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把这些认识清楚,才会生厌离之心

大安法师  2018/05/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把这些认识清楚,才会生厌离之心

《佛说阿弥陀经》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佛说阿弥陀经略解》释义:“无有众苦者,无三途八难等诸苦也。对娑婆极苦言之,故云极乐。”

“苦”有逼恼义,不喜欢的事情和不想要的东西逼到头上来,让我们烦恼、痛苦,感觉很不好,这就是苦的内容。

众苦啊,那就不是一点痛苦了。三界的痛苦有各种说法,如三苦、八苦、十苦、一百一十种苦、八万四千苦,乃至恒河沙苦、无量诸苦。我们常常会谈有三苦——苦苦、坏苦、行苦,这就是众生的痛苦。

大佑法师在这里特别提出“三途八难”,来作为娑婆世界秽土众生所遭遇的众苦的代表。

娑婆,翻译成中文是能忍的意思,就是指这个世界的众生能够忍受种种的痛苦。忍久了,都麻木了,不以苦为苦,甚至反以苦为乐,颠倒了。当不以苦为苦、反以苦为乐的时候,他就生不起厌离心,生不起修道的心,觉得这个世界很好,活得很滋润。所以佛为什么在声闻教要谈四圣谛?

四圣谛,首先要谈“苦谛”,就是要让我们这些迷惑颠倒的众生知道生存的境况是痛苦的,也许有些短暂的快乐,但这些所谓的快乐却在迁流变化中,不能长久,本质还是苦。当察觉到这一点时,才算有点智慧,这就叫谛——苦谛,开始有一点觉悟了。

当感觉到这个世间苦的时候,才会想怎么对治这个苦。要解决这个苦的问题,就要知道其来源,这就要谈“集谛”。集谛指出了人生之所以“苦”的根源。简单来说,众生一切痛苦皆可以溯源于三项根本原因,即贪欲、瞋恨、愚痴三种本能的烦恼。此三种根本烦恼即是造成一切有情众生痛苦的原因,三途八难是苦果。

当知道我们苦的原因是烦恼,就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这就要谈“道谛”,三十七道品,要修道。

通过修道,对治烦恼之后证到“灭谛”——寂静涅槃的真如法性、本来风光。所以,对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来说,一定要谈苦谛这个问题,否则他是激扬不起修道之心的。

从事相上来看,跟娑婆世界的痛苦相比,西方净土是推到极致的“乐”。从理性上来说,西方净土之所以称为极乐,是因为它是从实相的心显现出来的,是阿弥陀佛用他的大愿、大行来庄严的。这个实相是绝待的(就是离开了苦乐对待),才称为“极乐”。

如果还有一个对待,这种“乐”就会转化、会变异,乐极会生悲,苦极会甜来,这是我们众生业感的世间常态。

极乐世界的“乐”是永恒、纯一、绝待、不变异的,而且在那种乐的状态当中也不会作乐之想,也不会执著。是至为清净的一种状态,所以就用“极乐”来表达。

三途、八难这些名相概念可能我们常常会接触,也依稀仿佛会知道一些,但我们真的对三途、八难、八苦内在的法义深入思惟了吗?那就未必了,可能是浮光掠影。如果是浮光掠影就会无动于衷,好像这八难、八苦、三途都是谈别人的事情,跟自己无关。

但实际上它跟我们的生命太有关系了,因为三途、八难、八苦就是众生的生存境况,我们的举心动念、行为造作可能都跟它紧密相关。把这些认识清楚,我们才会生厌离之心,才会生离开恶因的道心!

我们想要把持戒念佛高扬到一个很高的程度,就真的要从深入思惟三途、八难、八苦法义当中升华出净土的情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的秘诀与方法

我们修念佛法门,有没有秘诀?印光大师这样告诉我们,...

大安法师:净土同修如何面对五欲六尘的干扰和诱惑

问: 面对五欲六尘的干扰和诱惑,念佛同修应从哪些方...

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是否有联系和区别

问: 请问师父,我们在经典中常常可以读到南无阿弥陀...

莲池大师《七笔勾》浅析

一、五色封章一笔勾 【原文】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

东林圣贤往生画传

一、东林莲社,高贤云集 在庐山东林白莲社念佛求生西方...

在家居士净土早晚课的内容

一、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念佛法门的五个要诀

憨山大师:此种法门:第一要决定志;第二要放得下;第...

乘愿再来是化身还是胎生

问: 乘愿再来的菩萨是化身,还是胎生?如果是胎生,...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不管信不信佛,善恶业力都是有报的

问: 六道受报轮回就是给人们受用的,不拜佛的人吃了鸡...

【推荐】这么简易的法门,为何你却不修

龙树菩萨对我们一代时教的判教,判为难行道和易行道。...

转短命为长寿之法

请大家看第四段:转短命为长寿之法。这一段主要是针对...

为什么佛要示现涅槃

《法华经》讲,为什么佛要示现涅槃?佛可以长久住世,...

【佛教词典】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

亦名:行事钞、事钞 子题:四分、四分律初分、初分、比...

【佛教词典】自在安住心

【自在安住心】 p0600   显扬十八卷二页云:自在安住...

邪淫的可怕

人们都知道杀业非常可怕,却不知道邪淫更加可怕;人们...

必须让佛号有个家

那么我们上两堂课讲到什么是佛陀,那么现在这一科讲到...

持戒念佛,父母也得利益

无论出家在家,念佛求往生,必须孝养其父母。尤其出家...

富楼那-说法第一

满慈子的名号 做大圣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修道解脱生死...

心中有挂碍,要变第一也难

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奥运转播,在一场游泳比赛里,有位俄...

好乐净土,尊重名号

大方向我们在学习净土的时候,你要分成两块,第一个你...

在五浊恶世里,众生的身心障碍特别大

现在我们谈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说三乘呢?...

包容的尺度

包容别人可以减少自己的烦恼,增加智慧,但是包容应该...

善心善念能够转化一切障碍

昨天讲到,动和静,昏和散,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

最适合在夏季食用的7种水果

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以及诱人的味道是水果能...

供养佛塔获殊胜功德

佛陀曾开示,供养佛塔功德甚大,应当精勤诚心供养。 过...

鸽王

有一天,一只鸽王率领着部下五百只鸽子,到御花园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