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人处事的十二个法则

星云大师  2020/01/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人处事的十二个法则

自然界的事物都有其生存法则,宇宙物理与人类之间,也有它应循的轨则。《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把人做好,要圆满做人处事,也有其应守的法则,先举四点:

1、从忍耐中增加力量

做人要有力量,好比英雄要配刀配剑,才显得英武。

《增一阿含经》说:“小儿以啼哭为力,女人以娇媚为力,比丘以忍辱为力,国王以威势为力,罗汉以少欲为力,菩萨以慈悲为力。”

力量大,就能坚强承担。忍耐是世间最大的力量,忍苦、忍辱、忍受委曲,逆境要忍耐,顺境的好话好事也要忍耐,才不会得意忘形。

一切都忍,忍到最后,就会成为美化世间的力量。

2、从明理中随顺因缘

合乎自然就合乎因果、缘起、天命、天理。做人要明理,要随顺因缘,不能逆天行事,凡事不合因缘的,即使做了也不能成功。好比河水,懂得避开障碍,故能川流不息;处世,知道了随顺因缘,才能无往不利。

此外,日常用钱应该量入为出,感情处理也要妥当适宜。如果了解每件事情都需要诸多因缘成就,懂得顺应自然,就能水到渠成,顺利成功。

3、从发心中庄严自己

每个人要发心立愿,人生才会有目标。阿弥陀佛发四十八个愿心,成就极乐世界;药师佛发十二大愿,成就东方琉璃世界;菩萨发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发愿修行六度万行,广度众生,方能圆满佛道。能发心吃苦、发心作务、发心服务奉献,做什么事都能发心,那么发心有多大,成果就有多大。

4、从满足中感恩说好

有些人总想到自己这个欠缺,那个没有,能全部拥有该多好!其实,感恩是最大的富贵,感恩别人待我好,感恩交通四通八达、物质应有尽有……乃至道路两旁的树木花草,虽然不知道是那个人种的,但它让大家乘凉,美化世间,不是该感谢吗?

凡此种种都能感恩、赞美,就是最美好的人生。许多人常常慨叹:“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

做人处事真的如此困难吗?未必尽然,倘若事事为己,则处事不易,做人也难;懂得反求诸己,何愁不能将人事做得圆满。

如何做人处事?接下来的四点法则是:

5、从沟通中融洽和谐

凡事要和谐无争,沟通、交流是要点。与人沟通若一意执着己见,容易产生误会分歧。像婆媳不和、亲子代沟、亲邻不相往来等,皆是起因于观念上无法沟通。

对此,佛门教导弟子依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之“四摄法”,与人沟通、相处,进而营造“六和敬”的环境与心境。

总之,人际之间要融洽和谐,“沟通”是必修的课题。

6、从参与中奉献身心

我们无法离群索居,所谓“三人成众”、“独木不成林”,每个人都必须在大众中生活,寻求共生的人生。

好比参与球赛,需要每位球员奉献身心、团结同心,才能致胜。

做人处事也是如此,只有参与大众、融入团体,才能成就自我。从参与中奉献身心,以“大众第一,自己第二”的观念生活,则无事不办。

7、从和合中集体创作

现今社会讲究集体创作,重视团队精神。

个人一枝独秀,成就有限;集合大众的力量与智慧,才能创造非凡的成果。常言:“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

佛教也讲“众缘和合”,花草树木需要阳光、空气、水,方能成熟;一件产品需要材料、机器、人力,才能完成;一部戏剧需要导演、编剧、演员,始能开演。

因此,人与人之间,不但要融合,更要相互配合,才能共同成就大事。

8、从认同中自我享有

自我肯定固然重要,受他人认同,从认同中自我享有,更是必须。反之,无法获得他人的认同,纯粹孤芳自赏,便缺少一份成就感。

此外,想要被人认同,要先学会认同别人,懂得相互包容尊重、彼此关爱、立场互换,才是真正的同体共生。

世间种种,尤以人事的应对最为复杂,不过,在千头万绪中,仍可以理出一些做人处事的法则。掌握住“法则”,人生将会过得自由自在。

“做人处事法则”四点建议:

