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安法师:知道自己的念头-念佛

大安法师  2011/08/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东林寺我们常常会有百万佛号闭关出来谈体会,这一两年我只要在寺院,我都参加谈体会的这样的一个交流。在谈体会的时候,真的是:参加这种修行活动的人,他就直接体会到这种名号功德给他的一种自性的作用太大了,直接跟弥陀名号,跟弥陀光明,跟弥陀的所有的德能来照面来互动,马上我们众生所有的烦恼习气、我们的业障就会清清楚楚地现前。一方面有佛的果地上慈悲的加持力,另一方面我们因地的所有的病灶哇,病毒哇,业障啊,都现前。一个是药,一个是病,马上这个药倒下去就产生作用。这很神奇呀,比如说,我们平时散念念念佛,我们都不知道心里是什么念头,直接地,它有个什么?我们一念佛,特别清净念佛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心里在打什么念头。

知道自己打什么念头这很重要啊。我们原来学哲学,讲哲学的主体性——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实际上我们搞来搞去都是名相概念,自我是什么都搞不清楚,因为我们从来没有一念回光返照:我们有没有个自我,自我是什么构成的?最终这个自我归结要在念头上,你的念头你都不知道,你怎么去谈自我呢?那么我们佛法修行呢,修道就是修心,心就是念头。我们首先要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首先要知道我的念头是什么:你连念头都不知道,你认识不了自我;你连念头都不知道,就不知道自己多么罪恶;你连念头都不知道打什么妄想,你想要去修行,想要对治,就好像派兵要剿土匪,你连土匪藏在什么地方你都不知道,你怎么去剿土匪?所以先知道自己的念头是很重要的。

好,这个念佛,特别是闭关念佛,它首先直接地知道自己的念头。而且不仅知道当下的念头哇,我们就是从生到死的所有的做的坏事啊,都现前了,都照面了。原来我们做的一个坏事,或者无论是意识、不意识的,他都有一个想法把它隐藏起来的这种本能,所谓的隐私嘛,但是你在念佛当中都藏不起来,你最见不得人的事情都现前了,照得清清楚楚。你才知道我们今生乃至多生多劫我们是什么情况啊,这是在直面自己啊,你不能逃避的:这是你做的所有的行为,这是我们打的所有的念头,都在阿赖耶识里面储存了档案哪,这个档案是永不消失的,这个档案储存在那里面一定会结果的。所以我们今生的际遇、我们的命运,包括我们身体健康,都是阿赖耶识的念头决定的。

那么念佛直接就面对这个生命生存的念头来照面,它当然就有消业障的巨大的功德啊——消业障啊。我们常常听那些念佛的人说,哎呀,他看到满房间都是蛇:他只能自己看到蛇,别人看不到。他害怕自己被咬,他就想出关。我们接下来都会鼓励他:“你这是业障现前,你赶紧念佛,你出关干吗?出关了你还是回避不了这个所有的毒蛇,这个毒蛇就是你心里阿赖耶识的业力种子的现前嘛,你得要赶紧念佛。”他就惭愧心念佛,至心念佛,两天以后没有了——全房间的蛇都没有了。或者他在关房里面念佛,忽然全身地燥热,他身上出来一种非常难闻的味道,他也受不了。这时候他就反省,那种味道都好像是鱼的味道,他真的想起来了,他原来十几岁的时候曾经用那个毒药毒了很多池塘的鱼——毒死了,这个业障它也翻起来了,他至心念啊念,味道消失了。所以这个讲消业障,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讲:这个通途法门每个法门都有消业障的功能,或者有的法门、有的忏悔的方法可以消淫欲的罪业,有的可以消嗔恨的这个业力,有的可以消这个杀生的罪业,有的消这个嫉妒的罪业,但是对于诽谤大般若的罪业,这些方法都忏悔不了;唯有念佛三昧不仅能够消前面所有的罪业,而且能够消这个诽谤般若经典的罪业。所以念佛消业障的这种功德很大,我们是在这个念佛的体会当中,非常明显地体会出来。所以念佛三昧称为一切三昧当中之王,叫宝王三昧。

