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面对逆境如何做到处之泰然

济群法师  2017/05/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面对逆境如何做到处之泰然

面对同样的境界时,不同人会有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区别就在于是否接纳。如果我们有接纳现实的能力,即使面对逆境,也能处之泰然,积极应对,而不会对内心造成任何痛苦烦恼。

如何具备这一能力?

首先要从内心正视“无常”。事实上,这才是世界的真相所在,就像春夏秋冬,花开花落。而所谓的永恒,只是我们的幻想和期待,是和世界真相不符的。

在三法印中,就以“诸行无常”为首,告诉我们:从内在身心到外在世界,一切都处在刹那的变化中。哪怕任何一个极短的瞬间,都在不停地变化。就像苹果,不是在某个特定时刻腐烂的,而是在它看似完好时就趋于败坏了。人生也是一样,从我们出生的那天起,没有一刻不在生灭变化中,没有一刻不在走向死亡。

变是正常的,不变只是相对的。如果我们真正认识无常,就能坦然接纳生活中的一切变化,因为它本来如此。那样的话,任何逆境都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了。

关于接纳,佛陀在《杂阿含经》中以“两支毒箭”作了开示。第一支箭,是被箭射中时的身苦,也代表我们遭遇的各种逆境;第二支箭则是由此带来的心苦。当我们被第一支箭射中,痛苦已经发生时,要及时止损,避免继续被第二支毒箭射中。事实上,这是比之前更严重、更持久的伤害。

比如有人打骂你,不过是一时的伤害,但你对此怀恨在心的话,就会长久地陷入负面情绪,持续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十年。这才是真正可怕的。而当你接纳之后,伤害就到此为止,不会进一步发展。

但我们要知道,接纳不等于认同,更不是纵容。如果对方确实有错,也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对方,而不是自己要论输赢,争对错。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处理问题的八个方法

有能力的人善于处理问题,没有能力的人面临问题就手足...

人生最美的心境

一位老先生怀抱「我家门前清洁,别人家门也该干净」的...

为人处事的十二个法则

自然界的事物都有其生存法则,宇宙物理与人类之间,也...

欲海漂流具众苦

讲苦,那佛说了种种方法,断苦的方法,但是我们用不上...

人生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只有过程

空性的智慧,它是一心三观的前方便。一个人没有经过空...

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

从每个人成长的轨迹来看,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

人生的四点箴言

朋友的可贵,在于能够相互劝善规过,所谓以苦口为良药...

80后工科博士的自白:我为什么选择念佛法门

末学于1986年12月生于河南的一个小乡村,2013年工科博...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当代佛教的健康发展到底要靠什么

如何面对传统 作为今天的出家人,我觉得很不容易。首先...

出家要有什么条件

问: 出家要有什么条件? 济群法师答: 关键是你的认...

业力能否忏悔

关于业力能否忏悔的问题,我们首先不能存有自性见。因...

莫因无知而无畏

在《道次第》中,念死和念恶道苦虽然是下士道的修行内...

【佛教词典】南谟阿梨耶婆卢枳帝烁钵罗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

(术语)Nama āryāvalokite?varāya bodhisattvā...

【佛教词典】归命合掌

梵语 pranāma。音译作钵啰拏摩。略称归合掌。为密教各...

你真的确定自己是对的吗

曾经有个男人必须离家一段很长的时间,在他离开前,并...

12个最内涵的汉字,道尽人生真谛

汉字除了是语言外,还蕴含着我们老祖宗的深刻智慧,以...

朝山的功德与态度

1、广结法缘: 朝山都是朝礼佛法殊胜、菩萨示现的道场...

人生怎么样才能圆满

不害诸有情,修慈悲喜舍,证无量梵住,圆满不为难。─...

如何理解净土法门的事持与理持

净土法门有两种的修学,一种叫做事持,一种是理持。 事...

世界名人谈素食

1、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我认为素食者的人生态度,乃是出...

对子女们偏心,这里面有什么道理

问: 有句玩笑话:心脏本来就是偏一边,所以偏心是正...

修行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一般对初学者,我们比较...

踏踏五台山的土,生生世世不受苦

上通下愿老法师在世的时候说,她接触到的老百姓都会说...

慧律法师《世间人对佛教的误解》

※神佛不分 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对于劝善的宗教皆能广...

相信佛的寿命无量

那为什么释迦牟尼佛无量劫来早成正觉?这个理念是出自...

好心真的能有好报吗

我们都知道,慈悲是佛教的根本,而因果律则是佛教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