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一佛名,转换百千万亿之尘劳杂念

大安法师  2024/05/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一佛名,转换百千万亿之尘劳杂念

疏文:兹欲勉强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动归止,止更弥动。纵粗念暂息,细念犹存,便谓相应,错谬非小。既居凡地,未能绝虑忘缘,何不即缘虑而作修进?故以念还攻于念,念一佛名,换彼百千万亿之杂念也。——《弥陀疏钞》

一切修行法门,无不从现前一念契入。然吾人识海妄波翻卷,“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经九百生灭”(《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又经云:“一日一夜,有九百九十九亿念,念念异想,造行不同。”(《出曜经》)

以现代科技的“脑磁波扫描仪”所侦测的脑波变化,足以印证佛典的说法。众生的妄念就如“弦”一样不停地在振动,在人完全放松不思惟且闭眼的状态下,亦会出现“非常忙碌”的画面,只要眼睛一打开时,脑波便马上呈现大幅度的变动。(参阅《华严经》“心识”的科学实验观——果滨撰)可见,我等众生无论日夜醒着睡着,其妄念永远在不停地生起运转着。

如何对治妄念,契入无念心体,便是一切宗门教下修持法门的首要科目。若欲勉强阻截妄念,或按捺压制妄念,希望立即使其纷纭妄想归于空寂,诸多行人无不于此费尽心力。殊不知抽刀断水水更流,欲止之念,亦是妄念,头上安头。妄念由于行人之干预给力,更为动荡汹涌。纵然功夫有些许相应得力,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而行蕴与识蕴之细念犹存,望似恬静,如急流水,浑然不觉。

如《首楞严经》所云:“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若谓功夫落堂,与真如本觉相应,如是错认消息,得少为足,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自误误人,危害不浅,谨须慎之。

我等净业行人,既居业力凡夫之地,六根恒常奔逸六尘,念念攀缘,心心不住。若藏六如龟,不偶六尘,则可减少或遣荡妄念。然吾人无始劫来,识心惯习,难以做到杜绝思虑,空诸六尘缘境。念佛一法之善巧方便,乃即凡夫缘虑心而作修进。原先生灭心攀缘五欲六尘,现今即以此念系缘佛号。念一佛名,转换原先百千万亿之尘劳杂念。诚如古德云,善用兵者,不必别动干戈,即以贼攻贼,以毒攻毒,此缘念转换法,有就路还家之妙用。所谓“如将蜜果,换苦葫芦”。

医学上有一顺势疗法,其特质即是以类治类,以毒攻毒。比如治疗铅中毒者,可用一杯含铅量较低的水,令中毒者喝。将其体内高浓度的毒素,通过同类低浓度的毒水稀释。体内毒素浓度越高,稀释的倍数也要等比例升高。如是循序稀释,便可获得起死回生的疗效。此为顺势疗法之原理。

念佛法门以毒攻毒的效用与此相类。吾人身心充满着贪瞋痴三毒烦恼,毒性含量甚高,致使我等众生身体多病,心不安宁。如何解毒呢?即不离生灭心,转换系念之境缘。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阿伽陀药,总治身心一切疾患,化解毒素,消除业障,洁净身心。持念久久,我等毒人即可转为健人。不是要摧毁生病的身体,而是转换念头,以六字洪名,彰显光寿性德,激活自愈力,便可趋向金刚那罗延身之如来身。如是转换之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伏冀诸同仁信行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高声念佛诵经的十种功德

《业报差别经》: 高声念佛诵经,有十种功德。一 能排...

错失西方的「高僧」

悟开法师宿世善根深厚,然而好胜心切,志在参禅,藐视...

念佛是要大声念,还是要小声默念

【原文】 念佛宜小声念念,默念念,不可一味大声著力念...

扫除临终的一切障碍

我们佛教的修学,相对于其他的宗教来说,算是比较多元...

睡眠者,昧略为性,障观为业

不定四者:睡眠者,令身不自在,昧略为性。障观为业。...

临终的正念绝对不是自然出现的

净土宗临终的正念绝对不是自然出现的,也不是佛菩萨赐...

禅师是如何用功的

有人问大珠慧海禅师是怎么用功的,他答道:饥来吃饭困...

念佛求生净土以报答四恩

若不念佛求生净土。虽发心广大。自救尚且不了。安能救...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注音版】金光明忏斋天法仪

金光明忏斋天法仪...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问: 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大安法师答...

感念施主恩德

贫穷布施难,这里特别谈到贫穷的人对于僧人的布施,我...

如何放松身心念佛

问: 弟子经常将佛号提在心中,唯恐丢失;同时时常谨...

十方诸佛的功德都在这个名号里面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 这...

【佛教词典】不为倡荡食于所食

【不为倡荡食于所食】 p0341 瑜伽二十三卷十二页云:云...

【佛教词典】离动亦不住静

前言诸定,对动得名。若住静中,又堕一边。故宜不住,...

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

佛陀是很善用方便法门的。 当年,佛陀的母国迦毗罗卫...

夫妻感情和美是怎么修来的

言色相和,无相违戾。这是佛教导我们,夫妇之间精神生...

命不好的人,一定没有好口德

一般人最容易犯的是口业。一个人的命运好不好,从他有...

印光大师:不可赤体睡觉

学佛之人,夜间不可赤体睡,须穿衫裤。以心常如在佛前...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洞山禅师有一天在过河时,看到河面上反映出自己的影子...

念地藏菩萨圣号,为何能让病好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无忧神通明定。由此定力。令...

众生的罪业会跑到我们心中吗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考考你们的因缘观,你认为众生的罪...

以舍为得,妙用无穷

渔人在捕鱼,一只茑鸟飞下,叼走了一条鱼。有无数只乌...

圣严法师《有聚有散才能成长》

俗话说:「天若有情天亦老」,可见爱情、友情、亲情虽...

【推荐】未成佛道,先结人缘--佛法教您改善人际关系

我们都知道,社会伦理乃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人...

通过六个因素来理解烦恼的起源

通过六个因素来理解烦恼的起源:一、业的习气,二、外...

吃素改变对生命和世界的态度

什么才是人?人的心里是仁义礼智信,那是人。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