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关于《六祖坛经》的真伪之辩

济群法师  2017/04/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关于《六祖坛经》的真伪之辩

在《坛经》流传过程中,因为辗转抄录,数人编订,多次刻印,出现了不少版本。因为这样一段“发展”过程,所以一直都有关于《坛经》的真伪之辩,尤其是近代学术考辩之风兴起以来,各种声音更是甚嚣尘上。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要回到法义上来认识。只要没有偏离法义,在表达形式上的发展不存在真伪问题。目前流传最广的是宗宝本,编者在《六祖坛经跋》中,对编订《坛经》的初衷和做法都做了交代,并未标榜此为一字不易的原本。此本之所以能广泛流传,备受推崇,除了行文流畅,更胜在“得《坛经》之大全”。

那么,作为后学的我们如何才能肯定这一点?肯定它没有偏离六祖的原意?如果从学术考据的方法来谈,是不可能得出结论的,因为根本方向就错了。或者说,是以凡夫心来揣度圣意,何异于盲人摸象?

佛法真义是超越思惟,也超越语言的。既然超越思惟,如何能用考据的方式考出来?既然超越语言,所以,《坛经》只是我们认识心地的一把钥匙。钥匙是用来打开宝藏的,但宝藏并不是在钥匙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坛经》,其实是在学习如何使用这把钥匙。但关键是运用钥匙,用它来开启宝藏。所以,我们不仅要从文字上去理解,更要从内心去对照,去体证,去见到那个本来清净的菩提自性。否则,即使把《坛经》倒背如流,也不过像六祖所说,“成个知解宗徒”。结果就是拿着钥匙,看着使用说明,却从来不去试一试,从来都不知道,钥匙能打开一个怎样的世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拜佛为何要翻掌呢

首先礼佛三拜,第一拜拜下去的时候,两手反掌,心里默...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为什么这个戒是十方三世诸佛都要去...

佛学常见辞汇(十五画)

【增劫】 人寿由十岁起,每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

命运只是因果报应的日程表而已

我们时时处处都在受果报,时时处处又不断在种因、在结...

在家佛弟子的课诵选择

修学佛法的过程,就是不断破除无始以来的贪嗔痴等一切...

圣严法师《学佛与日常生活》

晓云法师,信定法师,诸位同学,诸位居士: 今天是我...

学佛的基础

1、相信因果 有因必有果,因果通三世,因果定律是宇宙...

星云大师《日常修行》

修行非口号、形式,而是要将佛法运用到生活里。修行离...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济群法师:商品经济与寺院清净

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稍稍不慎就会被社会淘汰出局...

信佛的功利色彩很浓,该如何引导

问: 如今信佛的功利色彩很浓,该如何引导? 济群法师...

有情生命的四个阶段

生命是无尽的延续。我们从出生到死亡的这段人生旅程,...

若年轻时就信佛,是否会与生活和事业发生抵触

问: 很多人认为,信仰只是为了寻找死后的归宿。若年...

【佛教词典】黄檗

唐断际禅师希运,福建人,于福清黄檗山出家,后参江西...

【佛教词典】微聚

谓极小之色聚。欲界之物质中最单纯者为能生之地、水、...

哑和尚悲心掘井除干旱

安徽省有一个地方做采石矶(位在当涂县西北),得名的...

一念妄想创造出轮回

显妄果本空 首先佛陀先显示:这六道的果报其实是不真实...

顺情而化,导入弥陀的大悲

我们都知道,阿弥陀经讲,极乐世界有很多的鸟,都是阿...

一个人最害怕什么

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一个人最害怕什么? 你认为呢...

吵闹着炫耀一番

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非...

地藏菩萨名号的含义

地藏:梵语ksitigarbha,译为地藏。地即土地,具有七...

佛为优陂夷说斋戒法

昔日,佛在舍卫国弘化。当时,城东有一位妇女的孩子名...

初学者如何辨别邪师

问: 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作为佛法初学者当...

何为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aturman...

对恶母应该孝顺吗

问: 对恶母应该孝顺吗? 大安法师答: 首先你对你的...

【推荐】印光大师对持咒的六点开示

一、持咒不需知道咒语的意思,只需至诚恳切 持咒以不知...

必须走出妄想,才能够面对弥陀的光明

这段是《楞严经》,说一个人他依止妄想的过失。这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