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

良因法师  2020/09/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

问: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呢?

答:归敬仪云:今有安坐像前,情无敬让,可谓无事受罪,枉坏身心。因为佛像就是佛的代表,是佛真身的显现,见到佛像,就等于见到真佛一样,也不可以随便坐。

但现在有些佛教徒,却安然的坐在佛像前,这里所说的坐,不是用功的盘腿坐,而是随便的在佛前坐下来,垂脚而坐,情无敬让,心中都沒有恭敬、谦让,这样的话,可谓无事受罪,枉坏身心。

三宝地本是培福的境界,却以慢心面对,因种种不敬的行为,而无来由的要遭受罪报,白白的伤害了此身的道器。这不是很冤枉吗?

如上三果尚立,况下凡乎?像立而坐,弥是不敬。比今君父,可以例诸。

如前面所说的,即使是三果的圣人,在佛前尚且要站立,不能随便坐下,何况是下位的凡夫?

尤其像立而坐,比如西方三圣像,很多都是站立的,佛像是站立的,我们却在佛前随意的坐,弥失不敬,这特别的不恭敬。这就好比如今我们在世间的君王、父亲这些长辈面前,他们没有叫我们坐,我们是不可以随便坐的,可以例诸,可以以此为例。

问:外道或白衣在佛前为什么可以坐?这里的外道或白衣指的是什么人?

答::事钞云:智论云:外道是他法,故轻佛,至佛所自坐。白衣如客,故命坐。

这是讨论在敬佛威仪中,在佛前是否能坐。由于外道是他法,外道本来就不信佛法,自然不会尊重佛陀,所以他来自佛所,比如进入佛殿,他自己就坐下了,我们也管不了他。白衣如客,故命坐。这里所说的白衣,指没有受过三皈依的在家人,他不一定很信佛,只是对佛法有好感,来到佛寺,此时就把他当客人,让他坐下来。

《南山律在家备览》别行篇 弘一法师遗著 良因法师导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良因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法门为什么殊胜

问: 净土法门为什么殊胜? 大安法师答: 要了脱分段...

到底什么是戒体呢

《资持》云:纳法成业名体。到底什么是戒体呢? 在律上...

杀生戒解说

杀生戒:不杀生戒。生是有情生命,杀是用各种器具,断...

如何获得佛法正见

佛教各乘各宗都把得到正见作为修行最重要的前提。如《...

木鱼有什么含义呢

在佛教寺院的佛事活动中,木鱼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

日行一善能避祸吗

问: 日行一善既得福,又能长寿。那么能避祸吗? 方海...

寺院道场的十九种法事法会

法事是寺院道场重要行事之一。在所举办的法事当中,有...

印顺法师《现代佛教不宜隐遁山林》

现代学佛的又一倾向,是出世的。佛法中,人天乘是恋世...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福德要在大众中修

修行要在俗世中修,福德要在大众中修,在大众中求。 俗...

受了五戒吃肉会影响往生吗

问: 法师,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蜂蜜了吗?有的师兄说受了...

佛教护生与动物保护

编者按: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短短两句话...

念佛即是涅槃门

《心经》里就是讲涅槃三世诸佛的。怎么叫涅槃?涅槃就...

【佛教词典】一乘法门

(术语)一乘之法为入佛地之门户。故曰法门。即法华经...

【佛教词典】婆稚阿修罗

梵名 Balinasura。阿修罗王之一。又作跋墀阿修罗、跋稚...

身陷惑网者,必囚生死狱——不思维无常的过患

云何犹不知,身陷惑网者,必囚生死狱,正入死神口。 此...

慧律法师《「运命」而不被「命运」》

当前命相、风水、地理之学大行其道,相信的人为数不少...

现在很多人为什么不肯听经

那么当我们在听闻佛法的时候,最好的心态就是把自己当...

真正障碍往生的是带有执着性的妄想

诸位要知道在我们八识当中分成三类,第八识第七识跟前...

星云大师《佛教的生活学》

各位嘉宾、各位佛教的护法信徒、各位法师,大家好!大...

供养的时候,天上的宫殿也给你修好了

我们做善事没有根,这回做了,下回可能不做,做一做也...

【推荐】外境都是你自己变现,自己去攀缘它的

蕅益大师的《相宗八要》里面提到:其实我们一念心性是...

劝化更多的人来行善

有的人喜欢个人行善,然后好自己独吞善果。见别人行善...

佛陀为何要示现「纳妻相」

四、纳妻相:经云:游于后园,讲武试艺,现处宫中,色...

一滴水的思考

一滴水,单纯而透明,在阳光下却能折射出五彩缤纷的光...

接触佛法半年多,为什么对佛法没有什么疑问

问: 我较深入地接触佛法有半年多的时间了,别的师兄...

不生退怯厌倦,如是发心才名之为真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