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善恶报应」对身体的影响

2012/09/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说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候一到,一定会报。”好些人对此俗语不以为然,说什么那是迷信,世上无鬼神,有啥报应呢?其实不然,善恶必有所报,这是从古至今,人们通过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而总结出的一种人生现象。赵朴老说得好:“佛教没有造物主,否认有至高无上的‘神’,一切事物皆由缘起、蕴含于无始终、无边际的因果之中”,“佛教讲自净其意,强调主体的自觉把个人的解脱与度众生结合起来。”现代行为医学研究表明,“善恶报应”不是来自什么神灵,而是来自人的良或恶的行为,导致出体内心理生理截然不同的变化,也就出现两种不同的“报应”结果。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的专家跟踪调查了加州阿拉米达具7000名居民,密西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对2700多人进行了14年跟踪调查,三所大学得出了相同结论并向世人宣布:善恶影响人的寿命。

人生在世,都想活得有声有色,健康长寿。因而注重饮食营养、体育锻炼等,然而却忽视了“行为”这一自我保健方式。孔子在《论语·季氏》篇中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故提出“仁者寿”的科学观点,强调“大德必得其寿”,唐代医家孙思邈说得好:“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延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这是做人之道,更关乎生命的寿夭。美国科学家在以“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为课题的研究中发现,一个乐于助人且和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预期寿命显著延长,在男性中尤其如此。相反,心怀恶意,损人利己,和他人相处不融洽的人其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至2倍。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那些常存善念,助人为乐,清心寡欲,淡泊宁静的人,即使终日劳作,粗茶淡饭,也得自由自在健康长寿。特别是把自己毕生精力奉献给社会慈善事业,被誉为“护理学之祖”的南丁格尔女士,她抛弃优越的家庭生活,自愿当一名护士到战火纷飞的前线去为伤病员服务,从无私奉献中感受到美好的人生,享年102岁。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的世界级大善家特里萨修女,她一生忘我地投入到为传染病人服务中去,日夜操劳,直到走完87年的人生之路。古今许多高僧大德,他们以宏扬佛教文化为己任,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在无私无我的生命旅途中享尽天年。

谁能说这里边没有善恶报应的因果关系呢!就物质世界的抗衡定律来说,世间万事万物都在抗衡中生存,在利己利他之间保持着和谐的平衡。破坏自然,必然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损害他人危及社会,也必然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伦理道德的非议,法律的制裁。所以说,只有利人利己(善有善报)和损人损己(恶有恶报)才符合客观规律。心身医学研究表明,凡是贪得无厌、损人利己、贪污受贿、盗窃抢劫杀人害命者,其犯法犯罪行为有的虽一时侥幸没有败露,但这些人心中并不踏实,社会舆论的压力、国法的威严,使他门惶惶不可终日。长期处于恶劣的应激状态,必然造成精神崩溃,引发心身反应,不良情绪的刺激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生命节律失衡,脏腑功能夫调,气血运行障碍,机体免疫力下降,于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癌症等病接踵而来,致人于死地。美国著名心血管专家威廉斯博士早在1958年就对500名医科大学生开始进行追踪研究,经过25年后,他发现其中对他人“敌视情绪”强或较强的人,死亡率达96%,在这批人中患心脏病者竟然是他人的5倍。巴西医学家马丁斯调查了583名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脏官,与清廉者对比,经过长达10年的考察,结果发现,贪官一组有60%的人生重病或死亡,而清廉一组生病或死亡的只占6%。你说,这不是“恶有恶报”吗?

