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依法之「依义不依语」

大安法师  2019/03/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依法之「依义不依语」

前面讲过第一“依法不依人”,现在来看看第二“依义不依语”。

佛的经典,是语言文字来表达的,但不能执著于这个语言文字,你要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甚至言外之意。

《楞严经》讲,语言文字好比手指,月亮好比佛法的法义。你要顺着着手指所指的方向去看那个月亮,而不是看这个手指。这就好比要透过语言文字去领悟它所要表达的“义”——真理,而不能执著于这个语言文字。

你不要“执指为月”了,不要以为:哦,手指(文字语言)就是月亮(义)。那就“死在句下”了,那就是“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了!

庄子都讲“得意忘言”,得了“意(义)”,你就忘掉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只是权——权谛。就比如你捕鱼,得要有个网吧?那把鱼捕上来了,你就不要执著这个网了。所以我们看佛经,包括听法,都要有这种知见——依义不依语。

甚至你要连这个“义”都不去执著,这就是《金刚经》讲的“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金刚经》用船(船筏、木排)来作比喻,你过河需要一条船吧?那渡过河之后,这个船你就得放下,继续往前走了。不能还执著这条船(这个法),把船扛在肩上走。

连正法你都要舍,何况非法!“法”(语言文字)就是帮我们渡过去的这条船、这个工具,你不要执著这个工具。这就叫做“依义不依语”。

按:

“依文解义,三世佛冤”后面还有两句“离经一字,即同魔说”,四句一十六字,要联合起来正确理解。虽是要“得意忘言”“依义不依语”,但依的这的“义”,这个内涵道理,却不能悖离佛经一字,否则也不是对佛经的正确理解了,也没有得佛法的真实义了。尤其是净土学人,必须依照净土五经、诸祖论著修学,否则轻则走弯路,重则入魔外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为什么这个戒是十方三世诸佛都要去...

星云大师《说梦的神奇》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的佛学讲座,我要和各...

居士如何如律如法护持三宝

问: 请教法师,居士如何如律如法护持三宝? 宏海法师...

赵朴初老居士《佛教常识答问》

第一章 佛陀和佛教的创立 1. 问: 什么是佛教? 答:...

佛像缺损还能继续供养​吗

问: 请问法师,弟子二十多年前请的一尊白衣滴水观音,...

随缘度日和事业追求是不是矛盾

问: 有一事疑惑,请求法师开示。之前听您说过随缘度日...

境界、知见、正命

一、境界 佛教中有言:净化身心,转染成净,转迷为悟。...

【推荐】星云大师《我是佛》

禅门里有这么一段故事: 有一天,信徒问禅师:什么是...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大安法师:不能打骂破戒的出家人

在家居士首先要恭敬僧宝。尤其在佛灭度之后,佛宝法宝...

净业行人应当远离这十种地方

学净土法门的人,他的本怀是要出离三界的轮回,远离五...

如何对待我们身边的恶人

世间上有很多我们认为的恶人,但是所有的恶人里面他都...

极乐的八功德水有哪八种功德

八功德者:一、澄清,异此方浑浊;二、清冷,异寒热;...

【佛教词典】降伏坐

(术语)又曰降魔坐。先以右足押左股,次以左足押右股...

【佛教词典】应声即现弥陀

指观无量寿经中说第七观时,出现于韦提希夫人面前之阿...

攀缘善法,本身也是一种轮回性

大乘佛法的修学,有两个重点:首先,我们刚开始是成就...

莲池大师论出家利益

【原文】 古德云:最胜儿,出家好。俗有恒言曰:一子出...

这个世间不值得你这样执著

我们一个人不悟到佛法,临命终那一种执实在是没有办法...

《观无量寿佛经》大意

净土三经的高下 一提到声震东方佛土的净土宗,我们马...

感应道交的先决条件

在大乘佛法的内涵当中,讲到宇宙间有两种力量是特别的...

居士楷模彭际清

彭际清(1740~1796),名绍升,字允初,号尺木,又号...

广钦老和尚《出三界比出国留学好》

午后,有信众徐某两姐妹来皈依,顶礼师父后,老和尚在...

三种布施为修道积攒福德资粮

为什么要以财物济施贫穷呢?就是说,人在修行中必须得...

苦瓜变甜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圣。 师父拿出一个苦瓜,对弟子们...

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类化身

问: 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类化身如何理解...

读诵楞严咒会不会往生极乐世界

很多在问,读诵楞严咒会不会往生极乐世界。 答案是:能...

不惜躯命,正念不动

二者修观却之。若见如上所说种种魔境,用止不去,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