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能够容人,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大安法师  2016/01/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能够容人,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静坐但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儒、佛的圣人都在告诉我们一定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其实我们每个人检点一下,宽以待人,容人之过,这不是很容易做得到的。

他人犯过失,有的是有心去犯的过失,有的是无心去犯的过失,这就是谈动机。儒、佛圣人在动机和效果当中更重视动机,动机就是举心动念。那么一般不是有意造的过失,我们容易宽恕;但是故意造的过失就觉得不能原谅了,难以宽容。这是一般人的情况。

我们有志于学圣贤之道的人要宽容他人,就偏偏在对方有心造过的这个时候,去宽容他,这叫“学而时习之”。

这个“时习”指什么?就是在我们狭隘的时候,一定要放大心量;在我们很难原谅的时候,一定要去原谅。这就是“时习之”。那有心造的恶都能够宽容,更何况无心造的恶呢?

事情到无可原谅的地步,你还能勉强自己原谅他,这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然而还是要勉强去原谅,一定要原谅。这需要我们的什么?心量啊!心量越大,他的福报就越大,这叫宰相肚里好撑船!

那么勉强去原谅有心造恶的众生也有一些方法,用智慧去观照。这个方法提出三点,还是很有作用的。

第一,要原谅对方的无知。天底下圣贤少,庸人、愚痴的人多。他造作过失是由于无明愚痴,做了错事,也不会有一种良心上的谴责。你就不能以圣贤的标准来谴责他,你得要原谅他的无知。如果指责他,你就没有智慧了。

第二,要怜悯他的寿命短暂。人生活在这个世间上,时间过得飞快,“白驹驰隙”呀,过一天就少一天了。就像一个囚徒要到砍头的刑场上去一样,步步近死呀!所以对这种人,我们难道还不心生怜悯吗?有怜悯心我们就容易原谅他。

第三,要知道这种坏人、恶人是我们的老师,因为他就好像是一面镜子,能够帮助我们内省,不去犯他身上那样的过失。既然是老师,我对他感谢都来不及,还怎么会跟他去计较呢。

孔子讲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圣人才能说出的话,这也就是容人海量的一个依据。

常作这样的观想,平时容不了的恶事、恶人,就能够容了。

那么能够容人,实际上对我们自己是有好处的。如果不能包容对方,我们的心就会烦躁,躁动;能够包容对方之后,就心平气和。

经常这样去做,慢慢你就会趋近于一个道人所应具有的的品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对待坏人应该是嫉恶如仇还是包容随顺

问: 佛弟子对于恶势力、恶现象、坏人坏事应该是嫉恶...

八个与人相处的技巧

人在世间生活,不可能不和人接触,接触就要讲究相处之...

讥呵僧众过失,说僧团是非,将自失善利

若见是非之事,不得讥诃。若发言嫌责者,自失善利,非...

我们为什么喜欢习惯性评判别人

当你的心去接触境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感受,第二个...

人和人相处,需要多一点幽默

人和人相处,需要多一点幽默感。幽默不是能言善道,幽...

当众生得益的助手

他人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伸出援手给予帮助,使...

社交场合所忌讳的27个习惯

每个人都出生在不同的家庭,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成长,有...

一生至少原谅三个人

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注

往生论注...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东林寺版)

梵网经菩萨戒本(东林寺版)...

「清珠投于浊水」与「喊破喉咙也枉然」如何理解

问: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

只要老实下来,就能得到利益

【都言念佛是愚夫,得作愚夫亦已夫。龙树辩才还拙否,...

对众生要有仁爱慈悲之心

一个学佛行人,得要有一个助人的道德情操,在家里要孝...

能够信愿持名,就是多善根多福德

什么叫多善根?多善根不是你自己有多少善根,而是阿弥...

【佛教词典】草饭

(饮食)粗饭也。敕修清规曰:方丈备草饭。史记陈丞相...

【佛教词典】通微

(1594~1657)明代临济宗僧。浙江嘉兴人,俗姓张。字...

净界法师:修净土的人不要想着你造的善业

这个颠倒的有情众生,对于「摄藏此识」,这个第八识的...

怨怨不休息,无怨能胜怨

世尊有天对比丘们开示: 过去久远前,在此舍卫城有位国...

【推荐】无情物也有佛性吗

有情众生有佛性,但草木石头等属无情,是否具有佛性,...

免除死刑的契机

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出家人,他是大迦叶尊者的徒弟,他...

念佛是无上良药

【念佛调养生息】:一声佛号,调养生息,心平气和,平...

圣严法师《结了恶缘怎么办》

我们要广结善缘,不要结恶缘。因为一旦与人结了恶缘,...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名言分享【图】

《唯识学概要》名言分享...

虚云老和尚与具行和尚的故事

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朴拙青年,穿着一身...

观世音菩萨名号的由来

我们看辛五,耳根圆通。这个是在本经当中最重要的一个...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第...

圣严法师《安定人心责无旁贷》

现在我们要救世界、要救人类的未来,只有三个条件:一...

戒邪淫三字经

天地间 自古来 淫为罪 万恶首 古圣贤 最先戒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