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净慧法师  2019/08/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三祖大师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所谓至道,一是至极之道,就是修行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一是到达道的道路。不管是道的最高境界,还是到达最高境界的道路,都不是分别执着所能达至的。

所谓拣择,就是分别心、执着心。拣择就是挑选。东挑西拣,就是在分别意识上用功,就是妄想心的表现。我们用功夫,不但是在内心上要排除分别执着,要直接认识到心的本体,直接地接触,所谓直指人心,要跳出人我是非,种种分别执着心。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也要跳出张三、李四、王五、赵六,你好他丑,跳出这些分别心。生活中的人我是非,就是用功中的最大障碍。

所以要在日常起居中,处处有一种平等心,一切都好。所谓忘怀世事,世间一切事情都不放在心上。一切事,无非是人我是非。要把这些分别执着全部都放下,才可以慢慢地使堂内堂外打成一片。吃饭睡觉,一切时一切处,只有这一件事——用自己的功夫。

古人说做功夫,如猫捕鼠,如鸡孵卵。住在城里的人,很少能够看到猫子捉老鼠的专注情形,更看不到老母鸡孵小鸡的情形。虽然都是讲的过去的事,年老的人还是能想象得到。如猫捕鼠,如鸡孵卵,是讲什么呢?讲专注。用功夫不能分心,不能朝三暮四,不能朝秦夕楚,要守一不移。古人钻木取火,也是要认准一个地方,始终不渝地在同一个地方用功夫,才能够见到火星。这里钻一下,那里钻一下,太着急了,太主动了,欲速则不达。

用功夫不能松,要有定力。本来是没有定力,而要培养定力。反过来讲,用功夫本身要有定力。这个定力从哪里来?就从用功夫的当下开始,守一不移。一分钟做到了,就有一分钟的定力;两分钟做到了,就有两分钟的定力。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都能延续下去,连绵不断,绵绵密密,那就是定力的表现。一切都是在当下,都不是能遥远的事。生命在片刻间,成功在片刻间,失败同样也在片刻间。一切的一切,都要抓住当下一念不放过,抓住当下这片刻之间不放过,才是实实在在的功夫。

做功夫一定不要性急,也不要懈怠。性急了会出毛病,懈怠了功夫上不去。所谓绵绵密密,就是不急不缓。精进是一件好事,如果超负荷地去做,身体吃不消。过分着急,达不到目标,就会丧失信心。要知道用功夫,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慢慢地来做。烦恼、妄想,累生累劫积累到现在,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没有烦恼,没有妄想,这种着急的心态,本身就与道不相应。只管做功夫,烦恼来了不要管,妄想起来了不要管。

猫在捕老鼠的时候,两只眼睛睁得圆圆的,不管旁边有什么动静,视若不见,注意力毫不转移。要把那种劲头放在用功上,放在用方法上。比如说数呼吸,就要把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数得清清楚楚,一次也不要错乱;如果是随呼吸,就要把每一息的入住出观察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心念念,息息不间断,就能够慢慢地使功夫上路。到达道的希望就在这每一个片刻之间,就在每一个当下。一切都不可靠,只有当下一念最实在最可靠。当下这一念把握好了,就是到达道的一条平平坦坦的路,就是到达至极之道的修行过程。

修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指望在一个七、两个七就得到很大的收获。所谓克期取证,那是指长期用功夫的人。用功十年八年,然后有一个强化训练的阶段。在强化训练的阶段中,有善知识的监督、逼拶。所谓逼拶,就是强迫你开悟,不开悟不行!用种种方法来考验来考察。那种克期取证,逼拶学人开悟的方式,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对接受这种训练的人,要严格地进行挑选,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得到,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接受这种训练。

说老实话,一百个人里也找不到一个。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万里挑一而已。一万人里头有那么一个半个,那也就了不起了。因为那是要水到渠成,才能采取克期取证的方式,逼着要你开悟。

而且,那种情况,和我们这种打七,悠悠忽忽地,一会喝茶,一会吃点心,一会上座,一会下座,那绝对不是一码事。那是一坐下去就不要下来,不开悟就不要下来。就像释迦牟尼佛经过六年苦行,最后走到菩提树下,铺到座位,向宇宙天地发出誓言:“不成正觉,不起此座!”那个时候,是水到渠成的时候。一坐就是七天。到了第七天,奇迹出现了。虚空粉粹,大地平沉,释迦牟尼佛终于发现了宇宙人生的根本真理——哦!原来就是这么回事!怎么回事呢?佛自己明白,我们这些人还是不明白。那是自受用,他人不能分享。

