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通过六个因素来理解烦恼的起源

明一法师  2016/06/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通过六个因素来理解烦恼的起源

通过六个因素来理解烦恼的起源:一、业的习气,二、外境,三、恶友的影响,四、依从错误的教导,五、习惯,六、错误的概念。

造成烦恼的基本原因,是过去所做的不善业,存留在意识田里的业习。因为无明,贪欲,嗔恨或其他烦恼的驱使,各种不同的习气,业的种子,都种植在心识中。一旦情况适合,这些种子便成熟,再次生起烦恼。

外境,是第二项助长烦恼成熟的原因。大部分情况下,外境当前,而业的习气又在你的心中,轰!烦恼就生起。购物是很好的例子。物品都陈列在架子上面,你透过眼识接触到物品,心不知不觉中便怀有贪念,沉溺在外境。这种情况可能很巧诈,很难把自己的心和所想要的物品分开,你的手不由自主的伸向口袋找钱,基至还搞不清自己在做什么,东西已经买下来了。就是如此简单,不是吗?因此,当烦恼的主体,遇见了合适的对象,迷信就像原子弹一般的爆发了。

第三因素,是外在的影响力,包括误导人的恶友,提供令人生起烦恼的资讯,使你迷惑的熟人。因此,你结交的朋友,密切来往的人,都很重要。譬如,你身边的人都爱喝酒,如果你有一些自制力,可能在一周左右的时间里不受影响。但是,不久之后,因为环境的影响力量太大了,就无法控制自己。

第四因素与前面所说的不同,前面是说和带来环境影响力的人们在一起,第三因素,大致是指你的生活方式及环境。然而,第四因素,是指你相信某人是特别的老师,所以听从他,并且依从他教导的所有错误观念。

譬如,在释迦牟尼的时代,有一个渴望获得证悟的人,他去见某一位上师,这位上师叫他去杀一千个人,并且用他们的手拇指做一串念珠。上师说:“办完这件事情,并且得到觉悟时,再回到我这里来,接受更多的教导。”这个名叫安古里马拉的人,真心相信这位所谓的“上师”,当他收集了九百九十九个拇指时,终于遇见佛陀,佛陀劝他修习真正的佛法。这个人的依止是盲目的,带来的只是痛苦。

第五种增长烦恼的力量,是习惯。它运作的方式如下,你曾经对某件境相有过经验,一旦遇见相似的境相,便想起第一次的经验,而每次重复这个行为,你的记忆就更加增强,想像力也变得愈强烈、愈扭曲。习惯所造成的联想非常强烈,每当类似的情况出现时,你的心就自动奔向烦恼。有些人已经对使他生起烦恼的境相着魔,无法忘怀。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因为这个经验已经重复不断发生过许多次了,内心中留下愈来愈深刻的印象,心念驻留住在回忆经验,使烦恼更加严重。心中不出现那个境相,这个人甚至睡不觉。我确定每个人都有这种经验,如果这种习惯重复的次数太多,印象愈来愈深刻,你真的可能会发疯。

譬如,在西方世界里,当你要和男友和女友分别时,两人都要求对方:“请别把我忘记!你要记得我。如果把我忘记,就是不再爱我了。”所以,你得不到自由。因为你对一件事物如此着迷,所以你没有自由。

第六因素和有趣的东西有关。当你记起一件事时,就对它下判断。“这东西是太好太棒了!有这么多美好的品质,有这,有那……”你把东西的价值极度夸大,和真相已经完全脱节,它只是你错误观念下的产物罢了!

譬如,你有一个男朋友,对他十分着迷,觉得他的每个动作与手势都很有趣,走路的姿态、说的话、做的事,看来都很好。甚至当他做了非常坏的事情,你还觉得挺好玩。你完全被迷人的特质吸引,所以看不清楚他的缺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何处理家庭里面的烦恼

问: 请问师父为什么我们在外面的烦恼倒是好处理,但...

什么样的考验才知道临终有把握

我们在刚开始念佛的时候,我们在一念的散乱心当中,要...

苦不在外境,而在心有烦恼

修行本来就要有随遇而安的功力,在燠热酷暑的环境,要...

【推荐】烦恼深重的凡夫往生后为何能得不退转

问: 被烦恼束缚的凡夫,恶业深重,烦恼也未断一丝一毫...

五浊恶世的成佛之法

这五浊恶世实际上是让我们要观察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和...

心就像是一座寺庙

有一个皇帝想要整修在京城里的一座寺庙,他派人去找技...

星云大师《耐烦的好处》

耐烦,是修行的第一步,也是做人处事的首要条件。耐烦...

为何烦恼很难断

问: 我这几天修行很精进,为什么还很烦呢?是什么原...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注音版】往生论注

往生论注...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东林寺版)

梵网经菩萨戒本(东林寺版)...

【推荐】幸福快乐到底在哪里?

现代人每天熙熙攘攘,席不暇暖,问他为什么这么忙?他...

【推荐】吃饭也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事

有一位日本禅师,日日修行,也没什么别的嗜好,唯独喜...

打佛七时一直哭泣,可以祈求阿弥陀佛快来接引吗

问: 请问师父,打佛七的时候,一直哭泣很悲伤,祈求...

虚云老和尚《上海玉佛寺禅七开示》

初七第一日开示(2月22日) 这里的大和尚(苇舫法师)...

【佛教词典】观慧

(术语)观真理之智慧也。华严疏三十六曰:观即是慧。...

【佛教词典】尸陀林

梵名 ?ītavana,巴利名 Sīta-vana。又作尸陀林、寒林...

夫妻相处之道

在我的信徒中,青少年不少,老年人也很多,但中年的夫...

事与愿违时要好好检讨自己的心念

别埋怨自己命运坎坷,先检讨自己负面(黑暗)的心念。...

在家佛前自受八关斋戒仪轨

(一)唱八支香赞 八支斋体,受持夜朝,关闭诸恶长善苗...

慧律法师《荒漠甘泉》(义工大会开示法语)

真正的体贴,是不使对方难堪的。 愤怒的人,只张开嘴...

净宗四祖-法照大师

1.生平 法照大师(公元747---821年),身世事迹多不详...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

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当今之人,欲于现生了生死大事...

近贤远愚,不可不慎

世尊在世时,经常带领弟子们游化人间,教化众生。有一...

这句佛号怎么念

这句佛号怎么念呢?印光大师说:一句弥陀念诵听,十句...

修行的根本法宝--信愿持名

「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我们再看第二个传承:这个禅净双修的思想。最早提出把...

心安放在道上,龙天护法自然护持

修道的人,心要安放在道上,你有道,龙天护法自然护持...

如何是日用而不知

玄沙师备禅师与韦监军吃果子。韦监军问:如何是日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