛远

现在的人好高骛远,有点小聪明,就忙着参禅、学相宗、...

净土法门的真实大利

到底这部《阿弥陀经》讲的利,利在什么地方啊?我们有...

养猫捕鼠,能滋生无量恶业

【原文】 人造恶业,如植葛藤,一本既发,枝叶蔓生。且...

慧律法师:创造一颗会浮起来的球

我们今天在没有讲《楞严经》的总纲以前,要讲一个很重...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四种摄受

在经典上说,菩萨发了菩提心以后,在娑婆世界求增上生...

心律法师:禅茶与养生

佛教养生与饮茶有很深的渊源。禅茶的兴起和佛教弟子的...

人生虽苦,但也是积集资粮的好地方

业感缘起的思想,除了建立人生积极断恶修善的价值之外...

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应该怎么观

辛五、池观 (一)结前启后 次当想水。 (二)明标池体...

【推荐】有什么值得生起欲爱之念

有一天,佛陀在鹿野苑,对围绕身边的五百位弟子说:无...

老先生与小偷

学佛要学习自度、度人,「自度」必须时刻反省自己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