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净界法师  2020/08/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一个修行人有八种思考模式,我们首先先了解的,我们要对一对我们目前是属于哪一种,再找到适当的方法来调整。那么既然我们的思考模式深深的主导我们,那么我们思考模式到底有那些呢?

我们看甲二、发心的差别相。那么先讲八种发心,再讲四种差别。先看八种发心的第一和第二: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名之为邪。

既不求利养名闻,又不贪欲乐果报,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我们的思考模式先分成邪跟正两种的差别。那么第一种就是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这个人他也受了三皈依,他也是佛弟子,他也算是修行人了,那么他做了很多很多的修行的善法,但是呢,不究自心,他很少去观察他内心的活动,他的内心习惯性往哪个方向活动,他完全不知道,完全不知道当然他也就没办法去调整。

那么这个人干什么呢,但知外务,攀缘人、攀缘事,总是向外攀缘。那么这一下讲出了四种攀缘:

第一个,或求利养,他心中追求物质的享受;或好名闻,他攀缘美好的名声,博取别人的赞美;或贪现世欲乐,今生五欲的安乐或望来生果报,如是发心,名之为邪。

那么这种人大部分呢,他也不是很想听经,那当然他也不能用教理来观心、来调整自己,跟着感觉走,跟着感觉走那么这种人就是邪恶了。

这种邪恶的人,以印光大师说即便他来生不堕落,他福报修得大,大概第三生就下去了,今生造业,第二生的时候享受快乐,第三生就堕落到恶道去了,三世怨!因为他的种性已经形成了三涂种性了,那么即便他不马上堕落,也是迟早的问题了,因为他的因种已经种下去了。

正:既不求利养名闻,又不贪欲乐果报,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那么这个人对物质的享受淡薄,对名闻利养、别人的赞美,他也不是很在乎,对五欲的快乐,他基本上他不把心往这方面跑,那么他的心是调整到为了了生死,为了圆证菩提,他的心尽量往这两个方向去经营,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念大悲咒应具有这十种心

有弟子问什么时候可以持大悲咒?行住坐卧随时随地都可...

佛法与外道的区别在哪

第十五条:【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人。六亲。一切善...

有财有势的人广行布施为何却堕落在恶道

虽然现代有许多有财有势的人广行布施,但不一定就会获...

承事善知识应发的二十一种心

复次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识, 应发如大地心,荷负重...

【推荐】不能把无病当成修行有功夫的表现

有种观点说信佛念佛了就没有病,把他没有病认为是他修...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

原文: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心若与四宏誓愿...

如何发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问: 如何发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大安法师...

学佛信佛需具备哪几种心

修行者的发心可谓千差万别,每一个人的学佛目的不同,...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九大古语人生智慧,受益匪浅

01 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也。《战国策韩策》...

稍得世间智一点皮毛,便以为大彻大悟了

【原文】 智有二:有世间智,有出世间智。世智又二:一...

受菩萨戒后,吃蛋犯什么罪

问: 受了在家菩萨戒,吃没有生命的鸡蛋、没有半月半月...

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

【佛教词典】劝发品

(经名)普贤菩萨劝发品之略。法华经第八卷,第二十八...

【佛教词典】波利匿缚喃

(术语)Parinirvā?a,旧称之涅槃也。唯识述记一本曰...

做好事没得好报?

有时候表面上看是做好事没好报,做坏事反而好处多多,...

唯在真心实行,为出生死之要

佛祖教人,唯在真心实行,为出生死之要。心真则凡所动...

谣言止于智者

战国时候,各国之间争战不停,国与国之间也常订定各种...

让你的生死业缘干干净净

一个清净的比丘跟发了菩提心的菩萨,在乡间的小路走的...

若以这种心来持咒诵经,则是舍本逐末,不善用心

持咒诵经,以之植福慧,消罪业,则可矣。若妄意欲求神...

大安法师:佛像、念珠、法器如何开光

问: 弟子想恭请佛像到自家佛堂供奉,怎样请才比较如...

五种慷慨布施,能得大福报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世尊...

惟贤长老《殊胜的净土法门》

慈云寺每年冬季为纪念弥陀诞辰都要举行念佛七。今年的...

不要扰乱众生得度的因缘

随缘度化: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

常怀敬畏之心

有句老话说的是:举头三尺有青天。还有:头顶三尺有神...

心态不同,结果也不同

遇到不顺利时,你通常怎么想?或者说,你觉得哪一种思...

千经万论偏重指归极乐世界的原由

【原文】 然十方诸佛,净土无量,经论偏指归极乐者,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