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济群法师:轮回的起点在我们的心

济群法师  2011/10/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三主要道》中,形容每个生命都是“常被四瀑流所冲”。这四种瀑流,就是欲望、烦恼、见和无明的力量。欲望,就是对财色名食睡的希求,对色声香味触的希求。烦恼,就是贪婪、嗔恨、嫉妒、自私等不良心行。见,就是左右我们的观念和想法。无明,就是不觉的力量,令我们看不清自己,看不清内在的起心动念。

对于没有经过禅修训练的人来说,每当念头生起,心就会粘着其上,追随不舍,进而把这个念头当做自己。不知念头只是因缘所生,它的本身并不是你。因为缺乏观照,我们又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心念的瀑流,带来种种喜怒哀乐,也带来我们的生死和轮回。

说到轮回,我们往往联想到前生后世,以为那是玄妙而不可知的另一重世界。其实轮回的内涵不仅于此,从广义上说,轮回就是一种心理重复。所以,我们不是此生结束之后才去轮回,现在的每个当下就处于轮回中。那些做事业的人,因为对事业成功的渴求,会百般努力,不断追求,由此形成执著。这种执著又会继续强化对事业的渴求,进入下一轮的努力、追逐、执著。对事业如此,对感情、地位、权力的追求莫不如此。

每个人都在不同方面中重复某种心理。因为重复,就把心理能量不断汇聚于此,使这个念头得到强化,进而成为生命主导。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对有些人来说,事业就是一切;对有些人来说,爱情就是一切;对有些人来说,权力就是一切。这个“一切”不是偶然的,也不是谁强加于我们的,正是我们自己发展而来。我们努力经营着,最后就像作茧自缚那样,把自己织进一个不及盈寸的空间,却当做了全部世界。

这就是轮回——它的起点在我们的心,终点则是我们执著的对象。当然,这个终点只是暂时的,因为它还会继续成为起点,展开下一轮执著。只要被某种心理抓住,我们就会不断就范,不断受其驱使。久而久之,这种心理就会形成相应的人生轨迹。有句话叫做:“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路。”同样,心念也是在这样的不断重复中逐步定型,成为性格,成为人格。

所以,修行要从起心动念处下手。因为每一念都在积累不同的生命信息,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遗憾的是,我们往往对此一无所知,只关注看得见的外在成果,却忽略看不见的内在改变;只在乎拥有什么,却不在乎我是什么。其实,是什么远比拥有什么更为重要。因为外在结果和我们只有暂时的关系,而内在影响才是长期甚至永久的,才是决定生命走向的关键所在。那些不良心念,在没有转变之前,会生生世世缠绕着我们,就像如影随形的魔鬼那样,令我们不得安宁。如果听之任之,轮回是没有尽头的,会不断展现与之相应的生命形式,这就是佛法所说的“业力无尽,生死无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心理健康了,身体才会健康

当我们观察周遭的人时,常常可以发现,性情暴躁、容易...

鹿头梵志的得度因缘

佛陀在罗阅城的时候,有五百位大比丘跟随用功学习。有...

净业行人万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

修净业人,断断不可求来生人天福乐,及来生出家为僧等...

为母亲打扫心房

母亲因为爱怀旧,晚年生活并不快乐。她常常念及年轻时...

贻误今生净土机缘,未知何世再得人身

我们知道这娑婆世界的剧苦,因因果果的冤家对头碰面,...

悟而未证,绝不能了生脱死

原文: 世之学佛者,率以开悟为志事。不知悟而未证,尚...

体悟苦谛的小沙弥

在人间,父母、子女亲情难以割舍,面临生离死别之时更...

大安法师: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

世间有一类修行人,他也知道修行很可贵,也发心修行,...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济群法师:如何才能使身体健康

问: 我身体不好,很担心哪天就会死,怎样修行才能使...

济群法师:改善世界从改善人心下手

世界上的一切问题,究其根本,就是人的问题。而人的所...

人生这笔账该算清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商者崇尚的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不要给自己埋下祸根

人每天忙来忙去,除了满足生存的基本需求,更多的时候...

【佛教词典】略念诵法

即不克行广作法时,所修之简略念诵法。据金轮时处仪轨...

【佛教词典】独尊

(术语)三界中佛独尊贵也。长阿含经一曰:天上天下,...

大地万物皆有用

很久以前,在日本有一间寺院住了一位明理聪慧的小沙弥...

邪淫的十二种危害

明朝进士冒起宗,在注解《太上感应篇》中见他色美,起...

《禅秘要法经》中的念佛方法

有一部经《禅秘要法经》,有一位叫禅难提比丘,他问佛...

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为何还要愿往生

问曰:大乘经论中,处处说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云何天...

【推荐】除粪贱民出家证果 佛陀详解前世因由

编者按:今天这一篇故事出自《贤愚经》,原题为尼提度...

法性本来空寂,是谁造业?谁来受果报呢

『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

怎样才能把善根启发起来

流转门、还灭门。 丙二、转化生命 丁一、总说 什么叫...

佛以慈心降毒龙入钵

佛初成道于鹿野苑度五比丘,又度化了耶舍等五十位年轻...

把慈善做成好看的事

如果你在菜市场,看到一个老人为了几根菜讨价还价,你...

为母亲打扫心房

母亲因为爱怀旧,晚年生活并不快乐。她常常念及年轻时...

慧律法师《说僧尼是非过恶犯无量重罪》

时常会听到有些出家僧尼、在家居士或者社会人士,喜欢...

【推荐】地藏菩萨的咒语--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记明咒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而白佛言。大德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