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惊恐的时候,一念经咒,心就定下来了

梦参老和尚  2023/01/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惊恐的时候,一念经咒,心就定下来了

【善男子。我成如是第二佛轮。由此轮故。以其无上三世业智。如实了知一切有情诸业法受因及果报。随其所应立三业轮。成熟一切所化有情得安隐住。得无惊恐。得无所畏。摧诸天魔外道邪论。转大梵轮成大梵行。如实了知众生因报。】

“三世业智”。佛说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能知三世的业,就是一切众生的三世业都能如实了知。知道他三世的业,就是知道他过去所种的善根深和浅;从他现在所受的果报,因必起果,佛是如实了知的。如来能知道一切众生他过去所有的业报因果。因为佛要应机说法,化导一切众生,应机的时候,立这个三业轮。佛以智慧观照,观照众生的三轮,或者给他定业、或者营福业、或者修定、或者修慧,随他的根机来教导他。所以佛是如实了知的,以此佛轮了知有情的业跟他的业因、跟他所受的果报,如其所应,给他说法,令他能“安隐住”,没有惊恐。

我们好多道友们,会念《心经》,会念佛号、念个咒,遇到灾难的时候、有惊恐的时候,他一念咒、一念经、背诵经典,心定下来了,“安隐住”了,不害怕了,“得无所畏”了。同时怕鬼、怕外道、怕天魔,或者外道的邪论,如果你一念咒就清净了。因为得到安隐的时候,再不被三恶道的惊恐干扰你。

如果大家有时候做梦,做很多恶梦,因为你在三恶道时间太久了,现在还没断清楚。有些人一生从来没做过恐怖梦,远离畏、恐怖。安隐就没有恐怖了,就不被苦难所惊恐,也不被三恶道的业所惊恐,能使得你无所畏。

我们现在都是佛弟子了,现在听经的,都是佛的四众弟子,你现在在这佛堂里有惊恐吗?他在佛堂里没惊恐了,出去没有惊恐。我们佛弟子出去开车的时候,他在车上都挂个佛像,或挂个护法,他心里就安隐了。他说我不会出车祸的——先有个寄托,把这精神寄托三宝上、寄托护法上。

为什么前头说修福轮呢?如果你福德不够,智慧没有。福业也没有,智慧也没有。那你一天生活在惊恐当中,患得患失,一天就是患得患失当中。你信了三宝之后,得到加持了,没有畏惧。但是你有畏惧的时候,就因为你心里头有缺陷。

假使你加一点,或者修定、修慧,那就跟“梵轮”接近了。“梵轮”意思就是佛所说的法是清净的,清净的法轮就叫梵轮。

《地藏十轮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佛的光明随时在我们身边

我再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这一篇故事的隔一篇,讲到...

是心力带动佛力,还是佛力带动心力

诸位!我们这样想,当我们念佛的时候,有两种力量:一...

你一切的安全,佛菩萨都能保护

我现在已经九十六了,我深刻体会到我的灾难重重,但是...

商人闻法

佛陀从远方的跋耆国游行教化到毘舍离国,住在猕猴池旁...

如何消除怕鬼的心理

问: 请问如何消除怕鬼的心理?我很怕自己一个人的时...

度四流者为作桥梁,趣彼岸者为作船筏

【度四流者为作桥梁。趣彼岸者为作船筏。是三善根殊胜...

佛陀证得的四种无畏

四种无畏, 第一是一切智无畏。 一切智就是不是那个声...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菩萨一生补处愿

最后看第二十二愿 菩萨一生补处愿:设我得佛,他方佛土...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经常这样观想,佛菩萨的力量就跟你合而为一

【时诸大众闻说地藏菩萨摩诃萨成就无量称赞功德。皆获...

《地藏经》是什么样的境界

《地藏经》的当机众全是大菩萨示现 如果你念地藏王菩萨...

梦参老和尚十大经典开示

梦参老和尚(1915.7.13 - 2017.11.27),世寿103岁,僧...

你执着什么,就对治什么

咱们经常讲无我。无我它有两种,一种是人无我,一种是...

【佛教词典】筹室

筹,即以竹、木、铜、铁等物作成之细棒;佛教教团于灭...

【佛教词典】普供养印明

(印相)出无尽供养,供养无边圣众之印与真言也。香华...

【推荐】瞋恚的习气最为害人

富贵人更容易瞋恚,稍不称心,就要发火,轻则口出恶言...

星云大师《佛教的圆满世界》

第一篇 涅槃寂静 壹前言 长久以来,佛教有许多深奥微...

观音菩萨德最优,正法名佛久证修

观音菩萨德最优,正法名佛久证修。 浩浩宏恩被沙界,巍...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现在很多人认为诚实就是吃亏。其实,一个人如果失去了...

在命浊中决定为无常所吞,电光火石措手不及

在命浊中决定为无常所吞,电光火石,措手不及。这还用...

迷时妙法成生死,悟后三千性寂然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惟深入火光三昧者,能转烦恼业报...

日常生活应如何修慈心

慈心就似如意宝,能遍流一切资具海、饮食海、欢乐海、...

庐山百八摩尼劝人念佛文

庐山百八摩尼劝人念佛文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三世诸佛...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问: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理净法师答: 从佛法上讲,...

欲急得一心不乱,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

汝妄想纷飞, 尚欲急得一心不乱,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

昙鸾大师与净土法门

昙鸾大师(公元476~542年)是北魏时期著名的佛教高僧...

不要生活在过去

在太平洋布拉特岛附近的水域里,生活着一种鱼,它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