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要被小事琐事所累

2012/11/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一对夫妇,吃饭闲谈。那妻子也是兴之所至,一不小心冒出一句不太顺耳的话来,同样没料到的是,丈夫细细地分析了一番,于是心中不快,与妻子争吵起来,直至掀翻了饭桌,拂袖而去。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细细想来,当然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的。我们不得不说,他们实在有点小心眼,太在意身边那些琐事了。其实,许多人的烦恼,并非是由多么大的事情引起的,而恰恰是来自对身边一些琐事的过分在意、计较和“较真”。

比如,在有一些人那里,别人说的话,他们喜欢句句琢磨,对别人的过错更是加倍抱怨;对自己的得失喜欢耿耿于怀,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易于敏感,而且总是曲解和夸张外来信息。这种人其实是在用一种狭隘、幼稚的认知方式,为自己营造着可怕的心灵监狱,这是十足的自寻烦恼。他们不仅使自己活得很累,而且也使周围的人活得很无奈,于是他们给自己编织了一个痛苦的人生。

要知道,人生中这种过于在意和计较的毛病一旦养成,天长日久,许多小烦恼就会铸成大烦恼。其实,在这一点上,古代的智者们早已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早在两千多年前,雅典的政治家伯里克利斯就向人们发出警告:“注意啊,先生们,我们太多地纠缠小事了!”以后,法国作家莫鲁瓦更是深刻地指出:“我们常常为一些应当迅速忘掉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干扰而失去理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几十个年头,然而我们却为纠缠无聊琐事而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时光。”

从台湾归来定居的111岁老人陈椿有一句话说得极妙:“一件事,想通了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狱。既然活着,就要活好。”有些事是否能引来麻烦和烦恼,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如何看待和处理它。所谓事在人为,结果就大相径庭。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学会不在意,换一种思维方式来面对眼前的一切。

不在意,就是别总拿什么都当回事,别去钻牛角尖,别太要面子,小心眼;别把那些微不足道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放在心上;别过于看重名与利的得失;别为一点小事而着急上火,大喊大叫,以至因小失大,后悔莫及;别那么多疑敏感,总是曲解别人的意思;别夸大事实,制造假想敌;别把与你爱人说话的异性都打入“第三者”之列而暗暗仇视之;也别像林黛玉那样见花落泪、听曲伤心、多愁善感,总是顾影自怜。要知道,人生有时真的需要一点傻气。

不在意,也是在给自己设一道心理保护防线。不仅不去主动制造烦恼的信息来自我刺激,而且即使面对一些真正的负面信息、不愉快的事情,也要处之泰然,做到“身稳如山岳、心静似止水”,“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这既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妙方,也是一种坚守目标、排除干扰的良策。我们的精力毕竟有限,假如处处纠缠琐事,被小事所累,我们的一生必将一事无成。

不在意,也是一种豁达、大度与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没有宽广的胸怀和气度,是很容易流于琐屑与平庸的。而当你实现了豁达与宽容,自然会产生轻松与幽默,从而洋溢出一种性格的魅力。

不在意,最终体现的是一种修养,一种高贵的人格,一种人生的大智慧。那些凡事都与人计较、锱铢必争的人,自以为很聪明,其实是以小聪明,干大蠢事。而不在意,乃是不争之争,无为之为,大智若愚,其乐无穷!

不在意的人,是超越了自我的人,也是活得潇洒的人。因为没有了琐事的羁绊和缠绕,也就使身心获得了解放,自有一片自由的天地。

当然,不在意并不等于逃避现实,不是麻木不仁,不是看破红尘后的精神颓废和消极遁世;不是加缪笔下对什么都冷若冰霜、无动于衷的“局外人”,而是在奔向人生大目标途中所采取的一种洒脱、放达、飘逸的生活策略。倘能如此,你自然会拥有一个幸福美妙的人生。如此看来,性格,是决定命运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一心有滞,诸法不通》

问:唐朝牛头法融禅师说:一心有滞,诸法不通。一旦这...

心中有春天,所见所闻无不是春意盎然

笔者有一位从事社工的学生,最近生活得非常充实。原来...

你的每个起心动念,对生命都有重要的引导

在大乘佛法当中讲到了这个阿赖耶识缘起。这样的一个缘...

「舍身心求往生」与「求加持痊愈」矛盾吗

问: 印祖说过,当人重病时,舍下身心求往生,若寿未尽...

经常产生恶念怎么办

问: 经常产生恶念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当你有恶念的...

人们都以为成佛是件难事,其实并不难

普通人都以为成佛是件难事,其实并不难。佛和众生都是...

如果没有业力的存在,你会积极修行吗

如果你是凡夫,你用任何理由生气,情绪有能、所,就会...

你心中在动,才有外在的世界在动

楞严经中讲有个琉璃光法王子,他在因地的时候,先观察...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对别人最深的伤害是语言

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极其优秀,可是...

诵《金刚经》要把握三个「观」

用虚幻观来看待问题 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经历就是一场梦,...

家庭顺利吉祥之因

人们都渴望过着美好的生活,家庭中事事都如意,事事都...

早一点认命,才可能早一点上路

我们讲到十二因缘,佛教的生命观,它是建立一个无量生...

【佛教词典】四重五逆

指四重罪与五逆罪。四重罪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

【佛教词典】缠无明

(术语)四无明之一。缠者缠缚之义,无明烦恼,系缚众...

六亲眷属指的是哪些人

我们在修学佛法时,常将自己的功德回向他人,而回向的...

一念弥陀,头上便放光

明朝万历年间的莲池大师,净土宗的第八祖。莲池大师还...

咸也好,淡也好

一个青年为着情感离别的苦痛来向我倾诉,气息哀怨,令...

居士团体称六合敬僧团,这在律上如法吗

问: 在家居士团体称六合敬僧团,这在律上如不如法? ...

婚葬酒席会杀害许多生命该怎么办

问: 按照农村习俗,婚葬要置办酒席,会杀害许多生命...

比丘度化阿恕伽王建塔因缘

阿恕伽王(又称阿育王)是一位暴虐无道、嗔怒好杀的君王...

念咒时信心最重要

从前,有个没读过书的乡下老太婆,天天念「唵嘛呢叭咪...

圆瑛法师《劝修念佛法门》

念佛发起因缘第一 念佛即是修行第二 念佛最为稳当第三...

人生可以看做三层楼

我常常凝视着丰子恺先生的像,猜想着他那颗博大而善良...

茗山法师日行一善的神奇效验

慈,就是牺牲自己而施与他人之安乐;悲,就是同情他人...

留学的僧人回来后,不信大乘佛教了

你比如说现在,不少出家人兴起留学热,到斯里兰卡去留...

十跪父母恩

父母一路养育我们长大,给予了我们许多,我们逐渐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