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何学法后,总觉得反被佛法障碍了,变得很畏惧

大安法师  2023/11/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何学法后,总觉得反被佛法障碍了,变得很畏惧

问:佛法是心法,总是听闻,说佛法的空性和般若要用在生活中,可是学了法后,总觉得自己反被佛法障碍了,变得很畏惧。作为奋上的年轻人,我想自己应该不是消极地面对人生,是否是自己没有智慧,理解不了佛言祖语?有时候会很想不通。请开示。

大安法师答:学佛,确实要善于学佛。不要说一学佛好像变得更消极了,更畏惧了。所以现在社会上都有一个嘲笑的口吻,说这些消极的、无所谓的,都是叫“佛系青年”。但佛教是这个样子的吗?佛教是不尽有为,不住无为的,它是中道的。当然跟世间法也是不一样,但是绝对不是说它是消极的,它有非常积极的一面。

佛法的空性,这是从它的体性上来说;从它缘起法来说,又炽然地建立一切因果的法则。正因为有空性,才能建立一切法。空可以说是无为的,立一切法是谈有为的,真正的有为恰好是从无为里面出来的,叫无为而无不为。有体才有用,从体起用,摄用归体,体用一如,空有不二。所以佛法让我们要认知善恶的一面,它是对于恶的一面要止住,要不碰;对于善的一面要积极地投入的,而且是忘我的投入的。这种投入做事,它是全力以赴的。

就是比喻如狮子搏兔,狮子抓一个老虎,它是全力以赴的;抓一个小兔子,它也是全力以赴的。而且,佛法六度就有一个精进波罗蜜,这种精进不是一般人所讲的,所能做得到的,而且对懈怠放逸是一种非常否定的评价的。

作为学佛的年轻人,要以阳光的心态、积极的心态面对着我们这一期的人生。选一个善业,择善而固执之。你是公务员,就把你的政务做好;你是一个医生,要医术高明;你是个教师,就要教书育人,知识渊博。要做成这个行业的佼佼者。自古以来,能够建大功、立大业的,常常是从学佛法、心法当中出来的。学佛能开发智慧,智慧是种能量,这种能量用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有所成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诵哪部经回向给父母最好

问: 父母不在本地,诵哪部经回向给他们最好? 仁清法...

梦参老和尚念佛三问

问: 一心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行者,还需要闻思修吗...

为何世人多把关公作为财神来供奉

问: 请问法师,关公是护法,为何世人多把他作为财神来...

如何解决堕胎所带来的困扰

问: 如何解决堕胎所带来的困扰? 慧律法师答: 堕胎...

提不起极乐世界的乐,应当怎么办

问: 弟子知道娑婆世界很苦,但是提不起来极乐世界的...

想持斋,但美味佳肴总忍不住要吃,怎么办

问: 我很想持斋,但面前摆着美味佳肴,总忍不住要吃...

般若和愿力要怎样去实践

问: 师父,在修行的过程中,般若和愿力这两个方法要...

不想念佛,烦躁不安该怎么办

问: 不想念佛,烦躁不安,身口意各方面都守不住,怎...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是否只要至诚了教理就会透彻

问: 印祖在一篇文钞中这样开示:倘有余力,诸大乘经...

四十八大愿——(第46愿)自然得闻妙法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

【推荐】怀的是畸形胎儿,要不要生下来呢

问: 如已经怀了一个孩子,有百分之五十可能是残障的...

碰到紧急关头要记得佛号

念头一起来就是佛号,碰到紧急关头也是这个佛号。这个...

【佛教词典】有所对

【有所对】 p0541   瑜伽六十二卷十页云:若法,所治...

【佛教词典】犍槌

亦名:犍稚、犍地、磬、钟 子题:召僧七相、犍地、臂吒...

地藏菩萨的化身无处不在

【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

持戒清净者能得五种功德

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

学净土宗为什么还需要学天台宗

问: 我们修学净土宗的人,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了,为...

初机净业指南

序言 会稽道尹涵之黄公,笃信佛法,精修净业。欲令同人...

女人常生气易得九种病

俗话说,气大伤身。医学上认为这很有道理,对女人来说...

女人为什么不能涂香水

香水是怎么来的,以前法国的贵妇很懒,不经常洗澡,身...

能够弘扬因果轮回观念,他的功德是巨大的

为什么清末民初的知识分子那么痛恨儒家?实际上它最远...

把一切想法都归到念佛当中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妄想杂念总是要琢磨,啊,我下...

三种持戒之人

智者大师将持戒清净的相貌分为三种: 第一种上品持戒...

弥陀名号声声唤醒梦中人

《观经》告诉我们: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

修六念法门,把念头安住于正见

我们讲念佛、念法、念僧,我们是念自、念私、念怨。念...

持戒的功德

佛陀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国中的须达长者有七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