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净慧法师  2022/12/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是如何觉悟的。佛就是觉,《六祖坛经》上讲,迷即众生,觉即佛,一念迷即众生,一念觉即佛。生佛之间,只是一字之差。看似简单,可是真要觉,却不是那么容易,这中间要克服种种困难,种种障碍。这种种困难、种种障碍,就是我昨天讲的禅病。禅有病吗?禅没有病。只是因为我们修行人在用功的过程中,对身心的调理不得法,或者因为福德因缘不具足,所以才会出现身心等病。

一般说来,业病的产生与我们的福德因缘不够有关。福德因缘越薄,修行遇到的障碍也就越大。修行包括修福与修慧两个方面。在禅堂里参禅打坐修定,偏重于修慧。修慧必须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修慧就会遇到障碍。所以诸佛菩萨,历代祖师都特别强调要“福慧双修”。修福就是要广结善缘,多行善事,以便借大众的力量来成就自己的修行。

修福的范围很广,它可以贯穿于我们整个日常生活。比如,打扫卫生,端茶倒水,佛前供花,帮助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就是修福。看到别人有困难,帮他一把,这也是修福。看到路中间有石块,为防止别人被绊倒,把它搬走,这就是修福。厕所脏了,顺便扫一扫,冲一冲,这也是修福。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机会可以修福,关键看我们是不是能够发心。

修福有很多好处,它可以使你拥有一个清净的道场,在大众的加持下,你的修行会少一些障碍,进步快些。修福并不是说你必须花钱,有时不花钱你也能修福,比如与人为善,和颜悦色,关心别人,爱护环境,珍惜物命等等,这都是修福。又比如,大家在这里打七,斋堂里吃饭的人比较多,有时人手少,忙不过来,这时你会看到有些出家人自动出来帮忙给大众添饭添菜。虽然这顿饭不是他们供养的,实际上也等于是他们供养的;他们这样做就是在修供养,就是在修布施,因为他们的供养,你们才得以安心地用餐。用斋也是佛事,也是修行,用斋用得好,不起念头,心平气和,心存感恩,下一坐必定会有好的效果。所以别看这是小事,其实也是在修福,其功德也是很大的。

再比如,大家用完斋之后,有不少居士主动留下来洗碗,这也是修福。洗碗的时候认认真真地洗碗,安住当下,明明白白,不要想“我这是修福”,不要存这个心,更不要计较,“为什么他人不洗碗”,等等。总之,做这些事时,不要著相,不著相而去做好事,那你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否则,若著相而求,那功德就会很小,《金刚经》讲“无住相布施”,就是要我们做好事而不望回报,心里没有“我”字,这样的布施才是清净的,若有我执,望回报,则说明这布施是染污的。所谓“三轮体空”也是这个意思。三轮就是能施之人,被施之对象,所施之物。“三轮体空”就是说要断除一切执著相,一切以平常心对待,无得失心。我们修福的时候,应当以这种无住心去做,千万不要分别计较,不要著相。

当然,有财的时候,也可以用财来布施。财布施是我们日常修福的一个重要途径。比如,有了钱可以从事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帮助失学儿童,救济孤寡老人,支援受灾地区群众重建家园等。也可以用来发展佛教事业,从而为净化人心、祥和社会、庄严国土做贡献。说起来,我们柏林禅寺今天有这个样子,大家能坐在禅堂里安静地打坐,这是由十方施主,包括在座的各位,用财布施来成就的。如果不是各位来成就这个道场,我们今天能安安稳稳地坐在这儿修行吗?决不可能。我记得九一年打佛七,就是在现在的会贤堂那个地方,当时还是又破又旧的平房,与厨房连在一起。坐在那个地方,厨房那边的炒菜声也听到了,那边在悄悄说话也听到了,斋堂里摆碗摆筷也听到了,那个时候就想:哎呀!明年我们把大殿修好了,在大殿里面打七,那该多好啊!九二年大殿修好了,我们就在大殿里打了第一个禅七。

