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现代人为何普遍都活得很累

济群法师  2017/03/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现代人为何普遍都活得很累

现代人普遍活得很累,原因是什么?

无非是因为贪著,因为心对外境粘得太紧,对财富和权力粘得太紧。

当我们有十分在乎时,会带来十分的压力;而当我们有一百分在乎时,就会带来一百分的压力;当这种在乎超过一百分时,我们就会被自己制造的在乎彻底压垮。

或许有人会说,我们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家庭中,都有各种身不由己的责任,随便一句“放下”,不是不负责任吗?须知,不粘著不等于不努力,而是在积极努力的同时,不被结果和成败所转。

怎样才能放下粘著?这就需要学习佛法智慧,这是解粘去缚的特效良药。

我曾和心理学界有过多次交流,并就“《心经》与心理治疗”“《金刚经》与心理治疗”等主题进行探讨。为什么古代文人对《心经》和《金刚经》情有独钟?就是因为这些经典可以帮助他们透彻世间真相,厘清物我关系,从而知道自己在这个世间应该如何定位,如何自处。

《金刚经》有个著名的偈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当我们真正能以这种智慧来审视事业、情感、家庭和人际关系时,内心就会多一些超然物外的豁达。

在这样的心态下,我们一样可以积极开拓事业,一样可以承担家庭责任,一样可以处理人际关系。当所有这些不再对你形成干扰,人生才会因此自在。

总之,不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佛法智慧对我们都有莫大助益。顺境时,让我们有努力的方向;逆境时,让我们有超然的心态。

近年来,抑郁症患者与日俱增,不少人为此饱受折磨,走上绝路。即使在看似健康的群体中,也有不少人被焦虑、茫然、缺乏安全感所困扰,心事重重,不得自在。如果我们有过这样的经历,或周围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就会真切地感受到,心理健康究竟有多么重要。

怎么才能获得心理健康?这就必须重视精神追求,进而开发生命的良性潜质。

现代人关注的往往是“我拥有什么”,却不重视“我是什么”。其实,一个人是什么比拥有什么重要得多。你拥有什么,和你只有暂时的关系,而你是什么样的心态和人格,则会长久影响你的生命。不仅在这一生,还会生生世世地产生作用。

改革开放后,人们对物质压抑已久的渴求得到释放。其爆发力是如此之强,几乎以席卷一切的态势,冲击着所剩无多的传统道德。很长一段时间,社会上甚至流行着“道德多少钱一斤,良心多少钱一斤”的调侃。如果没有精神追求,道德自然就一文不值。

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什么?是个人心态的扭曲,是家庭伦理的丧失,是社会公德的缺位,是生态环境的破坏。

新闻中,触目可见各种恶性案件,正是道德缺失后的必然结果。所以,我们在保障生存的同时,应该注重精神追求,具备道德修养。因为道德是锻造人格的原材料。只有通过对道德的践行,才能成就健康的心灵,高尚的生命品质。

这些精神财富是物质不可取代的,是每个生命需要的,也是整个社会需要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学习六大做人的准则

我遍观历史上那些圣贤名臣,以及近代的杰出人物,乃至...

人生在世那叫业力的释放

一个人,落入因缘法的时候,会产生我、法二执。我、法...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钟,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

让外境成为自身成长的力量

我们一个人出生在这世间,生活周遭一定有很多的人、很...

精明不如厚道,计较不如坦诚,强势不如和善

做人,精明不如厚道,计较不如坦诚,强势不如和善。 人...

弘一大师的出家因缘

人生几十年只在瞬息之间,纠缠于蝇营小事中却忘了生命...

痛苦和外境没有关系,是自己内心生起的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

处理问题的八个方法

有能力的人善于处理问题,没有能力的人面临问题就手足...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济群法师:怎样看待「提倡科学、破除迷信」

闻道: 怎样看待提倡科学、破除迷信的说法呢? 济群法...

父母和子女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问: 从佛教的角度来看,父母和子女之间是一种什么样...

创业遭遇误解应如何调整心态

问: 创业遭遇误解和不支持应如何调整心态? 济群法师...

济群法师:遭受欠钱不还、诽谤等伤害,是否不计较

问: 对于欠钱不还、冤枉诽谤等伤害,是否不该计较?...

【佛教词典】众宝观音

(菩萨)三十三观音之一。坐地上,右手按地,立左手安...

【佛教词典】受随二作戒同异

亦名:受随作戒同异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一、明五...

损者三友与益者三友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见朋...

念佛人为何还会遭遇车祸

近日,有位初学佛的贾居士讲述了一件事。最初带领贾居...

人能百忍自无忧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脾气粗暴,动不动就大发雷霆。有...

老僧坐一日,胜过千年忙

晚年的大安禅师终日端坐,不言不语,无所事事。大家在...

在对治烦恼时,这个观念非常重要

是故当知,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首先,我们...

净密双修这样是否如法

问: 末法时期净土法门是非常殊胜的法门,但有些居士...

「娑婆诃」的六种意思

娑婆诃,这是很要紧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个娑婆诃,...

印祖因念佛痊愈眼疾,而对净土起信

印光大师出生六个月大的时候曾经患过比较严重的眼病,...

【推荐】人的十二种特点

作为人的特点,安士居士在这里,概述了十二种特点: 首...

公牛的争斗

为了争夺一头母牛和一块地盘,两头公牛发生了争斗。一...

卖酒肉的人为何能往生

古德有一本书,叫《念佛法要》,近现代的居士编的,他...

爱极乐胜过爱娑婆

善导大师在《般舟赞》中说到:须知入净土之缘起,出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