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生活中到底什么是禅

圣因法师  2017/03/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生活中到底什么是禅

一、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坛经》中记载,昔日六祖慧能听闻《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处言下大悟道:“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五祖弘忍大为感叹:“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学佛修道的本怀即识自本心,万法与本心的统一是宗门所讲的彻悟境界。目前我们虽未认识到本心,但现在所学的一点点善法却极为可贵,因为这些都是将来我们明心见性、成佛作祖的增上缘。这里的本心是什么呢?—是真心,还是妄心?临济义玄禅师对弟子们说:“有位无心道人,他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你们谁去抓住他呢?”这个无心不是没有心,而是“觉妄成真”。如果心外还有一个叫做妄心的心,那么就是心外求心、妄上加妄,永远找不到本心所在。真心与妄心本是无二,方证乃知。学人认为,三藏十二部都是识心、安心的法门,经律论都是识心、安心的实录,但都需要进一步实证。二祖慧可大师虽早已精通儒释道,可是久久不能识心、安心,最终在达磨祖师的点化下彻见本心。

如何才能识见本心呢?《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么又要问:“什么是应无所住?”—保持平常心。“平常心”是马祖大师所首倡,平常心是什么呢?马大师说:“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只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不离世间的佛法就是不离平常心,这告诉我们,佛法修行要落实到生活中去,正如净慧长老所提倡的“生活禅”:“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有这么一则公案,赵州禅师问南泉禅师:“什么是道?”南泉回答:“平常心是道。”赵州问:“这个道可有趣向?”南泉回答:“当你这样想的时候,这个道就离你特别远了。”赵州又问:“我不去取舍,不去接近,怎么才能达到道的境界呢?”南泉进一步说:“这个道如果说属于知的范围,那就是妄觉;如果说属于不知的范围就是无记,道是超越知与不知的范围。”

如何以“平常心”修行悟道呢?另有一则公案:有人问长沙景岑禅师:“听说您经常对学生说平常心是道,那什么是平常心是道呢?”长沙禅师没有回答,而是将腿子从蒲团上放下来,这时学人就特别疑惑,说我不懂。长沙禅师回道:“想坐就坐,想睡就睡。”要做到平常心就是要明白,我们修行跟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困来即眠,饿来即食”,没有分别矫饰、超越染净的对立去对待生活。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给自己一点平常心的智慧,那么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了。

后有无门慧开禅师留下一偈子来赞颂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二、戒定慧是闲家具

《景德传灯录》中记载:湖南鼎州刺史李翱,经常参访药山惟俨禅师。一日,向药山问道:“什么是戒定慧?”药山却泼了他一盆冷水:“在老夫这里哪来这些闲家具?”太守听了如坠入雾中,不明白什么道理。

既然戒定慧是闲家具,那么现在的修学还有没有用呢?其实这都是禅师接引后人的大机大用,无非是在教导我们如果心外求法,任何法都属于闲家具,是来装饰我们门面用的,戒定慧三学,从实践中来,从实践中去,从实践中体证,从实践中圆满。在公案后面,药山禅师继续开示道:要想保任这事,直须“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所说的便是修行要解行并重,才不会令戒定慧变为闲家具。

在《六祖坛经》中也提到,当时神秀大师弟子志诚禅师去拜访六祖慧能大师,六祖问:“你师父教给你什么?”他说:“戒定慧。”接着,六祖问:“你师父所教的戒定慧是什么啊?”他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时候,六祖说道:“在我这里戒定慧不是这样的,若离自性谈戒定慧便为相说。”那么,什么是真正戒定慧呢?六祖说了一个偈子:“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

这里已经将我们从心外所学修的经律论的戒定慧,提升转化成我们内心的自性戒定慧。为什么要修自性戒定慧呢?因为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如果离开自性谈任何东西都属于闲家具,对于我们修行解脱毫无益处。所以,我们的修行一定要从自性本心流出,落实在日用之中。纵然戒定慧三学,学得再好,如果没有由自性流露,没有帮助自己解决烦恼妄想,难道不就是闲家具吗?辨别家具闲与不闲,在于我们用了它,能否真实地让我们身心受益。

与大家一起共勉净慧长老的开示 —“修行就是要从根本上,从心地上来培养戒、定、慧的力量。而戒、定、慧的力量,又要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来生成、在实际的修行过程中来生成。”所以,万不要从宝山空手而回,执着外面多么繁华的世间法啊。长老再一次叮嘱我们:“禅是一种受用、体验,唯行者有,唯证者得!”

三、诸佛已灭,诸祖未生,其间何人独霸天下?

《无门关》中记载:南阳慧忠禅师见侍者为他服侍多年,想趁机点拨点拨他,一日,呼唤道:“侍者!”侍者一听禅师叫他,立刻回答他道:“禅师!做什么?”禅师无可奈何地道:“不做什么!”不一会儿,禅师又叫道:“侍者!”侍者答道:“禅师!做什么?”禅师又无可奈何地道:“不做什么!”如是多次,最后禅师突然对侍者改口叫道:“佛祖!佛祖!”侍者茫然不解地反问道:“禅师!您叫谁呀?”禅师不得已,就明白地开示道:“我在叫你!”侍者感到特别惊讶:“禅师!我是侍者,不是佛祖呀!”禅师此时感叹道:“侍者啊,你将来可不要怪我辜负你,其实是你辜负我啊!”侍者并未懂得这个妙用,他说:“禅师!不管如何,我都不会辜负你,你也不会辜负我啊!”

