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守一不移的功夫

净慧法师  2023/10/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守一不移的功夫

安住当下,安住在呼吸上。在安住在当下之时,为了使我们的意念真正和呼吸保持一致,使意念和呼吸合一,四祖大师提出来,让我们运用守一不移这个方法。

守一,在佛经上叫做心一境性,或者叫做制心一处。翻译佛经的大德们,用中国固有的名词,把制心一处的内容表述出来,就是“守一”。这种方法的运用,这种文字的表述,都是由来已久。

守一是一个古老的法门。这个法门比佛教还要早,因为人类要修练,就一定要有一个调整身心的根本方法。

经过古代的修行者,包括佛陀出世以前的修行者,反复试验以后,觉得没有别的方法,只有让这个心能够专一了,一切妄想杂念才能慢慢停止下来,内心的智慧才能逐步开发出来。

不管讲什么法门,不管讲得多么天花乱坠,都离不开这一点,都离不开怎么样使心能够专一。念佛要念多少,持咒要持多少,守戒要如何守,都是因为心猿意马难以调伏。

社会有种种问题,人生有种种迷茫,原因是什么?心不专一,东想西想。给你们开个玩笑吧。年轻小伙子谈恋爱,心不专一,今天想着这个,明天想着那个,就会走很多弯路,造成很多误区,产生很多苦恼。

所以专一,是调整我们这个身心的一件大事。世出世法,要对治的就是我们这个方寸之地。所以有的禅师就说,要让“心田不长无明草,意地常开智慧花”。能够这样,我们的心就一了,我们的这块心地就干干净净。

要安住当下,就要用守一不移的方法,让我们当下这一念有所依托。依托在什么地方呢?可以依托在呼吸上。

大家来试一试,清楚地知道:现在是在吸,在呼,在吸,在呼……一行禅师的训练:“吸进去,呼出来;吸进去,呼出来……”他是把修止观“知息出入”的方法,用现代的语言表述出来。我们来试一试。

“吸进去,呼出来;吸进去,呼出来……”逐步使我们急促的呼吸平缓下来,使我们短促的呼吸延长,使粗浅的呼吸能够深入到丹田。息能到丹田,守一不移的功夫就见成效了。息能深入到丹田,身体的各个部位就会起明显的反应。

经络会更加地畅通,血液的流通会更加正常,脸上的颜色和表情会一天天地变得更安详。希望我们真正按照守一不移的方法来观察呼吸,使这一颗浮躁不安的心逐步专一,把一切妄想杂念都放下。

守一不移这个方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或者说有四个要求。

首先是要放下一切妄想和杂念。我是把妄想和杂念分为两件事。妄想是没有目的的乱想,杂念是做事不专一,想问题不专一。严格来讲都是妄想。

有一些是无目的的去想,有一些是有目的的去想。有目的的去想,使心不专一,那就是杂念;无目的的,妄想纷飞,不知道在想什么,心跑掉了,那就是妄想。

要放下妄想和杂念,就要训练这个心,使它放在我们观察某个对象上。佛教把观察和观察对象二者,叫做“能缘”和“所缘”。这个“缘”是动词。比如说我们要来认识这个杯子,这时的心念就是能缘,杯子就是所缘。我们现在就是要把能缘集中专一地固定在所缘上,让能缘的心放在同一对象上。

在这里,我们所缘的对象就是呼吸。这就叫制心一处,四祖大师叫它守一不移,中国道家的功夫叫它守一或者抱一。这一点古今中外是一致的。人类追求的目标都是一致的。这是讲放下。

第二个要求是专注。专注一境,在同一个对象上,不要三心二意,看准一个目标,能缘所缘统一起来,这就是专注。

第三个要求是清明。专注时间久了,脑子可能会走神,会麻木,甚至会不清醒,会睡觉。所以第三个要求是清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也不要糊涂,这叫清明。

第四个要求是绵密。使放下、专注、清明的状态能够连续地保持,中间不能有间断,不能够随便转移目标,这叫绵密。就像一股山泉之水,叮叮咚咚,绵绵密密,常流不断,心越用越细,越用越专,绵绵密密。能够做到这一点了,守一不移的要求就逐步达到了。这是硬功夫,是真功夫,这不是靠说就能得到的,一定是要靠行才能得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修行必须要有一颗恒心

释迦世尊在世时,有一位有钱的长者,听闻佛法之后,感...

有禅心的人,不计人间毁誉

月船禅师是一位善于绘画的高手,可是他每次作画前,必...

为何恶习未改?只因心未勇猛

一、三岁孩童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据说,晚年的白...

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

闭关,又称掩关,这名词和风气,在印度并没有,在中国...

懂得体贴他人的窘境

英国王室在伦敦为印度当地的领袖举办一场宴会,宴会进...

念佛摄心方便法

都摄六根 一句弥陀念诵听 专注力 净念相继 十句成片三...

本既无迷,悟亦不立

问:如何是修道? 师云:道不属修。若言修得,修成还坏...

【推荐】佛说有七种布施,不用一分钱就可得大福报

一者,眼施: 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及一切人,不以恶眼...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怎样保持觉照

起疑情是一门很深的功夫,初学的人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

入禅之门第一讲:什么是禅

今天讲第一个题目:禅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禅。这是个...

观音菩萨如何救苦救难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到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若遇黑...

四祖道信禅师的念佛禅

道信禅师根据《观无量寿经》的教诲阐述了心与佛的关系...

【佛教词典】十六种外事

【十六种外事】 p0120 瑜伽三十四卷二页云:言外事者,...

【佛教词典】轻安觉支

谓世尊说。庆喜当知。入初静虑时。语言静息。由此为缘...

逆境是你最好的往生增上缘

清王贞生,江苏昆山人。父亲王彦敷,是亲近乡学的读书...

听自己的念佛声,还要同时返闻自性吗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哪里没有佛

一次,有位禅师在佛殿里随众课诵,忽然咳嗽了一声,就...

心态决定思想

心态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

宏海法师:净土宗概述

(一) 各位同修,各位道友,大家上午吉祥。今天因缘殊...

持戒对治烦恼

持戒是佛教也是一切宗教给予我们的重大启迪。佛陀为什...

你东想西想,定不下心来,最后毫无所得

【又善男子。若诸菩萨摩诃萨等。不著内想。不著外想。...

不悭财物长

恒思得慧根,恭敬得义理,无贪作事成,不悭财物长。(...

世间的事务,永远了不了

修行要务,立愿为先,建立大愿为当务之急。菩萨又向众弟...

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

自序 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显得非常特...

以四力成就作意:境界力,忆念力,希望力,串习力

如理作意非常重要,什么因缘会决定我们如理作意呢?《...

人生的真正价值

这里在座大多是青年学子。二十年或三十年前,我们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