我们从书上看到的,释迦牟尼佛悟道那一刻三叹奇哉,不过是用分别心去理解而已,佛的那个自受用,悟道的感受,我们始终分享不到。

要怎么样才能分享呢?必须自己也来一次,脱胎换骨,才能够真正与佛祖同一鼻孔出气。所谓同一鼻孔出气,就是自己与佛祖无二无别。那个时候,可以分享佛祖当时悟道的那种境界。不但是可以分享佛祖悟道的境界,历代祖师、十方诸佛所达到的境界,悟道以后都能分享。不仅仅是分享,自己也进入其中。到那个时候,自己与佛无二无别。所以用佛眼观察众生与佛,无有差别。“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以佛眼观之,一切平等。不平等是众生的妄想执着而已。

在打七的过程中,不要懈怠,也不要抱幻想。不要懈怠,就是要努力精进,朝如斯,夕如斯,培植金刚种子。不要抱幻想,这样的打七想开悟,恐怕是没有希望。为什么呢?没有那个环境。再退一步说,在这个时代,上根利智的人有,太少!

而且这个时代的人妄想太多太多,分别执着太多太多,坐在这里静都静不下来,功夫用不上路。如果说懂得一点点道理,或者是从书面上看得来,或者是自己的分别妄想而已,没有直接的接触,不是通过直指人心。直指者,就是直接的。分别而来的东西都不管用,都不是自己的家珍。只有掌握了自己的家珍,才能真正的受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

脱离了生活,佛法一点用处也没有

太虚大师曾说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而禅的特质又是什么...

圣一法师禅七开示

十二月初八日 释迦牟尼未成佛时,称为悉达多太子,出...

逃离复杂,奔向简单的人生

生命驰速,人生苦短。生命脆弱,无法负重太多。人生易...

如果我不种菜,就写不出那样的诗了

大约十五年前,当我在美国时,有位美国佛教学者来访。...

你就是佛啊!

《六祖坛经行由品》中,讲述了六祖大师得法的过程,靠...

学禅者应注意的十事

有学僧问寂室禅师道:请问老师!在禅门中,应该具备些...

讣告|禅门巨匠绍云长老庄严示寂

人天眼灭,法海舟沉!当代禅门巨匠绍云长老,于壬寅年...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净慧法师: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

唐朝蕲州双峰山道信禅师,承璨禅师后。其信禅师,再敞...

《心经》那么好,要如何去运用

《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从观自在菩...

代众生受苦的精神

有人经常问我这个问题,我布施了之后有这么多倒霉的事...

今天的人不是太傻,而是太聪明。

善意的微笑是禅,热情的帮助是禅,无私的奉献是禅,诚...

【佛教词典】小祥忌

(仪式)一周忌也。小祥为儒典一年祭之名。...

【佛教词典】数论外道

(流派)又曰数论师。唯识述记二末,言劫初有外道,名...

把心带回到心性时,应该怎么修

当我们把心带回到心性的时候,应该怎么修呢?全修在性...

欣求极乐勤念佛 厌离娑婆修忍辱

有时候,我可能只是比别人多忍了十分钟,结果就不一样...

星云大师《从心的动态到心的静态》

至诚感谢各位来到这里听闻佛法。我听说昨天晚上有一两...

出家人,其实一点也不闲

《禅林宝训》里面有这么一段话:衲子守心城,奉戒律。...

净慧法师:人生的三大缺陷

人生有太多的缺陷,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清除人生...

了幻法师:如何面对婚姻的不如意

问: 我学佛之前婚姻并不如意;现有心与丈夫和好,但...

对婚姻损害比较大的几个主要原因

很多人婚姻不幸福,有的是命定的,更多的是自己作出来...

为什么睡着时念佛好像和白天念佛一样

问: 请问法师:晚上睡着时有时候好像也在念佛,能把自...

大悲赞

娑婆争斗似屠场,生命如草如牛羊。 大悲能息嗔恚念,...

女众出家好还是在家好

问: 女众出家修行好还是在家修行好?出家对家庭有什...

既然诸法都空,为什么还要去度众生

有人问:既然般若系经典讲诸法的空性,毕竟空、无所有...

圣严法师《拜忏做什么?》

拜忏,又称为礼忏,就是礼拜诸佛菩萨,忏悔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