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弟子需要学《周易》来免过吗

大安法师  2017/07/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请问法师,孔子晚年尚学《易》以免大过,作为一名佛弟子也想学《易》以免过,有必要吗?另外,请教《周易》与佛理怎样贯通?佛理中包含易理吗?

大安法师答:在甲骨、金文之后,纸张发明之前,古代的书一般刻写在简牍上,然后用牛皮绳编联起来。孔子晚年反复阅读《周易》,以致牛皮绳都被多次翻断,这说明他研读、玩味《周易》非常勤奋、深入,所以才能作出《十翼传》来。

易理中当然也包含着因果的法则。君子要趋吉避凶,这在《易经》的易理、爻卦上都能够表现出来,比如爻辞中的“履霜,坚冰至”,就体现了知微见著的哲理。

蕅益大师作的《周易禅解》,也是从心性上来谈《易经》跟佛理是有相通之处的。所以,佛理当中是包含着易理的,但不能简单给两者划等号。

《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特别是它的卦辞、爻辞,都有很多为人处世的智慧在里面。所以,佛弟子也可以去了解一下传统文化。

至于谈到佛弟子的修行,更主要的还是要从戒律上下手。戒律就像一面镜子,是对治烦恼的法药,我们能够严谨地持好戒,就能够避免大的过失。

严谨持戒也是从深信因果的前提出发的,我们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样地来慎因明果。通过持戒,尤其是老实念佛,有这个佛号光明愿力的熏习,我们身口意三业就有点香光庄严了,趋向佛那样的智慧功德,我们的过失就会大量地减少。

所以,一定要将心安在道上。如果不能将狂躁的心安立在道上,那五欲六尘可能就会趁虚而入,种种过失就在所难免了。

总之,以《周易》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佛弟子,如果确实有智慧、有余力,了解一下是可以的,但主要精力与时间应该放在持戒念佛上。如果对于持戒念佛敷衍了事,而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研究《周易》等世俗之书上,就是舍本逐末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从小吃过不少肉还杀过生,现在该怎么做呢

问: 我已28岁,从出生到现在吃过不少肉,也杀过不少昆...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

问: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呢? 答: 归敬...

如何处理学佛与做生意之间的冲突

问: 请教师父,在谈生意的过程当中,会谈及成本和利...

圣严法师《为什么要做佛事》

什么叫做佛事? 广义的说:凡是做的信佛之事、求佛之...

不小心伤害了小动物是否破戒

问: 在清理花园的时候,不小心伤害了小动物,是否破戒...

多诵经少念佛这样对吗

问: 最近从北京来一位年轻的女居士,叫我们这些老居...

如何理解念佛、念法、念僧

问: 请问法师,如何理解念佛、念法、念僧? 大安法师...

什么是三摩地、陀罗尼道、得泥洹道

问: 什么是三摩地?什么是陀罗尼道?什么是得泥洹道?...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汝能修净土,安隐无惊疑

请看第八段:往西方得安稳。这是对多年修行的人,让他...

极乐的五尘境界,都由弥陀愿心所现

境胜由来道易修,多生习气一朝休。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我们怎样为死亡做准备

龙舒居士在这里用起兴的手法,最后落实在我们平时没有...

四十八大愿——(第6愿)皆得天眼彻视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

【佛教词典】一相智

即证悟诸法实相之智。大智度论卷六(大二五·一○七中...

【佛教词典】菊灯

(物名)供于佛前之灯台一种。象菊花而作,故有此称。...

放弃自我主导权,真如才会显现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创造很多很多的业力,当然我们...

大安法师宝贵的念佛经验

我们一天到晚妄想杂念纷飞,一弹指有九十个生灭,每个...

禅宗讲的「不立文字」是什么意思

关于不立文字的真实含义,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

安住于何处

唐朝丹霞禅师有一次想要去拜见马祖禅师,在路上碰到一...

助念以佛为本,佛来比人来容易

我们现在助念团功德无量,成就了多少往生的因缘,这个...

为何修行人要过午不食

问: 修行的人过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那是为什么? 成...

出家人的生活很苦吗

出家也是有苦有乐。苦什么?比如得长期吃素,有的人吃...

修法前应当先修忏悔

《占察善恶业报经》里面说: 「应知善男子!」应该知道...

专访大安法师:坚持信仰,敦伦尽份

主持人: 对净土有兴趣的人初学应从哪里下手比较合适...

印光大师关于《金刚经》的开示

金刚经者,即有谈空,不堕空边。即空论有,不堕有边。...

修行人的七条正思维

1、修行人要明白因果 别人骂我辱我,打我害我,偷我抢...

心不在内

【原文】 楞严征心,谓心不在内者,指真心也。若妄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