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祖道信禅师的念佛禅

净慧法师  2015/05/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祖道信禅师的念佛禅

道信禅师根据《观无量寿经》的教诲阐述了心与佛的关系,直接了当,完全把中介物都排除了,使我们的心当下就能够超越,超越到与佛平等,所谓“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如果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一点,知道“心是心作”的道理,那么诸佛的法身就能够进入到我们一切心想当中。 我们就能够真正达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境界,念佛禅到此可以说就达到了炉火纯青、进入三昧 的境界了。那时我们马上就能够知道,佛就是心,心外更无别佛,心佛同体,自己就能够圆满地体会到与佛无二无别的境界。

要达到这种“心作心是”的境界,必须具备五个条件。这五个条件是什么呢?

首先要知道我们的心体是什么。要知道心体,这是一个见地问题。我们每个人的心,体性清净、体与佛同,这就是我们心体的本质。如果我们离开了这个本质别处去找佛,可以说了不可得。

第二要知心用,知道我们的心由体起用。心体的作用是什么呢?它的作用就是在起作用的时候又寂然不动,这就是心体的作用。如果说在起作用的时候,心动起来了,不是寂而常照,而是心地起波澜,那样一切妄念就会浮出来。只有在起作用的时候又能够保持寂静,这样一切惑业才能够变成真如佛性,一切烦恼才能够转化成菩提。

第三要做到常觉不停。觉性、觉照要保持,不能够有间断。佛的法界是什么呢?佛的法界就是一实相。我们能够明白一实相,我们的身心世界就与实相相应。与实相相应了,就是常觉不停。

第四要常观身空寂。空寂不要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要四相皆空,使我们的身心世界以及一切妄念处在一种空寂的状态之下。

第五要守一不移。守一不移是一个方法问题,这个方法就是不能转移目标。一旦转移了目标, 我们就难以做到一行三昧,就难以达到一心不乱的状态。所以要守一不移,不管是动还是静,都能够使我们学人明见佛性、早入定门。关于守一不移的要求,我下面在讲方法的时候再作稍微展开。

这就是四祖道信禅师教导的念佛禅,也就是道信禅法的功夫。他的功夫就是念佛禅,就是一行三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一句佛号能解怨,凶煞之地化清凉

自古以来佛家有一句成语说:一子持斋千佛喜,九玄七祖...

念佛人不可求来世人天福报

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处处指点,苦口婆心,慈悲之极,...

坦然禅师悟道因缘

有一天,坦然、怀让二禅师前来参礼嵩岳慧安国师。 坦...

使生疏的佛号变熟悉

念佛的功夫来自于不断的熏习。如果不念佛,我们每天的...

如是行去,必得往生极乐邦——截流大师的故事

《净土圣贤录》记载,康熙二十一年七月初九,常熟地区...

末法众生,根机浅薄,匪仗佛力,决难了脱

窃以末法众生,根机浅薄,匪仗佛力,决难了脱。是以必...

如何看待无相念佛

问: 末学刚接触佛法,还在上学,没有智慧择法。闻台...

大安法师:念佛机在什么时候放呢

现在制造了很多念佛机,是好事,也是坏事,何以故呢?...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理悟」是眼目,「事修」则是两条腿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只有眼睛没有腿。这样的人,...

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

【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 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

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没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饭、人来客...

怎样保持觉照

起疑情是一门很深的功夫,初学的人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

【佛教词典】无诤

(术语)安住于空理与物无诤也。佛言须菩提得无诤三昧...

【佛教词典】四识住

梵语 catasro vijāna-sthitayah,巴利语 catasso viā...

发愿为先——愿立则道业可成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资粮:信、愿、行。信的内容:信...

肉食文化何其残忍

在当今世界肉食文化还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长期以来,...

不要以「凡夫心」对接「圣人境」

问: 法师在讲解中提到无我,既然这个神识不是我,我们...

以四力成就作意:境界力,忆念力,希望力,串习力

如理作意非常重要,什么因缘会决定我们如理作意呢?《...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是如何觉悟的。佛就是觉,《...

印光大师与谛闲大师的莲友缘

近代高僧印光大师(1861~1940)和谛闲大师(1858~19...

身处逆境时,不要忘却的七个信念

1、深刻反省自己,修行是不是做到了至心恳切,制心一...

遇到冤家对头千万不要生气

我们每个人都有冤家对头,但碰到冤家对头我们千万不要...

不吃肉就很难应酬,该怎么做呢

问: 请问我从出生到现在已28岁,吃过不少肉,也杀过...

西方三圣的形象

念佛法门虽分实相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和持名念...

觉了人生宇宙万有诸法的实事真理

梵语佛陀,此云觉者,觉了人生宇宙万有诸法的实事(相...

父母是世间最胜福田(经典节录)

《分别善恶报应经》(节录): 复云何业获报多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