大家听到这里的时候大概知道了侍者事实上已经辜负了禅师的一片良苦用心。从这个公案中,可以展开话头:在诸佛已灭,诸祖未生,这个时期何人可以称佛作祖呢?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然而我们却不敢相信自己本具佛性,不相信自己可以作佛,于是乎永远沉迷在六道轮回之中,永远沦为凡夫。尤其在当前这个时期,身为佛弟子的我们,要有直下承当的大勇气、大魄力!这种大勇气、大魄力,就是玄奘大师所说的“远绍如来,近光遗法”,也如同智者大师说的“传灯化物,莫作佛法断种人!”净慧长老曾说道:“菩萨的精神就是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舍能舍。一个‘难’,一个‘能’,难能可贵,不是空口说白话,要在实际行动上落实这种精神。”

为什么要独霸天下?其实是祖师的一片慈悲之心。长老说:“古人用功,首先是叫你直下承当,然后再讲其他的事。直下承当我就是佛,然后以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看自己是不是佛?不是佛,赶快修!不像佛,赶快修!”

诸佛已灭,诸祖未生,这个时期是谁可以独霸天下?只要谁敢于直下承当,直下承当者包括我们任何人,只要能发起“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谁就可以独霸天下。把这种大担当精神落实到生活中去,修行不离日用,修行不离当下。

后记:生活中到底什么是禅?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禅?禅师答:心就是禅。

再问:心在哪里?答:心在作用……

继续问:作用在哪儿?答:作用在日常生活中。

祖师诸多类似的公案,说得简练,三言两语,已是精华。兹解释,已属扯葛藤、打闲岔。

在此学人,初参三则公案,啰嗦几句,聊表佛心,与人一道,同参生活禅,鞭之策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打坐时出现幻境,该怎么办

打坐时如果有任何善恶境界现前,都不要执着。告诉自己...

如何平衡生存与金钱的关系呢

问: 师父,都说追求金钱就是欲望,但世间的生存我们...

打坐不是参禅

慧能禅师见弟子整天打坐,便问道:你为什么终日打坐呢...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破障篇)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一...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古德云:尘劳迥脱事非常,什么是尘劳?眼、耳、鼻、舌...

修定者必须过好「三关」

初习定者必须过好三关:一是腿子关,二是散乱关,三是...

这一念清净心是何等的宝贵,何等的重要

第二个七明天过一天,后天晚上就圆满了。因为七打得顺...

参禅与念佛是一件事

参禅与念佛,在初发心的人看来是两件事;在久修的人看...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堪忍世界需放下

常有人问命运以及如何解除如此痛苦的人生的问题。在日...

熏习,决定你轮回的力量

佛陀在解释人生,他主要的一个观念,就是从因缘来建立...

资深律师总结小三的十类悲惨下场

这些天,我将自己十年来所经办案例中小三做了一个系统...

犯根本重戒后,透过忏悔能恢复清净吗

问: 请问师父,如果一个人已经受了五戒,而又毁破根...

【佛教词典】弥勒寺

位于韩国全罗北道益山郡金马面。七世纪初,百济武王(...

【佛教词典】一切世间最尊特身

乃毗卢遮那如来不思议法身之尊称。尊特,尊贵特殊之谓...

要照顾自己的心,不要在意外面的境界

我们这个色身会生老病死,终有一天要丢弃,是没有用的...

如何改掉不孝顶撞父母的恶习

问: 请问师父:如何才能打开心量,改掉不孝顺、顶撞父...

佛门泰斗本焕老和尚圆寂

一代宗师逝矣 慈悲精神永存 当代佛门泰斗本焕长老圆寂...

全佛是心,心外无有佛为心所念

彻悟禅师说【一句阿弥陀佛,具足四句宗旨。一、以唯心...

美满的家庭,要做到尊重与包容

家庭如果要达到和谐,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尊重对方...

佛陀探病

佛陀住在只园精舍的时候,有一位比丘患了重病,因为卧...

靠这个来了生脱死太难太难

《净土十要》里面登了一个这样的例子,禅宗在江西一带...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

悖凶类 悖是违背、违逆的意思,悖凶指违背事物发展的自...

赚钱留给儿女好吗

问: 我有一个朋友,和我一样快五十岁了,他年轻的时...

生日应当诵经礼忏修诸福事

世人生日,设宴会、张音乐、绘图画、竞辞赋,以之为乐...

佛陀有烦恼吗

有信者问赵州从谂禅师:佛陀有烦恼吗? 赵州:有! 信...

如何对待父母的出轨

世间事,有可以理论者,有宜以情论者。汝所说某人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