经常以慈悲为怀,乐于积德行善助人为乐,并不求回报者却恰恰得到了健康长寿的回报。这其中的奥妙何在呢?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有以善为本思想高境界的人,情绪愉悦,大脑中枢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正常,“生物钟”运转有条不紊,人体可分泌有益的激素的酶类,促使各脏器充分发挥生理功能,血液循环畅通无阻,新陈代谢加快而促进体内废物的排出,有利于体内微生态环境的稳定。科学家门认为,乐善好施有助于增强肌体免疫力。哈佛大学进行了一次实验,让学生们看一部纪录一位美国妇女终生在加尔各达救助穷人和残疾人经历的影片,随后对这些被感动的学生进行唾液分析,发现他们兔疫球蛋白A的数量比看纪录片前增加了。美国心理学家杰尔曼和他的学生在历时长达70多年中,对加利福尼亚州各中学865名男生和672名女生,每隔5至10年反复进行详细的心理测试,到1991年,这些被测试的学生中有一半男生和1/3女生在世。通过对死亡者的心理特征与其寿命的对照研究表明,那些从少年时代就表现出性格诚实、遵守信用及责任心强的人,比之于不够自觉、不够踏实的同龄人要多话之2-4年。

由此可见,注重道德修养,既是做人之本,更是自我保健中的重要基石,正像《黄帝内经》中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古代圣贤说的名言,现代科学家通过对“善恶报应”研究所取得的详实资料中揭示的科学机理,很值得我们每个人对“善恶报应”去深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土豆的营养和药用功效

说到土豆的功效,很多女性会说土豆美容,用土豆片敷眼...

贪淫之人有十种过患

淫有十过患。何等为十?一者贪淫之人,虽生天上为天帝...

星云大师《佛教对行为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感谢佛陀的慈悲,感谢各位...

造什么因果会导致疾病缠身

身体健康是很多人十分向往的。有不少人都是花钱买药、...

修桥建庙的「大善人」为何会下地狱

我们到了道尹衙门里,伍道尹把我们几个人,和徐蔚如居...

不孝的因果报应

彻悟大师有一句话:善谈心性者,必不离弃于因果;而深...

舍利弗五百世堕为毒蛇

我们讲一个实际的公案给大家参考。佛陀的弟子有一个叫...

药师佛的强大愿力治愈了我的白血病

2013年是我治愈白血病的第四年。今天,我把发生在我身...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这种境界并非功夫,而是一种可怕的幻妄相

这个用功人啊,说起来也明白,功夫到了什么地方了。这...

大慧宗杲禅法心要——禅病种种

知道了用功方法之外,参禅之士尚须提防禅病,以防走错...

思惟苦谛与调伏爱取是净土宗的必修

我们讲到了四圣谛。那么四圣谛从净土宗正念的角度来说...

面对被伤害时的态度

有光明就有黑暗,有正义就有邪恶。 曾经,佛陀也遇到迫...

【佛教词典】二氏

乃指释氏与老子,即佛家与道家。 p191...

【佛教词典】涂割

(譬喻)谓有恩人来涂香于我一手,有怨人来割取我一手...

穷人也会过得很快乐吗

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在海滩上相遇了,富人问穷人:你在...

孙红雷:母亲靠捡垃圾把我养大

小学四年级时,孙红雷得知,家里要推迟两个小时吃晚饭...

圣严法师《人生的愿望》

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许多的梦想、许多的心愿,常常想:我...

【推荐】如何持好不邪淫戒

问: 请问师父,如何持好不邪淫戒? 大安法师答: 在...

十种魔业

一、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 二、恶心布施...

警惕无常,行善修福

《佛说无常经》云:「假使妙高山,劫尽皆坏散;大海深...

何为「众生浊」

这个众生浊是由行阴引生的。什么叫行阴呢?就是我们内...

在不晓得不明白上求个究竟,就是疑情

道,本来没有东、西、南、北,亦没有你、我之分别,直...

心总是被烦恼围绕怎么办

问: 每天茶饭不思就是不开心,总是被烦恼围绕怎么办...

为什么这么用功还会生病

有病,你怎么样对待病?当然我们要看、要治、要吃药。...

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

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

佛学常见辞汇(五画)

【去执】 去掉对一切事物、理论、思想以及意见等的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