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驶离娑婆生死苦海,安稳抵达涅槃彼岸

大安法师  2023/05/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驶离娑婆生死苦海,安稳抵达涅槃彼岸

然众生障重,取悟之者难期。虽曰教启多门,凡惑无由遍揽。遇因韦提致请,我今乐欲往生安乐,唯愿如来,教我思惟,教我正受。然娑婆化主,因其请故,即广开净土之要门。安乐能仁,显彰别意之弘愿。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也。弘宏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释尊一代时教的应化因缘,以大悲愿力,惊入三界火宅,观机逗教,应病施药,开显五乘佛法,大、小、偏、圆、顿、渐,种种法门,众生随顺有缘之行法,皆能获致解脱之法益。这主要针对正法与像法的修行者而言。

释尊一代时教开启的种种法门,归纳起来不外律、教、禅、密、净这五宗。戒律,律身净心,三业清净,断烦恼、证佛性,是故佛世比丘清净受持二百五十条戒,即能证阿罗汉果;教宗(如天台、法相、华严等),依教法修止观,大开圆解,离指见月;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一了百当;密宗讲身口意三密相应,即身成佛;净土宗,属特别法门,信愿持名,往生净土。

虽然施设种种教法,能令众生获益多门,然而由末法角度来讲,末法众生是“具足烦恼凡夫,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往生礼赞偈》)烦惑甚重,无由广涉经教,更无从揽其纲要。要想以门余八万四千法门来悟证心性,很难成就。望洋兴叹,入海数沙,徒然困弊。这是末法众生修通途佛法的一般写照。

靠通途自力无从契入的众生,却侥幸地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缘。由于摩竭陀国韦提希夫人遭遇儿子阿阇世王子杀父囚母之恶逆,对此世间顿生厌离之心,向释尊哀求往生无忧恼处。佛于头顶光台现出他方世界种种净土,韦提希夫人特别选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并祈求释尊教示往生西方净土的方法,即“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这是《观经》发起的特别因缘。释尊乃娑婆世界应化之教主,因顺韦提希夫人请法之缘,即广开净土之要门。这里的“要”是切要、精要的意思,“门”是通达的意思。意谓通过这念佛往生极乐净土之门,疾速了生死,成佛道,即为定善与散善二门。

正当娑婆化主释迦牟尼佛广开净土要门之时,安乐能仁阿弥陀佛,应时显现于虚空,显彰了无条件救拔众生的宏愿(即第七华座观中,韦提希夫人闻释尊说定善观想,忧虑难以往生之时,阿弥陀佛应声即现,放光注照,传达“但使回心正念,愿生我国,立即得生也”)。

将阿弥陀佛称为“安乐能仁”,寓示阿弥陀佛即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是安住极乐净土的报身佛,释迦牟尼佛是光中化现的应化身佛,二佛同体。华严宗的清凉国师曾说,卢舍那佛即阿弥陀佛。《华严经》中,释迦牟尼佛是卢舍那佛的应化身。若卢舍那佛即阿弥陀佛,则释迦牟尼佛亦即是阿弥陀佛的应化身,由此称阿弥陀佛为安乐能仁也就一以贯之了。可见释迦、弥陀二尊开显的即是一净土之要门,并非在要门之外,又开出宏愿门。实则阿弥陀佛的弘愿始终贯穿于净土要门之中。吾人当如是体认。

那么释尊开示的要门即是《观经》中所宣示的定善与散善二门。定善就是止息攀缘思虑之乱想,令心静定生起慧力,作十三观之观想。散善是以散乱心废恶修善,其具体展开即是净业三福与九品往生。

弘愿即是阿弥陀佛以同体大慈悲心,平等接引一切众生往生净土的大愿力。诚如《无量寿经》所云,十方世界一切凡夫众生,无论是善的众生(修五戒十善、四圣谛十二因缘法、三学六度者),还是恶性众生(造作五逆十恶等),如是九法界众生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者,无不皆是乘托阿弥陀佛的大愿(四十八愿)业力(无央数劫积功累德之功德力),作为增上缘而成办往生的。