但是那个时候,整个寺院都是空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外面汽车一响动,什么声音都听到了。因为大殿的位置很高,外面又没有一点遮挡,噪音非常的大。后来我们想:哎呀!我们要是把禅堂修起来了就好了,禅堂修起来了,我们就可以在禅堂里面打七了。就这样,我们在大殿里打了两年的禅七,在观音殿里打了一年的禅七,从去年起,我们有了禅堂,在禅堂里打了两次禅七。回顾起来,我们这个道场的每一个变化,都同十方施主的财布施分不开,仰仗于他们的成就,我们才有今天这个环境。所以我们今天在这里安安稳稳地打坐,我们要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十方施主,让他们能够同我们一起来分享修行的功德,这是应当的。当然修福还有种种方法,种种形式,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有了深厚的福德因缘,修行就有了根基,好比做房子有了牢固的基础一样,那时,用起功来,就会觉得顺畅些,少一些障碍。当然,修福并不是修行的全部,不能代替修慧,所以我们不能说有了福德修行就没有了障碍,修行肯定会有障碍。我们修福是为了更好地突破这些障碍。障道的因缘有很多,昨天就如何克服这些障道因缘,我们讲了三个字:调、歇、忏。今天还要加一条,就是勤修福德。自己拥有了深厚的福德,就可以减少障道因缘,至少可以减轻一些。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你得到了大众的护念,得到了诸佛菩萨的护念,你因此而有了足够的力量来战胜种种魔障。

所以我们大家,无论僧俗,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福慧双修,缺一不可。所谓“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只知道修慧不知道修福的人,即便成了罗汉,化饭的时候也没有人给,托空钵。相反地,“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在东南亚一些地方,每逢有重要仪式的时候,都要把大象打扮得非常庄严。象挂璎珞,意思是说,畜生的福报再大,也只是一个畜生,它并不懂得修行。一个愚痴的人他再有福,也是一个愚痴的人,他不懂得修行,所以很难解脱。从因地上讲,要福慧双修,在果地上讲则是悲智双运。悲是由福德因缘积聚而成就的,智是由甚深禅定智慧而成就的。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各位在修行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因地上只有福慧双修,果位才能悲智具足。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真能念佛,即是现前修行六度万行

汉传大乘法门里面所讲的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

广钦老和尚《心要怎么修》

修行最佳的环境 那些溺在父母身边的,终长不成人,而...

【推荐】如何正视福报与建立福报呢

我们常说要福慧双修,如何正视福报与建立福报呢?经过...

人善土地就丰壤,人奸地就薄

佛在《地藏经》上讲,如果有人能在南方清洁之地,供养...

人有福德,鬼神护佑

《印祖文钞》提到过一个公案:有一位梦庵居士,谈当地...

修行不要搞得太复杂了

问: 师父您好!请您开示,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是否...

在家居士如何修学净土

问: 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

参禅破宗门三关

过祖师关 参禅人,根器有大小不同,力大直透三关,力小...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怎样保持觉照

起疑情是一门很深的功夫,初学的人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

入禅之门第一讲:什么是禅

今天讲第一个题目:禅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禅。这是个...

观音菩萨如何救苦救难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到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若遇黑...

坐禅时如何调身

在坐禅的过程中,懂得调身是很重要的事情。禅定的功夫...

【佛教词典】六种圆备

【六种圆备】 p0300 瑜伽九十四卷八页云:复次于善说法...

【佛教词典】机宜

(术语)众生有善根之机,而宜于布教者。玄义六上曰:...

什么是「普贤行」

壬二、普贤观耳识 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

由感受来牵动,这就是颠倒想

《首楞严王三昧》它所破的当然是烦恼。我们刚刚讲过烦...

圣严法师《修行佛法不出福慧二门》

六度万行 即是福慧二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别让难得的人生掉进「空」的陷阱

学佛的人往往被世人误解为处于被打击了、绝望了、避世...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

目录 : 序言 第一难,贫穷布施难 第二难,富贵学道难...

真修行人要过的名辱关

人非完人,孰能无过?那个人前不说人?哪个背后无人说...

你不快乐是因为活得不坦荡

戒律当中,每一条戒都有其制戒的缘起。例如淫戒的制定...

身口意的十种缺陷

人的身有杀生、偷盗、邪淫三种;口有妄语、恶口、离间...

念佛相应的秘诀

一念相应一念佛,体现了净土法门的一个本质特点:以佛...

准提法门的修持法

修持准提法门,可以使我们常遇诸佛菩萨、丰饶财宝,不...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净土

问: 请法师开示,您提到我们净土行人总以为自己有净土...

10种心理暗示 找回最简单的快乐

忙碌的生活中,幸福往往和我们擦肩而过。转换一下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