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这是我们修行的第一个心态

大安法师  2020/06/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这是我们修行的第一个心态

信的四种内涵。首先是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个娑婆世界,南阎浮提,就是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它本质上是苦,痛苦。那这句大白话我们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这么认知呢?可不一定哦!

我们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的特点就是生存在这个世界的众生是很苦,很苦是由于贪瞋痴三毒烦恼所导致的结果,但是他堪忍,他能忍受这种烦恼,他能忍得住这个苦,他不以苦为苦,甚至还以苦为乐,这是这个世间众生的特点。

他对于苦的那种感知很迟钝,他常常会颠倒地认为这个世间很快乐,这个世间很幸福,所以才会有流行歌曲——幸福的生活比蜜甜。如果他把这个世间都看成是幸福,像蜜一样甜的话,他根本生起不了修道的心,我们为什么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呀?你有一个前提,你必须深刻地体会这个世间苦。

苦的特点就是无常,就是逼迫,就是没有主宰义,这个世间一切都是败坏的,短暂的幸福快乐它会变化的,而更多的是连短暂的一点幸福都没有,长期处在一种苦境当中,逼恼当中。

一般讲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你试想,谁能摆脱八苦?我们每天都是八苦交煎,但每天都意识不到这个苦。

进一步要把这个三界都看成是火宅,是牢狱,你对这个三界里面的生存境况的苦要达到刻骨铭心的程度,要感受到不容一刻的停留,这时候你的这种出离的心、厌离的心才能出来。修行佛法你没有出离心,那一切都变成世间法了。

为什么佛首先讲要依四念处来住,四念处就讲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一个学佛人没有建立苦、空、无常、无我的心态,他做的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佛法。

再来感知一下我们这个世间,众生的贪欲最大限度地这样的一个激活:功利,物质的享乐,追求高消费、高奢侈。但是生存资源又越来越匮乏,所以竞争越来越强,于是不择手段,道德底线不能够坚守,才有这些地沟油、毒胶囊、毒奶粉这些事情出现。

于是每个行业由于没有道德底线相互地损害,你不觉得很苦吗?生态问题,环境问题,战争问题,这些真的是五浊恶世是一个大苦海,你一定要信这个世间是苦,这是我们修行的第一个心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宜早不宜迟

青少年是早上8、9点钟的太阳。人生最美的是少年年华,...

因为有挂碍,才会有恐怖

心有挂碍是一个凡夫本能,常常在一种人生不满百,常怀...

身口意不清净,结果一定是烦恼痛苦

什么是恶语?无论所说的是何种话,无论是好听的还是难...

虚云老和尚经历的十次劫难

一难 生为肉球 人生总要经历生、老、病、死四种痛苦,...

寄望的东西错误,所以才会痛苦不堪

修行,惟是一心,唯是真如!所以,你一定要用不增不减...

世间的事务,永远了不了

修行要务,立愿为先,建立大愿为当务之急。菩萨又向众弟...

人生无常,抓紧修行

2022年元旦那天,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突然晕倒,而且大小...

「四劫」指的是什么

我国传统文化中,提到劫,总伴随着万劫不复、在劫难逃...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居士是否可以在佛前自受五戒

在家女人如果家里经济宽裕,身体自己又能做主,到附近...

如何开发智慧增强记忆力

怎么开发智慧呢?钝根、无读诵性的人,闻地藏菩萨的名...

临终助念要避免「瞎张罗」

临终助念是件好事,好事要好办,要按印祖撰述的《临终...

上则尽形寿念佛,下则临终十念,都能往生

当时净影慧远为代表的诸师,对于九品往生的身分都判得...

【佛教词典】惠琼

(?~1600)日本临济宗僧。安艺(广岛)人。通称安国...

【佛教词典】四蕴名名

【四蕴名名】 p0438 大毗婆沙论十五卷六页云:问:名句...

切莫把流注心机作主张

三、观心无常 迷却真常,缘气纷纭集一腔。离彼前尘相,...

南亭和尚《地藏菩萨本迹因缘》

各位听众!农历的七月,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这七月...

至诚恳切的慈悲心与六和合

一、和合 和合,就是团结。我们能将散沙般的佛教徒团结...

宏海法师:净土三资粮

(第一讲) 好,各位莲友大家上午吉祥,阿弥陀佛。 今...

专一念佛之章程

手书备悉。丧中如此办法,不但于亡人有益,实令阖家均...

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一个修行人有八种思考模式,我们首先先了解的,我们要...

如何消除对寺院的不敬之心

问: 不敬来自些外在的因素,尤其是两次去九华山时,...

一念迷,生死浩然;一念悟,轮回顿息

我们看《唯识学》是怎么去解释十二因缘? 第一个无明,...

善恶有报的科学实证

现代的实证科学很讲究依据,当有了大量的科学依据时,...

本焕老和尚戒期开示

各位新戒: 恭喜你们步步高升,为什么这么讲? 你们刚...

佛说邪淫有十种罪

○三曰邪淫,彼或有父所护,或母所护,或父母所护,或...

【推荐】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途

说到用功、了生死,何谓生死?又如何了法?古人讲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