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奉行惜福节俭的生活

大安法师  2017/06/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奉行惜福节俭的生活

古往今来有很多道德君子,给我们做了惜福的好榜样。特别是自己家里富的人,要体恤、帮助那些穷亲戚。

我们看范仲淹,虽然身为宰相,但他一生过得非常节俭。看他的传记,他到死的时候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以贫来终其生。但他用他的俸禄接济了几百个穷亲戚。

宋代的时候,有一个叫张必的人,在史馆做翰林。他在家里真的就是做到吃素,一餐只有一两种菜。当时的皇帝宋太宗还不相信,特意派人去看他到底吃什么,结果发现他真的是吃得非常简单。而他把自己所有俸禄的余留,用来帮助了很多没有饭吃的人。

富贵之人能这样做,并且有穷亲戚常常来往,这就是一个吉祥的气象。不能由于自己富了,就不想让穷亲戚登门,要注意一定要帮助穷亲戚。

帮助从哪儿帮助?自己节俭,自己惜福,把自己的福报分给大家,这样你就能够延年益寿,后世也能得到大的福德寿命。

这对现代社会都有很好的启迪意义。现在自从市场经济、工业化以来,全球上下都陷入了消费主义的漩涡,把占有资源多作为一件很荣耀的事情。

人们住的房子越来越宽大,穿的衣服越来越多,吃着各种山珍海味,以及还有很多其他的浪费,每天都是过着非常豪华奢侈的生活,这样导致的弊端将会很大。

这种市场经济会把人的贪欲刺激出来,尤其西方的经济学家甚至说:以高消费促进高生产。如果每个人都进行高消费,那我们地球的资源就岌岌可危了。

印度的甘地——又称为“大雄甘地”曾经说过,自然界的资源能够满足人的一切生存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的贪欲。

如果每个人都以这种高消费、高占有资源的方式把贪欲全彰显出来的话,我们地球的生态问题、环境问题、人与人之间紧张的竞争问题,国与国之间的战争问题,都会因此随之而起。

所以我们一定要奉行一种惜福的生活。节俭、惜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佛教的优良传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在家居士的感情生活如何处理

《维摩诘所说经》的〈佛道品〉中,记载普现色身菩萨与...

圣严法师《新年的新衣》

以前对于我家来说,过年并不是可喜的事,登门要债的人...

佛教徒如何过合理合法的感情生活

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

《地藏经》最能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地藏王菩萨的法过去讲的人很少,一般人以为《地藏经》...

生活中到底什么是禅

一。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坛经》中记载,昔日六祖慧能...

少欲知足,诲众清约

少欲知足 宋宏觉禅师戒徒众云:汝既出家,如囚免狱,少...

要做老实人,勿学口头三昧

东林寺每逢法会繁忙时,会有许多开车的师傅在寺门外候...

起心动念一举一动,全部都是佛法

我们往往搞错了,以为所谓修行就是说我每天抽一个小时...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汝能修净土,安隐无惊疑

请看第八段:往西方得安稳。这是对多年修行的人,让他...

极乐的五尘境界,都由弥陀愿心所现

境胜由来道易修,多生习气一朝休。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我们怎样为死亡做准备

龙舒居士在这里用起兴的手法,最后落实在我们平时没有...

静坐念佛如何对治昏沉

问: 末学是去年刚知道的念佛法门,平时比较喜欢静坐念...

【佛教词典】轻安相

【轻安相】 p1290 世亲释三卷二十二页云:轻安相者:谓...

【佛教词典】眼识作业

【眼识作业】 p0999 瑜伽一卷七页云:眼识作业、有其六...

【推荐】十心向往,命终必生极乐国土

又云,十心向往,命终必生彼佛国土,是《宝积》义。《...

修行人的七条正思维

1、修行人要明白因果 别人骂我辱我,打我害我,偷我抢...

修行中遇到障碍该如何克服

问: 在修行当中遇到障碍,如何克服? 大安法师答:...

反闻闻自性与反闻闻妄想

我师兄弟,他问海公一个问题问得很好,他说:反闻闻自...

欲爱的根源来自于这念心

过去,佛住在舍卫国只树精舍时,为所有的天人等四辈说...

本分的钱都受不住,意外的财能守住吗

人人都讲发财,所以炒股,发财来得快嘛。可也别忘了赔...

很少吃的几种好食物

人的探险精神如果用在饮食上,一定能获得更多的健康。...

祸福吉凶,汝自作怪

【示沈元辉曰:深潜不露,是名持戒,若浮而外,未久必...

佛教中的美容和去体味的方法

美貌也是一种福报。任何福报都有其必然的成因,就象财...

我们最坏的毛病,就是爱说别人的坏事情

我们最坏的毛病,就是爱说别人的坏事情,看别人有一点...

最不称职的御医

这个故事说的是悔悟,取自《杂譬喻经》。 古时候,有...

世间的四种布施与供佛无异

出自《佛说处处经》 佛欲度世去。诸比丘白佛言。诸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