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情感重的人为何会堕落

梦参老和尚  2020/01/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情感重的人为何会堕落

【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

纯想,想的单一,一点不复杂,单一就说纯。他死时候心里很乱,想不纯,死不下去,生不到天。纯想,想飞,一定上生天。但是他的想里头有福、有慧,有他恶业、有他善业。如果他福慧很具足的,净愿、清净的愿力很强,自然心得开朗,可以生到十方佛界去。这种很少,能够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他意愿,皆能往生。

【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

若相反的呢?相反的就是想法不对头,想得很多,情感很少,轻举非远。情少,想得多,就是他想得不纯。如果是想飞升的,但是出不到轮回,想飞升的是生天。有九种想一种情,九想一情能可以当飞仙,他死后变成仙人;大力鬼王,八想二情,如山岳诸神,山神、土地那些;飞行夜叉,七想三情。这种都是佛说的,一般人没有这种智慧。鬼神一类,鬼神分大力鬼神、飞行夜叉,或地行罗刹,这种鬼神。

【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

假使这里头他发的是善愿、善心,护持三宝,护持佛法,护持禁戒,临死的时候能念神咒,随时念这个神咒,是持它咒的力量能得生、得到法忍,那生下就不同了,生到诸佛世界去了。在临命终时候,修行的功力非常重要,看他心在临死时候念头是什么。

如净念多,上升,生三善道。恶念多,一定堕三途。善恶,临终时候一念间。为什么我们平常用功,用几十年就为最后一遭、临终时那一念?修行的目的,就是这样意思。不要动于感情,人要超脱感情、情想,静下心来,很有定力。

如果能到临命终时候,念三宝,念佛、念法、念戒、念僧,凡是三宝的圣事,这都是上生,生净土。智升情降,有智慧一定上升。咱们经常说感情用事,一定下降。情感是下堕的,情感爱流眼泪,眼泪都是往下滴的;思想观照都是由火力,火力都上升,智慧火力是上升的。

【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

想的跟他情感平等,那就不飞不坠,还来人间。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五情五想平等平等,不飞不坠。因为有五情不能飞升,生不了天当仙人,也当不了鬼神。由于五想他不能堕于地狱,也不会堕三途。

“想明斯聪,情幽斯钝”,就是既不往下堕、也不往上升,情想均等的意思。情跟想均等,在这个时候他不升不降,可能还来人间。他来到人间时候,他过去所做的,他布施,施舍多,他就变成财富多;非常贪吝的,他就堕落贫穷。这随各人的业报。

【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

“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者变为毛群,轻者为羽族。情爱多,一定堕畜生。如果想得少,情感特别多,六情,想少一分,四想,堕入横生。横生有二类,毛群走兽,这是地行之类;身轻者,飞了,鸟类。空行的飞禽、地行的一切走兽,都因为他临终时候的想、因想而生。十方一切众生因想而成、因想而生。

【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

“七情三想”,堕到水轮去了。若是气力很猛大,“受气猛火”,由于气分的关系,生于火际,这类东西就堕饿鬼,经常焚烧。水轮害自己无食,没有饮食吃,经百千劫。这里头分七情三想,沉于水轮之下。火轮中,猛火就是火力大变成饿鬼,没有东西吃,拿到东西想吃就变成火了,是饿鬼之类的。

佛说七情六欲,就看你想得多、想得少。但是是情感多,完全重于情感。咱们经常说人跟人之间,做什么事情不要太用情感了,咱们经常听到这话。不用情感用什么?用智慧。用智慧判断一切事物,不要用情感处理事物。这是七情三想。

【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

这说我们一切众生在受生的过程当中,比如我们现在的肉身命尽了,死了之后随你的情想,想重情轻,上升;情重想轻,下堕。前头讲佛、菩萨、声闻、缘觉,完了讲三界,就讲到我们的升降。这个轻重由什么来分?就说我们造的业,上升二十八重天,下降三途、六道、地狱。这个专指下降地狱说的。

情重,情感特别重,下地狱。情感愈重,下地狱堕得愈深。九情一想,就是情感太重了。下洞火轮,火轮是透过火而堕落地狱。这时幻想的这个身体,你也没有身形了,但是思想上有身形。这个身体,就是你所想像这个肉体。这时没有肉体了,但是思想上认为有。

身入风火,二交过地,风轮跟火轮两个交过的地方。身是堕地狱的身,已经下地狱了。这个身入于火轮,火轮跟风轮交界的地方,这是九情一想的众生所堕落的地方。二交过地,就是风轮跟火轮两个交叉的地方。如果是业障重的生到无间,轻的生到有间,有间地狱跟无间地狱。

九情一想,情感太重了,感情用事,堕的地狱就深;咱们经常说阿鼻地狱,堕到阿鼻地狱。唯有情感,咱们认为情感重,在人生当中情感重是好的,在佛教讲是罪业。

情是向下堕,凡是一动了感情流眼泪,眼泪是往下堕的,眼泪都没往上飞的。冒火了,火是向上升的。这是两种地狱:风地狱,火地狱。风轮跟火轮之间的,我们一般说的阿鼻地狱。但是九情一想,还有一想比较还算轻的,这一想也没有了,全是情感了,他堕得更深了。

