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正解「念佛三昧」

大安法师  2017/06/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正解「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怎么理解?在《阿弥陀经》里面会谈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另外一个表达。

一心不乱,诸多的注经家又分为事一心不乱和理一心不乱。蕅益大师说,事一心不乱就是伏断见思惑。伏住见思惑,可能是观行即佛的水平可以做到伏住。要断见思惑,那就是阿罗汉的水平。但是,进而还有尘沙惑。要达到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是破一品无明的境界。破一品无明就是法身大士了,所证的是跟十方诸佛同一个东西了。

所以,念佛三昧也有功夫浅深的差异。

但总之,从哪下手呢?还是要从降伏、对治粗重的烦恼念头开始。那降伏、对治,它不用其他方法(后面会讲“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就是执持名号。执持名号,就是你的佛号从心里念出来,耳根听进去,能念的心和所念出的音声产生一个紧密的关联。你能念清楚听清楚,你的心就在当下,叫念兹在兹。你的心跑了,你这个佛号是听不清楚的。想到自己手上还有很多股票:怎么今天是熊市啊,亏几十万哪!他的思想就到那上去了,你念佛是念不下去了,你再念阿弥陀佛,可能念成股票、股票。

所以,一定是心声相联,这样念久了,你的念头才渐渐地澄清。

慧远大师讲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专思寂想也,就是你的思和想都处在寂静的状态。因为我们的思和想,就是第六识和第七识都太活跃了,我们的心就是心猿意马,就像孙悟空一样的,一下子到天宫去,一下到地狱里面去。所以这要把它摄住。

莲池大师站在唯识的角度,就谈这个专思寂想怎么下手。这个八识心王,心王有心所,在心王当中有八种识,你一定要把八识以及这个心所给它摄在一处 —— 制心一处。

开始是用耳识,其实念佛也是作用于耳根的,但你听到的那个声音还不属于闻性,还是属于耳识的范围。先用耳识闻这个佛名,然后用意识来专注忆念。你的第六识给它专念故,那就不会跑,就把六根摄在这个佛号当中。最难摄的,一个是耳根,一个是意根。擒贼先擒王,你的耳根就是自念自听,意根为什么专注忆念?如果万一意根还摄不住,那就用记数法,念一句佛号记一,念一句佛号记二,这些都是帮助我们摄意根的。

其他四根都好摄。眼根,你念佛的时候眼睛垂下来,不能东张西望,看看别人穿件衣服是不是时尚的衣服,还要分析一番,眼根不要去看这些。鼻根,不要到处乱嗅。舌根,你就拿舌去念佛。身根,你端正自己的身业。一般耳根和意根摄住了,眼鼻舌身都好摄住。

那这个六根、六识都让它不产生活动状态,这样你就去念,念念念,念之久了,叫念极而忘。而忘,就是我执、法执没有了。我执、法执没有了,第六识就脱落,不去分别它。其实我们众生就是分别心太重,慢慢地就不分别,不分别美丑、善恶、谁好谁坏。吃饭也不要分别这个好吃、这个不好吃,好吃的就贪心,撑得肚子要摸着墙壁离开,看到不好吃的就皱眉头。所以你看我们众生贪瞋痴,就在吃一顿饭当中都体现无余。好吃的,贪心上来了;不好吃的,瞋恨心上来了;然后吃饱了就要睡觉,无明上来了,昏沉。

