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面对疾病

2012/09/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法是积极入世的,对于痛苦的态度是“速当远离”。

当年佛陀出家就是有感于人生老病死的痛苦,为寻求一种离苦解脱之道,主动放弃了奢华的家庭生活,苦行六年,最终发现奢华的放纵与自虐式的苦行,并不能达到离苦的目的,而清净的禅定智慧才是快乐的根本。于是尽其一生,说法四十九年,一直都在传授“什么是苦,如何离苦;什么是快乐,如何达到清净之快乐”的道理。

积极脱离痛苦,追求清净之乐,是佛陀立教的用心,是我们佛教徒信仰的总旨。

疾病,这是人世间最为显著的痛苦,当然更是速当远离的主要目标之一。

了解因果,我们知道疾病的生成有一定的原因。但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不可能对各种疾病的来龙去脉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即使有相应的知识,也不可能使自己时刻处于理智与冷静之中来预先防范。有句老话叫“医不自医”,说的是即使是最了不起的医生,也有医不了的病,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生病。中国古代的名医,有“药王”之称的孙思邈也兔不了病死,就是这样的例子。

了解因果,我们知道我们的身体与精神,不可能永远调适得很好,我们的身体总会有冷热酸疼的感觉,我们的精神也受喜怒哀乐等情绪所左右。由各种不适的情况,疾病的产生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自己没有相应的能力来避免和解决病痛,现在的医学也没能发展到治愈不治之症的地步。

如是真实地了解我们的处境,我们就会以一种坦然的勇敢和正确的态度来面对那些无常而至的疾病。

看了许多佛传故事,我们知道世尊释迦牟尼佛本人在世的时候,也常有当时著名的医师蓍婆为他作治疗和常规护理。

佛陀也常说“八福田中,看病第一”。这是说不仅自己有病要看医生,他人生病也要积极看护,帮助求愈。探病看护最好的例子就是佛陀与阿难尊者,他们经过一处僧舍,见到一位老病比丘无人护理。佛陀吩咐阿难取水,亲自为老比丘擦洗身体,打扫房间,捧汤喂食,看护养病。

再就其他佛国世界而言,东方的琉璃光如来,号称药师;西方的阿弥陀如来,尊为无上医王。虽然,这些如来的尊号含有一种比喻意味,但其中“有病求医”的道理是显露无遗的。

不怕得病,这是一种坦然与勇敢;有病求医,就是离苦的积极行为。

“坦然面对,积极离苦”是我们佛教徒对待疾病这一人世间共同难题的积极态度;不以南辕北辙的愚昧来徒增自己的痛苦;不给世人以“迷信”、“消极”之口实;也不会给那些外道邪徒借以作蛊惑害人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心念与疾病有何关联

问: 佛法中提到病由业生,业由心生,心念与疾病的关...

如何断食

断食,就是我们平常一天吃两餐或三餐,你身体经常为了...

蕅益大师病中念佛的感悟

蕅益祖师五十六岁,这一年卧病灵峰,整个夏天,大病发...

修行人为何还会生病

我在信佛,以至于出家之前,都很愿意听暮鼓晨钟。 在二...

儿子得了中度抑郁症,如何才能使他走出困境

问: 弟子的儿子得了中度抑郁症,我忏悔、做善事,天天...

德文法师自述学佛出家因缘

我家族从祖辈开始,男众有一种共业寿命都短。我没有见...

凡人当病苦时,作退一步想

原文: 凡人当病苦时,作退一步想,则安乐无量,近来兵...

身体五脏患病的相貌

二者五脏生患之相:从心生患者,身体寒热,及头痛口燥...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要确信一切都是完美的

一位从事商品零售业的居士向清净诉苦:近期业务不景气...

曾以为非,今则为是

我们现在常常提到一个词:三观。三观就是一个界定的标...

佛陀开示居家八法

居家八法出自《杂阿含卷四九一经》,是佛陀教导在家人...

皈依三宝是离开生死苦海最好的道路

我们能够知道理体三宝里面的清净本性,那么我们生命,...

【佛教词典】三十三观音

(名数)图画普门品所说三十三身为三十三观音。其典据...

【佛教词典】众生本性

(杂语)众生本性,为真如法性,真如法性有不变随缘二...

助念主事者宜明理,莫以世间俗情贻害病人

若病人将欲断气,宜三班同念。直至气断以后,又复分班...

供僧功德殊胜,能长养一切善法功德

《盂兰盆经》 云:若能以饭食、卧具、 医药,供养十方...

虚云老和尚与具行和尚的故事

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朴拙青年,穿着一身...

六道众生皆是父母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为什么这个戒是十方三世诸佛都要去...

光有慈悲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引导

在学佛的人中,有两种现象比较普遍,一种是每天忙于世...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建立》

第一篇 从人道到佛道 壹前言 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

【推荐】大悲咒的世间和出世间功德

大悲咒的出世间功德 一、 能往生十方诸佛国 引三条理证...

戒邪淫三字经

天地间 自古来 淫为罪 万恶首 古圣贤 最先戒 一...

佛法义理虽深妙,却又在我们日用寻常之中

佛法的精义甚深难知,不是言语可以说出来的。但他的义...

物债易还,命债难还

现在看第二段,还债的人应该怎么还呢?他过去生把人家...

人生不会总倒霉

人皆可圣。你们一再称我是经营之圣,我决不是什么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