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罗汉的三个含义

大安法师  2017/10/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阿罗汉的三个含义

《疏》阿罗汉含三义。一应供,为人天福田,乞士果也。二杀贼,断烦恼尽,破恶果也。三无生,不受后有,怖魔果也。——《弥陀略解圆中钞》

《佛说阿弥陀经》中出现的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在声闻教里是最高的果位,叫“阿罗汉”。阿罗汉是梵语,也是多义不翻——因梵语有多种含义,汉语又不能仅用一词去对应、去涵盖,所以不翻。

从字面上来说,“阿”是“无”或“不”的意思,“罗汉”是“生”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不生”或“无生”;另一种解释,“阿罗”是“贼”的意思,“汉”是“破”的意思,合起来就是“破贼”。

阿罗汉是声闻果地的称呼,叫果号。比丘是因地的名称,阿罗汉是证果的称号,所以比丘和阿罗汉属于修因证果的两个名称。

而且比丘的三个含义跟阿罗汉的三个果上的含义正好一一相对,“如影随形”,不会有一点差误。

比丘的第一个含义是“乞士”,对应的阿罗汉果地是“应供”。比丘外乞食资身,内乞法炼心。有了这个因地的修行,才能够获得阿罗汉“应供福田之果”。能够证圣果阿罗汉,就堪为“人天福田”,如果人天的众生供养到一个阿罗汉,那他的福报就很大,这是肥沃的田地,种一得万报的。

比丘的第二个含义是“破恶”,对应的阿罗汉果地是“杀贼”。杀贼是怎么来的?是前面作比丘时有“破恶之因”。比丘持戒对治见思惑,才能最终断见思惑。断见思惑,就是杀烦恼贼的果,这就叫杀贼。

比丘的第三个含义是“怖魔”,对应的阿罗汉果地是“无生”。就是比丘出家时,白四羯磨,让魔王波旬惊恐,有这个“怖魔”之因,最后断尽烦恼,证人我空,就获得了“无生”。“无生”是九次第定,证人我空,不受后有。“不受后有”的这个果报,这叫“怖魔果”。

这是显阿罗汉证位的三个含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隆莲比丘尼--巴蜀才女,蜚声中外的佛学教育家

隆莲法师生长在诗书世家,祖父游西庠是前清秀才、外祖...

老比丘得四果

过去,有一位老比丘,身体衰弱,神智愚钝、糊涂。一天...

想到这末世还有阿罗汉,我才不会孤独

前些天,我领着一个小朋友参访一座古寺,古寺历史厚重...

释迦牟尼佛名号的含义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为我国广大...

《净土圣贤录》之往生比丘

往生比丘 《净土圣贤录》初编者际清居士彭二林评论道:...

五百世做狗这么久,只有两次吃饱饭

佛灭度后了,有一位大阿罗汉叫祇夜多阿罗汉,他是在北...

阿罗汉在般若会上的后悔

到了般若会上,佛陀把菩萨的因地展现给他们看,就说,...

「悲」的三种含义

「释迦」是佛的姓,「牟尼」是佛的名字。「释迦牟尼」...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五种因缘加持往生者不退转

有人就问,我们都是业力凡夫,具足见惑思惑了,常常起...

具足十信心,往生便有把握

第一相信有出生必有死亡(普天之下,从古到今,还没有...

以专修念佛来对治修行上的偏差

疏文:弥远者,厌生为患,亟欲灭生以归于无。而灭非真...

能够身心俱出家,才称为大丈夫之事

佛赞叹出家。这是中品上生,从这来看,他主要是针对僧...

【佛教词典】堕法处色

【堕法处色】 p1339 五事毗婆沙论下十四页云:堕法色处...

【佛教词典】胎藏界九尊

(名数)中台八叶院之九尊也。前之五佛加东南维普贤菩...

认定你这个朋友

单位和家之间的路途有点远,又不在公交线路上,遇上紧...

在地下入定七八年, 生死却仍未了

明朝有一位皇帝要到紫金山的寺院上香,当时是一个下大...

做人处事要能如水

阳光、空气、水,这是人生三件宝。 地球上,只要有空隙...

星云大师《佛教对时空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感谢佛陀的指引,让我们有...

荣华富贵不是争来的,是积德来的

中国古代传说每年过小年的这一天,灶神要上天,而除夕...

处处不满意又很苦恼,如何改变刻薄的分别心

《唯识学》特别强调分别变的重要,因为我们的第六意识...

为提婆达多申诉的比丘

昔日,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时,五百位大比丘跟随...

除念佛外还需要受持哪部经典吗

问: 我们除了念阿弥陀佛之外,是否要选一部经典来读...

律宗大德广化法师

在台湾的佛教中,专弘律学的比丘,除了济涛律师外,再...

铁窗下的忏悔

再度入狱,虽近不惑之年,却开始对自己生命产生疑问:...

「善念」和「善根」的差别

菩提心它是一种善根,我们一般人是善念,善念跟善根的...

【推荐】慧律法师《死亡的艺术》

前言 好生恶死乃人之常情。多数的人忌讳谈死,殊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