念佛就能够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念佛就能像后面说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念佛就具有着佛的这种气氛、这种信息、这种法身的功德、这种般若智慧光:念佛就跟阿弥陀佛产生非常亲密的关联。所以是这样一个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单刀直入:用我们恳切的能念的心,我们能念的心也是一真法界,也是实相,所念的佛号也是实相,也是一真法界。所以常常我们总是会比喻,这个念佛法门这种三昧就像以空印空、似水投水,是同时的,是能交融在一起的,是母光和子光光明能够融汇的。所以它直接地就在那种佛性的最核心的部分——无量光、无量契入嘛,阿弥陀佛是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就是实相,就是佛性,寂照不二,寂照一如,就在这里来把我们的佛性、因心——果觉因心把它交融在一起,这样就能有效地契入到三昧。三昧这个正受、正定——正忆念一种境界,刚才讲一心不乱,这个《阿弥陀经》讲,若一日到若七日念佛,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一心不乱从天台的教理来分,有事一心不乱,有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是要断见、思惑,断见、思惑得事一心不乱,就能得到定。进一步地侵断尘沙惑——尘沙惑就是非常细微的,就是进入变易生死的这个过程,尘沙,“尘”就是微尘数,“沙”就是恒河沙,有这么多的那种惑。进一步侵断,侵断能够破一品无明才得到理一心不乱。这个理一心不乱呢,就能得慧——般若智慧。那么无论事一心还是理一心不乱,这实际上对我们现在五浊恶世的凡夫是很困难的,我们大多数众生都是带业往生到凡圣同居土的这种情况。得事一心不乱就往生极乐世界的方便有余土,得理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土,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大部分都是凡夫——不仅我们这些凡夫众生,智者大师和蕅益大师所示现的这种品位,也是生在凡圣同居土。

好,从中我们看到这个大势至菩萨他讲的“彼佛教我念佛三昧”,大势至菩萨是多么恭敬慎重地接纳,而且当下信受,依教奉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昼夜经行念佛需要注意什么

乾陀诃提菩萨是《佛说阿弥陀经》中的四尊菩萨之一,乾...

睡在棺材里的人

一般我们厌离娑婆,要观照这个世间的苦、空、无常、无...

河潭和尚念佛成就的不凡事迹

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位在韩国佛教界不太出名的老和尚...

如果你想拼往生,就要把你的后路切断

人道难生,佛乘难遇。失此不求度脱,千生万劫何期? 暇...

大安法师:忆佛

忆是回忆,忆念的意思。这是吾人心识内具的能力。我们...

一念弥陀,头上便放光

明朝万历年间的莲池大师,净土宗的第八祖。莲池大师还...

要趁身体强壮之时办往生大事

唯有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净土,才是究竟脱离轮回的捷径。...

到了极乐你可以选择留在那里,也可以回入娑婆度有情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练气功后经常出现幻觉幻听该怎么办

问: 我爸爸十多年前练气功后经常出现幻觉幻听,神智...

每天念佛和看经的时间应如何分配

问: 每天念佛和看经的时间应如何分配? 大安法师答:...

东林寺出家需具备什么资格条件

问: 来自南洋的弟子,可否到东林寺出家?出家需具备什...

如何做临终开导

临终开导很重要,而临终开导,你也不要太生硬地非得就...

【佛教词典】乌罗伽

(杂名)Uraga,译曰腹行。即龙蛇之类。见探玄记二十。...

【佛教词典】密特罗教

(Mithraism)古代波斯(伊朗)之宗教。流行于罗马帝国...

爱,就是惜

数十年来,走访世界各地,常听人歌颂「爱」的伟大,并...

人埋葬后魂神是否还在坟墓中呢

摘自《佛说大灌顶神咒经》: 阿难又问佛言。若人命终送...

杀生业报因果实录

序 「因果报应」是中国社会里所熟悉的观念,每遇善人...

有五根,何等为五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勇于对抗自己的烦恼习气

真正的修行并不容易,多数人不敢真正地修行,或真的对...

【推荐】佛教是不孝顺父母的吗

佛教是不孝顺父母的吗?的确,我国有些人士喜欢如此地...

度尽阿鼻苦众生的地藏王菩萨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是幽冥教...

为何有些畜牲人见欢喜,有些人见厌恶

问: 有些畜牲人见之会生欢喜心,有些畜牲人见之生厌...

印光大师:念佛百问

1、念佛时心多散乱,或说是年龄关系,如年老心散,不...

张澄基教授《什么是佛法》

什么是佛法 各位大善知识! 世界上任何一个政治朝代,...

瞻礼供养地藏像的感应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

心中的妄想执着不是你原来的东西

那么成佛之道应该怎样找出捷径呢?请看以下的说明。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