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弥勒菩萨的乐观精神

2012/12/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宽却肚皮需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需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弥勒菩萨的化身布袋和尚作此《忍辱偈》,以教化众生不管遇到世间再多的是非与爱憎,都要不以为意,不让其扰乱自己的心智,而要以忍辱、宽容和接纳的心态来应对。“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只要我们能心无挂碍、心无所住,就能证得圆满的果位,一身轻安。这是多么积极向上的态度与豁达的情怀啊!

据佛教经典记载,释迦世尊曾预言,在“未来佛”弥勒菩萨掌管的世界里,国土异常清净,人民丰衣足食,生活安宁。在《弥勒菩萨本愿经》中记载弥勒菩萨发的三大誓愿:“使我作佛时,令我国中人民,无有诸垢瑕秽,于淫怒痴不大,殷勤奉行十善,我乃取无上正觉。”由此看出,弥勒菩萨与释迦世尊的悲心愿力,是对娑婆世界众生的特别护持和摄受,作为弥勒菩萨化身的布袋和尚,其形象和蔼可亲,笑口常开,体现出包容、和善、幽默、快乐的特征,也体现出中华民族乐观积极、奋发进取的精神形象。

弥勒菩萨虽然曾以不同的样貌示现,人们对他的喜爱敬慕无丝毫减少。到过寺庙的朋友们知道,在寺庙山门前往往有弥勒菩萨的雕像,笑呵呵地看着游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是先贤们专为弥勒菩萨撰写的一幅对联,足见他的乐观豁达精神。诚然,人生多舛,人的一生要经“八苦”的桎梏,与其唉声叹气,不如笑口常开、自在悠然。反正悲观也好,乐观也罢,这一生总得慢慢度过,我们何不笑看人生、笑对一切呢?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针对弥勒佛肚大、量大、乐观等大做文章,写下不少诙谐幽默、蕴意深刻的楹联,读来倍受启迪,四川峨嵋山灵岩寺弥勒佛殿两侧的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这幅对联借用弥勒菩萨的形象来告诉世人要达观豁朗,淡泊名利,与人为善,团结和谐。四川乐山凌云寺弥勒佛殿上的一副对联曰:“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进笑出,笑自己原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来观去。观他人总有高有低。”福建白云峰涌泉寺弥勒佛前有一联:“笑呵呵坐山门外,觑看去的去来的来,皱眼愁眉,都是他自寻烦恼;坦荡荡的布袋中,无论空不空有不有,含脯鼓腹,好同我共乐升平。”这同样是借用弥勒菩萨的行为来劝告世人:莫自寻烦恼,要清心寡欲,积极、乐观、豁达地去处世做人。

弥勒菩萨就像一枚开心果,在自己开心的同时,也能为别人带去乐趣与快乐。因为他的乐观与豁达,使得他了断诸多魔障,轻松斩断万千“烦恼丝”。弥勒菩萨身上背的大布袋,就是包容一切,善待一切之意,唯如此,我们才能敞开心扉,赢得真正的理解与信任;弥勒菩萨脸上的笑容就是乐观豁达、坦荡自在之意,唯如此,我们才能放飞心灵,获得无上的乐趣与怡然。对处于现代社会的我们而言,幸福快乐不是遥不可及,只是我们的欲望太多、要求太多,怨气太多。当你在失败与落寞之际、想想弥勒菩萨那乐呵呵、笑盈盈的样子吧,当你在伤心与苦恼之际,想想弥勒菩萨那笑嘻嘻、乐悠悠的样子!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贫富贵贱,功名利禄,悲欢离合,恩怨情仇,这一切不过是过往云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付之一笑即可,何必去劳心费力?且学那潇洒自在的弥勒菩萨,大肚能容天下之事,宽心能忍万千烦恼,即便是“泰山压顶”、“三刀六洞”,依旧岿然不动,气定神闲。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底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当欢喜心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时,我们就能体会到那“日日是好日”的清爽与悠然。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把过失推给别人,这就是痛苦一再重演的原因

我告诉大家一个事实世间上没有一件事情是从外面来的,...

不要责怪妄想,要用佛法来引导它

十法界是怎么分立的?大家的心都是清净本然,都是具足...

作茧自缚的人生

【原文】 蚕之作茧也,左之右之,上之下之,尽吐腹中所...

有欲望就能快乐,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我们在修行当中有时候经常很沉闷,有时候很烦恼、苦恼...

让你一生吉祥的10个秘方

吉祥第一方:远离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

大学生如何摆脱颓废,树立人生观

大学生甲: 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对苦与乐看法的层面不同,感受自然也不一样,关键在于...

心中留一个信念,并为之去追求

从前,一个老盲人带着一个同样双目失明的小徒弟,以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我们的果报是怎么受用的

这个地方的识变,前面我们比较偏重在造业这一块,这个...

净土行人持净土宗外的经咒是杂修吗

问: 弟子每天的早、晚定课是诵《阿弥陀经》一卷,念...

一切满众生愿的都可以称之为药

佛教里边有一部经典叫《药师经》,讲到药和病的关系。...

净除杂念一心念佛

真正修行用上功的话,一定能净除杂念,一心念佛。同时...

【佛教词典】受业师

(术语)得度后受教之师,名受业师,又曰亲教师。释氏...

【佛教词典】受请升座

禅林中,指尊宿受拜请而登高座宣说佛法。一般系前一日...

自己不相信自己,怎么了生死

现在讲念佛的方便。念佛就是方便。我念阿弥陀佛,在这...

观自在菩萨和观世音菩萨是同一个菩萨吗

观自在是我们因中修行的一个方法。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名...

念佛人一天的修行

人的爱好、秉性、工作、家庭等千差万别,所立功课不应...

修持佛法的21种徒劳

莲花生大士说:当修持佛法时,有二十一种徒劳: 若你不...

世间之乐虚诳不实,禅定之乐永离生死

四者巧慧:筹量世间乐,禅定智慧乐,得失轻重。所以者...

坦诚无欺

做医师的替人家看病,自己的病却无法医治,做老师的教...

极乐世界要修到什么果位,才需要回到娑婆

问: 请师父慈悲开示回入娑婆度有情是什么相状?我们那...

难以老实念佛的症结在哪里

问: 怎样才叫老实念佛?人们为什么难以老实念佛,其...

崔母何以五六年工夫就能往生

圣人诚明之道,如来真常之法,匹夫匹妇,皆堪与知与能...

念佛三昧,无上真法

念佛一法,虽然我们有种种的认知,满怀的欢喜,无尽的...

星云大师《为医护人员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说来是多么的恐惧! 这个世间上的人...

【推荐】富人和穷人不能只比物质,还要比幸福感

1960年,美国因贫富差距悬殊,产生许多社会矛盾。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