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咸也好,淡也好

林清玄  2011/04/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个青年为着情感离别的苦痛来向我倾诉,气息哀怨,令人动容。等他说完,我说:“人生里有离别是好事呀!”他茫然的望着我。

我说:“如果没有离别,人就不能真正珍惜相聚的时刻;如果呋有离别,人间就再也没有重逢的喜悦。离别从这个观点看,是好的。”

我们总是认为相聚是幸福的,离别便不免哀伤。但这幸福是比较而来,若没有哀伤作衬托,幸福的滋味也就不能体会了。

再从深一点的观点来思考,这世间有许多的“怨憎会”,在相聚时感到重大痛苦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没有离别这件好事,他们不是要永受折磨,永远沉沦于恨海之中吗?

幸好,人生有离别。

因相聚而幸福的人,离别是好,使那些相思的泪都化成甜美的水晶。

因相聚而痛苦的人,离别最好,雾散云消看见了开阔的蓝天。

可以因缘离散,对处在苦难中的人,有时候正是生命的期待与盼望。

聚与散、幸福与悲哀、失望与希望,假如我们愿意品尝,样样都有滋味,样样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高僧弘一大师,晚年把生活与修行统合起来,过着随遇而安的生活。有一天,他的老友夏丐尊来拜访他,吃饭时,他只配一道咸菜。夏丐尊不忍的问他:“难道这咸菜不会太咸吗?”“咸有咸的味道。”弘一大师回答道。吃完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夏丐尊又问:“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平淡的开水?”弘一大师笑着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我觉得这个故事很能表达弘一大师的道风,夏丐尊因为和弘一大师是青年时代的好友,知道弘一大师在李叔同时代,有过歌舞繁华的日子,故有此问。弘一大师则早就超越咸淡的分别,这超越并不是没有味觉,而是真能品味咸菜的好滋味与开水的真清凉。

生命里的幸福是甜的,甜有甜的滋味。

情爱中的离别是咸的,成有成的滋味。

生活的平常是淡的,淡也有淡的滋味。

我对年轻人说:“在人生里,我们只能随遇而安,来什么品味什么,有时候是没有能力选择的。就像我昨天在一个朋友家喝的茶真好,今天虽不能再喝那么好的茶,但只要有茶喝就很好了。如果连茶也没有,喝开水也是很好的事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林清玄文章列表

可否先做世间事业,然后临终才念佛

问曰: 一生造恶,临终念佛,带业得生,又无退转。此...

星云大师独白:有苦不能说 我就这样忍了一辈子

一九八五年,我从佛光山住持之位退居下来,将寺务交给...

如何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消极悲观

问: 弟子在生活中,体会到当今社会的种种五恶五痛情...

如何运用十善业在生活中

问: 如何运用十善业在生活中修行? 慧律法师答: 十善...

能成才和幸福的八大要义

一个人的成长都有一定的因缘,向好向坏来自教育的重要...

进退之间

在禅宗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

圣严法师《人生的幸福与快乐》

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是怎么产生的?人生究竟是什么?许多...

让外境成为自身成长的力量

我们一个人出生在这世间,生活周遭一定有很多的人、很...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惟贤长老《从人生佛教到人间佛教》

一、人间佛教思想的历史沿革 (一)释迦佛的应化示现...

孑然此一身,生时骨肉连,死后各分散

宗喀巴大师要我们修无常观,分三个次第: 第一个思惟今...

在家居士可以为动物做皈依吗

问: 在家居士在特殊的条件下可以为一些动物做一些简单...

现在虽很强健,但要做死了想

现在虽很强健,就要做就要死了想。 那个意思是,虽然咱...

【佛教词典】戒相

戒的相状差别,如比丘的戒相是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的戒...

【佛教词典】己证

又作自证。即指自己所证见之见解、境界,为他人所难以...

以平等心接受供养

在舍卫城,人们常常大事举行供养,供养佛陀亲自带领的...

印度佛学略史

结集三藏 佛应世时,亲闻佛说,佛示寂后,依佛遗教。佛...

无论昼与夜,应常念佛陀

乔达摩弟子,常善自醒觉, 无论昼与夜,彼常念佛陀。 ...

人应该要「住」在哪里

家,能够给我们永远的安住吗?动物中,即使一只小鸟,...

【佛学漫画】是什么让轻视念佛的律宗祖师改修净业

大师又讲到自己发忏悔心、改往修来的想法。他思维:以...

慧律法师:创造一颗会浮起来的球

我们今天在没有讲《楞严经》的总纲以前,要讲一个很重...

【推荐】造寺供养舍利,非比丘正业

《僧祇律》记载这段迦叶尊者在佛陀圆寂之后,对比丘们...

「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极乐」的三种解释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佛说阿...

在家人从朝至暮的修行方法

一、修行功夫贵恒常 很多初发心的人来问:老和尚!弟...

四大安静 众患消除

佛陀住世时,舍卫国中有一位已证得须陀洹果的须达长者...

功德宝山神咒的功德

功德宝山神咒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此语谁不知之?知之而漫不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