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安忍不是懦弱的表现

济群法师  2016/08/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安忍不是懦弱的表现

安忍是佛法中很重要的一环。要达到面对、遇上任何人、任何困境都能以安忍心处待,的确不是一朝一夕能达致的境界。安忍必须与慈悲心并行才能成功。

我们佛法中所说的“忍”,并非指畏惧停缩不前的弱者心态。菩萨的安忍与凡夫见到恶人时的懦弱是两码子事,不可混淆不清。

在遇到蛮不讲理的人时,我们应施以慈悲心,心想对方与自己一样,不过是想得乐离苦而已。把自己代入对方的角度去想一想,自然容易生起慈悲心,从而生起安忍心。我们也可视对方为中毒发疯的母亲;如果你母亲中毒发狂,威胁着要杀你打你,你肯定不会以嗔心先把她毒打一顿吧?你的心自然会以慈悲心对待,处处忍让她。

由此可见,能否行忍只取决于你与对方的关系观念。六道的众生都曾是我们的慈母。自无始生死轮回以来,在无数的转生中,每一位众生都曾成为我们的母亲。众生的心中充满著贪、嗔、痴这三毒,所以我们不单不应以嗔心回报,还要同情他们,以忍心对待他们的无理,就像是对待中毒发狂的亲母一般。

由自己的角度看,嗔心并不利于解决问题及人际不和,反而只会为自己带来痛苦。被别人以恶意伤害固然是你的不幸,但如果你选择以嗔心报复,那就更加增深了你的不幸。

他人是否对你伤害,并不由你决定,但你是否以嗔心报复,却完全操纵在你的手里。如果你也以嗔心回报,受伤害的不只是对方,你自己也在伤害自己。

事实上,来自他人的言行并不可能对你造成伤害,你之所以感到委屈只因你对这些言行介怀。

有人说过:“如果你是对的一方,你没需要发脾气;如果你是错的一方,你没资格去发脾气。”,这才是真正的智慧。配合上深知嗔心的过失及安忍的优点之智慧时,你的安忍亦会较容易生出。

每一个人都是你的导师:慈悲的人教你慈悲之道;凶恶的人正在教你忍辱之道。在碰上穷凶极恶、蛮不讲理的人时,你反而应该以欢喜心对待,你可不是每天都有机会碰上学习考验忍耐的良机!他们是你修持安忍、成就功德的福田!

或许你仍会怀疑安忍就会被人欺侮,或视它为懦弱的表现。安忍其实是世界上的一股大力量。

几十年前,印度的圣人甘地就单单以“安忍”打败了整个英国帝国。你看:几十万个精英军人及世界上的一股大力量,最终也要屈服于这个矮小的印度人足下。是军力及帝国的力大呢?还是安忍的力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用慈悲忍辱的精神来对待谩骂

通常被人骂者,少有不起烦恼,乃至瞋恚心,佛在世时,...

忍者无怨 必为人尊

一个信仰佛教的人,不单只是以拜佛、诵经、参加法会为...

平等的智慧

很久以前,在日本有一位身份崇高的老先生,他是某地方...

只有坚志力行,方能成就大器

《禅林宝训》中记载着这样一则动人的故事。 舒州(今安...

一个人不能安忍,主要是没有看到真相

怎么知道六度一定要智慧的引导呢?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

【推荐】我们并没有比别人高多少

修慈悲忍辱的善行。瞋恚心有两种人,一种是放逸的人,...

没有这几个经历成就不了大事

《孟子与尽心篇》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无忍境界常保欢喜

忍无可忍的问题症结在于自己不会忍耐,倘若对任何人事...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如何从内心寻找幸福

一、如何面对逆境 生活中,一旦遭遇逆境,如身体不健康...

贪到何时方能休

贪心是人类最常见的心理活动之一,即对自己喜欢的境界...

如何做好临终关怀

从另一方面来看,国人长期受唯物论教育的影响,缺乏信...

修行是否应做到绝情

问: 修行是否应做到绝情、绝法、绝交? 济群法师答:...

【佛教词典】三昧相应

(术语)谓密教使道理与事实适应也。深密钞四曰:三昧...

【佛教词典】五尘

色、声、香、味、触。因此五境能污染真性,故名尘。...

如何修地藏占察忏法

我们《占察经》讲完了,附带着跟大家解释一下这个用占...

为何佛陀允许弟子吃三净肉

初学佛的人一般都有许多问题,有关吃素的问题也许是诸...

在家佛弟子的课诵选择

修学佛法的过程,就是不断破除无始以来的贪嗔痴等一切...

最胜仙人舍身求法

一天,净威菩萨恭敬请问释迦牟尼佛过去修行的因缘,佛...

圣严法师:如何看待堕胎

问: 最近有一个年轻的妈妈,把生下来的孩子掐死后,...

不做物质奴隶的小人

我们处于这二十世纪六十年的今日,大多数的人,物欲薰...

八十八佛的忏悔意义与方法

在我们的修学当中,拜忏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课。我们在修...

任你有多大能耐,也留不住这三样东西

《心经》里有一句心无挂碍,意思是内心没有任何的牵挂...

《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世间利益共分九项:第一、不受恶死:若诸人天诵持大悲...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菩萨成就八种法故,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一者,乃至失命...

发心的人是上等命,随缘的人是中等命

发心是人的信心、决心;随缘就是可有可无,可以做可以...

圣严法师《内在的自心世界》

世界又可分为几层次:个人世界,众生世界,佛世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