9、从谦和中友爱尊重

与人相处要谦虚和蔼;做事要有生气,处人要有和气。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伟大的人绝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愈多,他们愈认识到他们的不足。”

因此,一个人即使在聪明才智、经济能力等占了优势,也要懂得谦和,惭愧自己仍有所不知、有所不能,如此对人友爱尊重,别人同样会尊重你。

10、从信仰中发觉自我

人应该要有信仰,好比对自己人格的信仰、对道德的信仰、对原则的信仰,甚至对某某主义的信仰、对学术思想的信仰、对宗教的信仰等。

不论你的信仰是什么,都要能建立正知正见;不管你的信仰是什么,都要能发觉自我,发觉自我本性里的尊严、本性里的宝藏、本性里的般若智慧。

11、从平和中进取奋发

世间凡事“以和为贵”,所谓“和”,并不是整日无所事事,终日闲荡,与世无争。

“和”有积极的意义;人要以“平和”为基础,进而从平和中进取奋发,那么所做所为就不会违背良心,也不会为是是非非所干扰了。

12、从威仪中端严礼敬

佛教讲“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威仪不但能够收摄修道人的身心,也是一种无言的身教,然而唯有注重内在的修养,才能永久有庄严形象。

有威仪,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智慧的展现,自然就会受到众人的尊敬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善生经》对幸福人生的启示

家庭有四种伦理,一种是父母与子女的伦理,一种是夫妻...

人生三十年

在警卫森严、阴风凄凄的阎王殿上,阎罗王威武地高坐在...

幸运和不幸,都曾光顾过你

大卫的叔父在波士顿,是个商人,要让他在自己店里工作...

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禅与现代人的生活

一、大乘佛法核心智慧与慈悲 我们今天所在的这个地方,...

天意与人为

简单的区分:天意是前世的因,人为是今生的努力。 前...

熏习这颗念佛的种子

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实际上就是个大染缸。如果我们...

何曾生过,又何曾死过

众生的心是很复杂的,实际慢慢地就能体会到,不管我们...

【推荐】明明有很多快乐,为什么佛说众生皆苦

往昔有五位国王,国界相近,常互相往来,不会相互攻打...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建立》

第一篇 从人道到佛道 壹前言 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

行善要趁早,求法要及时

行善要趁早,求法要及时,我请问大家:你们在这短暂的...

人生在世,留一点帮助别人

佛经里有一则譬喻故事,在印度有两个妇人,同时得到一...

星云大师:将来要做什么

青少年的时候,同参道友三五成群经常讨论著:「将来要...

【佛教词典】三空

1、指空、无相、无愿之三解脱,因此三者都是阐明空的道...

【佛教词典】直缀

又作直裰。缀,缝合之意。系僧侣之法衣。即将偏衫与裙...

妄想跟你过去的生命有关系

妄想的本质是什么呢?【观相元妄:如是乃至五阴、六入...

一位清朝探花的前世今生

苏州人吴引之,是清末探花,才貌出众。民国十年,朝礼...

佛学常见辞汇(十七画-十八画)

十七画 【优波离】 又作优婆离,华译近取,或近执,...

学佛是为了什么

人为什么要学佛呀?因为人有老病死这三种法,不可爱、...

每日的课诵对居士修学尤为重要

修学佛法的过程就是不断破除无始以来的贪嗔痴等一切诸...

我们的烦恼都是自愿的

一天,师父带着徒弟到山里面,走着走着,突然,师父就...

不遇净土法门,一亿菩萨退转

阿逸多①!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广大佛法异门。由于...

大安法师:无医药可治时,学净土的该如何做

问: 如有亲属有病,无医药可治时,净土法门弟子该如...

求生净土的心念是否也属贪念

问: 求生净土的心念是否也属贪念,请法师慈悲开示。 ...

佛前十不求

火线军中一小卒,菩萨了脱不还俗。 菩提种子勤撒播,...

佛示导四天王守护世间之要

一次,世尊在密迹金刚力士宫殿演说法要,当时与会的二...

观世音菩萨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一直以来,我自称学佛人,因为自己会念佛、念经,就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