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看见心的本来

济群法师  2013/07/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看见心的本来

《六祖坛经》是禅宗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汉传佛教中唯一被尊为“经”的祖师着述。全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等地所说之法,由门人记录、汇总并流传于世。

禅宗是汉传佛教的八大宗派之一,曾盛极一时并流传至今。太虚大师说过: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可见其特殊地位。由此延伸的禅意、禅心、禅茶一味等词,也广为教内外人士所熟知。或许人们未必能说出这些词的真正内涵,但都知道它代表了一种意境,一种精神高度。

从修行意义上说,《坛经》开显的方法,能使我们以最快速度开启内在智慧,亲见本来面目。换言之,这是一条修行捷径,故称顿教,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

那么,顿教何以能化繁为简?又该如何认识顿教法门的特殊性?比如开悟、成佛,究竟向何处开启,又靠什么成就?这就需要知道,佛法修行的重点不在别处,而是在我们的心。开悟固然不离自心,成佛也要靠心体证。因为成佛不是成就外在的什么,不是职称,不是地位,不是功夫,而是对诸法实相的究竟通达,对一切众生的平等慈悲。所以,禅宗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心地法门,是从内心入手,完成生命的觉醒和解脱。

学佛,首先要认清这样一个重心,明确这样一个目的。从本质来说,佛法是简单而非复杂的,是直接而非迂回的。只是由于众生的根机千差万别,佛陀才会因病与药,开示种种法门,演说诸般经教。但他所做的这一切,不是为了建立一套庞大的哲学体系,而是从不同的契入点,引导我们将目光转向内心,转向这个和我们生死相随但又始终面目模糊的心,进而看见心的本来。

佛法认为,心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妄心,一是真心。所谓妄心,即充满颠倒妄想的心,是迷失本心后由无明演变的种种妄识。所谓真心,即心的真相,心的本质。

在佛教典籍中,阿含、唯识等经论侧重从妄心阐述,以此构建修行法门。其中,阿含经典主要讲到前六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属于我们能意识到的部分。而唯识学进一步讲到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这是属于潜意识的部分。

我们之所以成为凡夫,正是因为这种潜在自我意识的作用。末那识的特点是执阿赖耶识的见分为我,由此形成对自我的错误认定。我们现在的人格就是建立在这种误解之上,进而发展出贪嗔痴等种种烦恼。一旦改变染污的末那识,即可转染成净,转识成智。

唯识还告诉我们,在妄识系统中,除心王外,还有各种心理活动,即心所。每个心所的形成,都有各自的特征、规律和条件。唯有了解凡夫心的运作规律,才能从根本上动摇它,解决它。心理学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是从妄心入手。可以说,这是一条常规路线,是立足于现有心行采取的对治手段。

此外,佛教还有一部分经典立足于真心的修行。所谓真心,又称佛性、如来藏等,是每个众生本自具足的觉悟本性,禅宗称之为“本来面目”。这正是佛陀在菩提树下悟到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无明妄想不能证得。《涅槃经》、《如来藏经》、《胜鬘经》等经典,就是围绕这一思想展开。

不论立足于妄心还是真心,目的都是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的心——了解妄心的目的,是为了解除妄心;了解真心的目的,是为了体认真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浅讲《信心铭》

第一句话:【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就是你要悟入佛...

什么是真正的平静呢

为了找到平静,我们已下定决心成为佛教中的比丘和沙弥...

宁可千年不悟,也不能一时住境

现在正是用功的时候,功夫用到什么地方,那只有自己心...

坦然禅师悟道因缘

有一天,坦然、怀让二禅师前来参礼嵩岳慧安国师。 坦...

打坐时出现幻境,该怎么办

打坐时如果有任何善恶境界现前,都不要执着。告诉自己...

这一念清净心是何等的宝贵,何等的重要

第二个七明天过一天,后天晚上就圆满了。因为七打得顺...

梦参老和尚:狂心顿歇即菩提

五祖把六祖下放到厨房去,整天在磨面,只是不停的劳动...

【推荐】整个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

我们再看第三个,业果的问题。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 ...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当代佛教的健康发展要靠什么

如何面对传统 作为今天的出家人,我觉得很不容易。首先...

安忍不是懦弱的表现

安忍是佛法中很重要的一环。要达到面对、遇上任何人、...

如何分辨和取舍究竟的佛法

佛陀设教,随着众生的根基不同,除了直畅本怀,显诸法...

如何理解佛教的「无我」

问: 如何理解佛教所说的无我? 济群法师答: 我们每天...

【佛教词典】法尔往生

(术语)谓以弥陀之愿力自然往生于报土也。法尔为自然...

【佛教词典】盖

盖有五种,谓贪欲盖、瞋恚盖、惛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

蕅益大师《净土玄门》

○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十六卷云: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

上智不如下愚,老实方获利益

【弟以阐提出家,自揣根性庸劣,罪业洪深。故于宗教二...

障碍我们学佛修道的五住烦恼

苦与乐是没有一定分界线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何谓...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如来金口无虚语,历...

佛诞节的纪念意义

今天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诞期的纪念日,并且是他的...

富楼那-说法第一

满慈子的名号 做大圣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修道解脱生死...

修净土法门不要自卑

有些人总觉得修念佛法门,似乎有点低人一等。你看人家...

与其怨恨外面的环境,不如转变我们的内心

剪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就是在道路上有荆棘、杂...

观音菩萨作护法

一九六二年,我在台中护国寺做住持的时候,因为房子漏...

修行人要放得下丢的开

不管他人说长说短,说是说非,用功得有主宰,有主宰有...

去掉我执,使自己的心软化

我们修行的前提,是一定要去掉我执,使自己的心软化,...

西红柿的营养功效

西红柿的营养功效 1、西红柿,又名西红柿、洋柿子、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