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从内心寻找幸福

济群法师  2017/06/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从内心寻找幸福

一、如何面对逆境

生活中,一旦遭遇逆境,如身体不健康,家庭不和谐等等,我们便会痛苦不堪。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心里有恒常的设定,一旦被无常打破,便不接纳。

导师指出,佛法里讲因缘因果,就是告诉我们,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前因后果。我们只有接纳逆境,才不会被其伤害。只要从调整自身入手,在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慢慢地就会变好。

佛法告诉我们,世上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一切都有可能,好的事情会变坏,坏的事情也会变好。关键的是,我们要用智慧接纳无常,正确看待顺境逆境,方能“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二、幸福要有福

福报包含五种,所谓“五福临门”,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身体健康和内心安宁,是获得幸福的重要条件。现代人最大的特点是内心浮躁、混乱,无 法安宁。而佛教被称为“心性之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帮助我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我拯救的能力,进而通过修行,摆脱生命的迷惑和烦恼。因此,身心健 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修身养性是人生最好的投资。

此外,想要幸福就要有福报,这就需要培植福田,即恩田、敬田、悲田。导师说,这是我们源源不断产生福报的发电站。

三、提高认识,智慧没有烦恼

看待同一件事情,有些人偏向消极悲观,制造一堆烦恼;有些人偏向积极乐观,常常欢喜。可以说,我们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同时,我们看到什么样的世界,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至于这个影响是好是坏,取决于我们的认识。可见提高认识的重要性。

导师笑言,拥有智慧,便没有烦恼。佛法告诉我们,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假相,不能执著其中。我们应该建立如实的认识,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因此,有了智慧的认识,人生得意、失意,其实都是好事。

四、多欲为苦,知足常乐

外在的幸福是一种感觉,是欲望达成后获得的一种满足感,欲望与幸福感并不成正比。但整个社会都在鼓动欲望并刺激消费,让我们在占有、攀比、竞争的过程中,不断忙碌,形成惯性,失去休息的能力,活得很累。

欲望还使我们的生存成本越来越高,幸福的成本也随之变高。古人讲“少欲知足,知足常乐”,就是说欲望越少,越容易幸福。

五、建设健康的心灵

我们的心具有两面性,有迷惑和觉醒两套系统,它既是痛苦的源泉,也是快乐的源泉。凡夫内心充满迷惑和烦恼,是不断制造痛苦的永动机。而佛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开发内在良性的潜质,通过戒、定、慧的修行,成就智慧和慈悲的品质。最终,幸福会成为一种本质性的存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

如果一个人想得到永久的幸福,永恒的快乐,就必须训练...

慧律法师《佛教心理学》选摘

因为佛法这种东西,就在你的眼前,一切生活上,包括你...

人类心中的那根刺

有只小鸟问它的母亲,世界上最高级的生灵是什么?母亲...

【推荐】心地行为决定其相貌

譬如慈善有德之人,心地行为,悉皆正大光明,故其相貌...

心态好,运气就好

心态表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只要有良好的心态,你才能...

学佛人为何要有柔软心,应如何培养

问∶ 修学佛道的人为何要有柔软心?柔软心如何培养?...

圣严法师《打从内心祝福自己、祝福别人》

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这么说应该没有人反对。小自个人...

【推荐】内心不平静,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始终不平静,问题出在哪里?】 从前我和其他比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压力从哪里来

压力从哪里来?往往来自过高甚至是盲目的期待,当我们...

戒律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一、认识戒律的重要地位 原始佛教僧团不设立权威的崇拜...

拜佛时应如何观想

问: 礼拜佛菩萨时应如何观想? 济群法师答: 我们在...

受戒时如何得到戒体

问: 受戒时候,如何得到戒体? 济群法师答: 受戒必...

【佛教词典】极热地狱

(界名)八大地狱之第七。俱舍论八曰:大极地狱。同颂...

【佛教词典】川施饿鬼

日本佛教用语。指为溺死者祈求冥福,而于河岸举行之饿...

阿那邠祁长者投生天道缘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阿那邠祁长...

发毒誓的果报

在佛教《贤愚经》第三卷中的《微妙比丘尼品》中记载了...

【推荐】自有一双无事手,为作世间慈悲人

广植净莲养身心。自有一双无事手,为作世间慈悲人。 唐...

持名念佛何以有如何殊胜的德用

持名念佛,就是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在这四种念佛当中...

现代社会应如何教育子女

佛陀在《善生经》里,规定父母当以五事养育子女。 父母...

圣严法师《不放弃自己》

问:导演李安近年非常风光,但他在成功之前,有六年时...

在家也可以修行,为什么还要出家

每听人说大家学佛,世界上的人都没有了,为什么呢?大...

不要向生活投降

真金需要火炼,经历过苦难的人,人格会更完善。但是,...

把微笑留给伤害你的人

把微笑留给伤害你的人!多么洒脱的一句话,多么豁达的...

【推荐】如何将往生渗透到梦中最深层的心意识

问: 我要怎样做,才能尽可能地把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夫...

【推荐】如何看待夏莲居的《无量寿经》会集本

问: 印祖是否见到了夏会本?有无文字记载?许多大德都...

十念念佛以及回向之法

念佛的方法,比较常用的有观像念佛和持名念佛,观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