第七识是末那识,它一般是不断地去思量的,但如果第六识不跟它输送思量的材料的话,它也会中止下来,这叫思寂,思惟就寂下来。

第六识、第七识,这两识是修行当中最重要的,要把住的。《华严经》释迦牟尼佛成佛讲: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智慧德相,唯有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他讲妄想执著,就是指第六识、第七识,第六识的妄想就是分别,第七识就是执著。那这两个淡下来,忘之不已,忘极而化,空性你能契入。而空也不执著空相,空空亦空。在阿赖耶识,是真妄和合。当你妄的那一面消解之后,那你的真如这一面就会彰显出来。这样,第七识、第八识都不“行”的话(不活动的话),原来我们的心,心意识里面都是波翻浪卷的,有时候是万丈波涛,又很浑浊,所以你的七识、八识不行,原来很湍急的浊水就成了静止的水,原来八识的浓云薄雾,这时候都一片晴空,万里无云万里天。这时候我们本具的真如自性,一心,就彰显出来。唯是一心,更无余法。这时候就契入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是什么境界呢?那当然可以见到佛,也可以见到极乐世界的情形。莲池大师有一段契入念佛三昧的表述,就是:你所有的妄想杂念都休止了,清净一心,就是一心不乱现前了,那是“乃知匪离跬步,宝池涌四色之华。不出户庭,金地绕七重之树。处处弥陀说法,时时莲蕊化生。珍禽与庶鸟偕音,琼院共茆堂并彩”。那这个很美的语句。当下不离跬步,就在当下这个空间当中,实际上就是极乐世界。七宝池就涌出青黄赤白的四色莲华,不离开这个庭院,当下就是黄金地,七重行树遍布,到处能听到阿弥陀佛说法。其实阿弥陀佛十劫以来都在讲经说法,我们现在听不到,你证得念佛三昧就能听到阿弥陀佛现量地在讲法,处处阿弥陀佛在说法。时时莲蕊化生,就是在这个七宝池里面,那个莲华化生的菩萨,时时都涌现出来。从佛光里面化成的种种百宝之鸟与这个世间的鸟,共同发出哀雅的音声。极乐世界七宝的楼阁与我们这个世间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子共同放出奇异的光彩。那不是极乐世界跟娑婆世界就在一处吗?

所以讲多维空间问题,重重世界的问题,平行世界的问题,实际上佛经以及修证的境界可以透显一些信息。

所以,念佛三昧透过能念之我和所念的佛号契入到三昧境界,这是念佛法门最终的归宿。得念佛三昧,修净土法门就到家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学人的起信之路

净宗起信,类分有二,即顿信与渐信。顿信者乃是宿世净...

念佛行人不能希冀的念想

若其未生净土之前,纵令授以人天王位,亦当视作堕落因...

把这些认识清楚,才会生厌离之心

《佛说阿弥陀经》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净...

修学净土难相应的原因何在

我们想求生极乐世界,前行也是数数闻思净土经论。比如...

往生西方全凭信愿持名不失正念

深达胜义,万勿生疑 众生对净土法门,所以不能生信者,...

念佛时耳鸣烦躁无法摄心该怎么办

问: 顶礼法师!弟子因为业障深重饱受耳鸣之苦,而念佛...

念佛修行会使人消极吗

现在很多人对净土法门并不是太了解,看到净业行人,念...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佛说梵网经

佛说梵网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如何理解「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问: 如何理解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为什么净土法门要不断地讲世间的苦

苦以折伏,乐以摄受。折则激其顽迷,而令起厌离。摄则...

大安法师2021新春开示:修心如牧牛

南无阿弥陀佛!在这里代表常住,向大家表达新年问候,...

开店遇到敲诈该怎么办

问: 弟子是淘宝开小店的,时常遇到碰瓷的、敲诈的买...

【佛教词典】苦空无常无我

(术语)是即有漏果报之四相,谓之苦谛四行相。苦空无...

【佛教词典】华林园

(一)为鸠摩罗什译弥勒下生成佛经所记载之园林。据弥勒...

如何对治念佛散乱与昏沉

学佛犹如掘井,认准一处,耐心地掘,不至得水,决不放...

【推荐】方海权《日行一善》

一、行善积德篇 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能使自身得福最快,...

经验的第一义谛,才是真实的金字招牌

大慧,譬如帝释名为因陀罗、释迦、不兰陀罗,如是等诸...

星云大师《为往生者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今天亡者XX居士世间尘缘已尽,放弃因...

善护六根,恒持正念

一日,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你们...

大慈悲心是佛道的正因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者,平等大道也。平等道所以名...

航行的密诀

从前,在航海寻宝风气盛行的时代,入海采宝属于十分普...

慈悲心与恶风水

去年搬到一间新屋,与市场为邻,而且就是买鸡鸭鹅、猪...

念佛之现实利益

念佛的现实利益是无量无边,下面只说重要的:一是念佛...

优波毱多尊者与魔王波旬

禅门西天第四代祖师名叫优波毱多,吒利国人。他虽然出...

坦然禅师悟道因缘

有一天,坦然、怀让二禅师前来参礼嵩岳慧安国师。 坦...

知因缘所生法,皆悉无常无我

【知因缘所生法,皆悉无常无我。】 知道我们天地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