【纯情即沉。入阿鼻地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

纯情,纯是情感,没有想,唯堕不升。只是向下堕,不能向上升。纯情,咱们经常讲的阿鼻地狱,纯情就沉入阿鼻地狱。咱们经常说鸳鸯鸟,男女相恋死了之后堕鸳鸯。这个堕鸳鸯得在地狱出来,在地狱出来不堕到人类,转为鸳鸯。

你得先下地狱,这个过程很长很长的。到地狱不是人间的年岁算,千年、百年、万年,不是的,讲多少劫。那个劫的寿命是无法算的,劫的时间不是咱们人类数字所能算得到的,时间非常长。

怎么算一劫?人从十岁开始,过一百年增加一岁、过一百年增加一岁,增到八万四千岁;再从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年减一岁,减到人的寿命十岁;一增一减算一个小劫,叫劫波,时间是这么算的。

你想,十岁,过一百年增一岁,增到八万四千岁,这个数字要算多少多少年?再从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年减一岁,减到人的寿命十岁,一增一减算一小劫。集小劫一千,算一中劫。集中劫一千,算一大劫。大劫经过一千到阿鼻,无量数了,这个数字简直很难算。

人纯粹感情用事,咱们经常讲感情用事,纯情,没有想;思想是向上升,纯情就往下堕。堕到什么地方?阿鼻地狱。阿鼻是印度话,翻我们中国话叫无间。什么无间?受苦一点间断时间没有,一直在苦中。此云无间,就是不间断的意思。受苦无间、时间无间,那个时间非常长。

乃至从地狱出来堕有情界,堕了鸳鸯,或是一些鸟类、虫类,还不得变人,这个过程可就长了。纯情就堕到阿鼻地狱,就是无间地狱,就是罪大恶极,这是他所住的处所。

《楞严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善导大师:水火二河白道喻

又白一切往生人等,今更为行者说一譬喻,守护信心,以...

人最大的缺点

弟子问禅师:人最大的缺点是什么,而这些缺点又是他自...

在身心世界中找到一个不变的理体

我们的本来面目有两个相貌:第一个是不变性,第二个是...

有财有势的人广行布施为何却堕落在恶道

虽然现代有许多有财有势的人广行布施,但不一定就会获...

占寺院或僧众的便宜,这个千万要不得

三宝物分佛物、法物和僧物。 佛物有供养物、受用物、献...

没有了肉体,下地狱为何还会痛苦

问: 人死了,肉体没有了,下地狱怎么还会有痛苦呢?...

只要念佛就好了,为何还要破妄显真呢

问: 有人说末法时期只要念佛就好了,为什么还要破妄...

剃国王胡子

从前有位国王,他有一位亲信。在一次战争中他拼命地救...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如何感得地藏菩萨亲自给你受戒

【复次未来之世。若在家若出家诸众生等。欲求受清净妙...

学佛可以不求生极乐世界吗

我们经常说我们的业障重,其实我们的业障还不重,原因...

归依地藏菩萨,即得解脱三恶道报

【过去久远劫中,如是慈愍发恒河沙愿,广度众生。未来...

24小时念持地藏圣号的方法

地藏菩萨告诉我们,你念我的名号念到夜分了。次至夜分...

【佛教词典】三无生忍

【三无生忍】 ‘忍’是体悟、认识事理而心安的意思。三...

【佛教词典】有涅槃法补特伽罗四缘流转

【有涅槃法补特伽罗四缘流转】 p0562   瑜伽二十一卷...

凡夫、外道、二乘人的过失

佛陀把我们一念心开出二本,一心具足二本:一个是杂染...

无论打了多少妄想,我们的心都是清净的

什么是真如呢?它的体性,经典上给它两句话,叫清净本...

在家居士的三种戒

戒、定、慧三无漏学是学佛的全部内涵,由戒生定,由定...

出家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和出家的条件

问: 出家修行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在何处?若要出家,应...

龙树菩萨的故事

龙树菩萨大约出生于公元二至三世纪,是南天竺的婆罗门...

星云大师《从教学守道谈禅宗的生活》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大家晚安!我今天想从教学...

吉凶祸福的根源揭秘

一、吉凶祸福的根源心念 为什么会有吉凶祸福的现象呢?...

憨山大师:念佛与参禅

学佛没有其他伎俩,也没有什么诀窍,只是生处要熟,熟...

弘法人士一定要有自知之明

问: 师父慈悲,弟子有一想法请开示,我认为弘法人不要...

戒香

仙人山中,微风徐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香味。在树...

慈悲语二十条

1.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2.福莫大于心善。 3.一点慈爱...

一心念佛,是为自己要事

原文 昨接守良书,知汝母求生之心,尚未实发,病中且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