增上缘即是一种助成果实的原因和条件,在某特定时空中,增上缘会上升为一种决定性力量。《法华经》云:“佛种从缘起”,即佛的种子(指佛性、菩提心)虽然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然若不遇佛出兴于世开示讲经之胜缘,或不逢善知识之化导,如是稳固之佛种亦无从生起。

就净土法门来说,我等众生无量劫来,在三界六道里头出头没,虽也曾修行,然业力烦恼浩繁,无能出离生死轮回。今生幸遇阿弥陀佛愿力光明,令吾人生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愿心,以此愿心,恳切执持名号,当即与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感应道交,乘托阿弥陀佛大愿船,驶离娑婆生死苦海,安稳抵达涅槃解脱之彼岸。

今生幸得人身,幸闻佛法,尤其得闻胜妙难思之念佛往生净土法门,当生稀有难遭之想。亟宜拳拳服膺,死尽偷心,老实念佛,矢志极乐。庶不辜负释尊惊入火宅之悲心,弥陀垂手生死深渊、头头接引之慈愿。

此段乃标显净土应化之因缘,意在劝勉大众舍通途自力,取他力救度。此由末法“教赴时机”所致。诚如印祖所示:“凡夫往生,全在信愿真切,与弥陀宏誓大愿感应道交,而蒙接引耳。若不知此意,则法法头头,皆不思议,随修何法,皆无不可。……若知自是具缚凡夫,通身业力,匪仗如来宏誓愿力,决难即生定出轮回。方知净土一法,一代时教,皆不能比其力用耳。”此段开示与导祖之意蕴,可谓同一鼻孔出气,若合符节。

《观经四帖疏·玄义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生命面临着两个抉择

你的生命面临着两个抉择: 第一个,你把你今生布施、持...

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

进步非近远,迷隔山河固;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

判断晚年能不能往生的两个指标

这个无我的智慧,跟我们净土宗关系密切。你必须在临终...

大安法师:佛为什么不示现来让人增强信心

问: 我学净土法门,也念佛。我觉得如果阿弥陀佛能经...

念佛病人在很危急的情况下,家属该怎么办

问: 如果病人在很危急的情况下,家属控制不住情绪想...

这种人不叫有净土

悠悠泛泛,对生死心不切。有点时间就念一念,没有时间...

为亡者助念,怎样确定亡者生到哪里

问: 现在很多居士为亡者助念,有时候看见亡者坐莲花升...

修不净观,累积往生的力量

我们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一下,为什么要修不净观...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四十八大愿——(第43愿)闻名生处尊贵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法是指什么

问: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个法,是指什么?如果是...

讷堂道人尺香斋的启示

讷堂是净土宗十二祖彻悟大师的字,古者名以正体,字以...

念佛法门要知他力即自力

蕅益大师对信心的诠释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

【佛教词典】方便善巧波罗蜜多

【方便善巧波罗蜜多】 p0376 瑜伽七十八卷七页云:谓诸...

【佛教词典】优波底沙

(人名)Upateja,阿罗汉名。译曰大光。解脱道论之著者...

蕅益大师:观四念处

恩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身。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

「大势至菩萨」名号的含义

大势至这个名字,它是直接跟光明联系在一起的,大势至...

绍云长老留给沩仰宗法子的开示:接了法就要有行持

法卷传法 徒具虚文 所有到我这来接法的人,我都把这个...

何以应当戒杀?

杀是佛门五戒之首,修行人入手第一要紧的事。现在有一...

顺境安适,般若无缘

每天晚上要给自己一个总结:今天我的言语行为、我的心...

婆提唎迦比丘的快乐

长老婆提唎迦出家之后,精进用功,在夏安居三个月内成...

【推荐】佛教的精神与特色

第一章 佛教的特色 第一 佛是人而不是神 遍看全世界各...

小妄语戒与大妄语戒

小妄语: 一、妄言:心口相违,欺诳他人。 二、绮语:...

【推荐】念佛人如何给自己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问: 印光大师常常用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来鼓励学人...

时常日久揩磨,渐渐明通心地

祖师曾教导我们:时常日久揩磨,渐渐明通心地。我们总...

人身难得,存在着尊贵与痛苦

在我们这个肉体,现在当前的肉体是随缘的,大家知道它...

请不要预支烦恼

飞机正在白云之上翱翔。机舱内,空姐微笑着给乘客送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