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的价值观

惟贤长老  2013/04/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的价值观

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佛教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有神圣的使命,在六道轮迴中,生命的表演最为精彩,但它会为这些行为付出代价的,就是所谓的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自然规律已经为生命的每一次行动客观地打上了标签,尽管这在现象世间来看,可能会出现为富不仁而享乐不尽的事来,但我们不知道它的前生后世的因果报应链,就不好为它做最终的裁判。但我们知道,所有的生命都有成长的过程,从低等的无知的到较高的生命形态,甚至是完成生命体验的全过程,最终成佛的使命。这种成佛的可能性使我们尊重每一个生命,并将尊重转化为戒律,这就是佛教徒的不杀生戒。不杀生戒,即尊重任何一个生命,因为它们有生存的权利,我们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随意作出剥夺一个生命的决定。

尊重生命,佛教徒认为会引发自尊,并认识到我们自身生命的可贵性。这种可贵,关键在于它本来具有佛性,即每一个生命都有成佛作祖的潜在力量。佛性是平等的,人人本具,这就引发了佛教徒自由平等的理念,及世界和平与宇宙和谐的强烈愿望。于是,佛教成为世界上真正使世界走向和平的宗教,它没有圣战的血腥染污,它没有蔑视人生的粗暴极权,在相互尊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中,不断完善自我,成就无私而伟岸的生命尊严。这一切,都是因为佛教徒尊重生命的原故。

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在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六道中,人道,佛教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只要你成为了人,那就有了希望的光芒。佛经里有六难之说,也就是遇佛世难、闻正法难、生善心难、生中国难、得人身难、具诸根六种稀有难得之事:

遇佛世难。值遇佛陀出世,听闻佛陀的教法,是非常难的。诸经论中开示说佛之出世,数十亿年才有一次。即贤劫中人寿二万岁时,有迦叶佛出世;人寿百岁时,有释迦牟尼佛出世;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才有弥勒佛出世。如此,佛陀的出世,颇为稀有难得,而我们的人生也非常难得,所以遇佛出世的事是很难得的。

闻正法难。上面说遇佛世难,而听闻正法同样的困难。就算佛出世时,能生在这个世界上,仍有八难处不得见闻佛法。这八难处是地狱、畜生、饿鬼、长寿天、边地、盲聋喑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即生在佛世的众生中,这八处众生还是听不到佛法的。据《大智度论》卷九载,佛度化舍卫城时,此城曾有九亿民众,仍有三亿人全然不知佛法。所以,在缺少善根因缘的时候,虽值佛出世,也不能蒙其利益。

生善心难。《三藏法数》中说:“善心难生,谓人生世间,宿习垢重,恶缘易染,而况邪惑蔽心,生诸贪着。若不遇善知识劝教,则终不能发心,修习善行。故云善心难生。”人生在五浊的世间,从内因来说,我们不明了真理,误解佛法,被邪知邪见所惑;从外因上说,我们会常常受到种种恶缘的染污,所谓近墨者黑,可以说想不学坏都比较难。如果不是遇到大善知识,我们是很难生起善心的。什么是善心呢,善心就是信、精进、惭、愧、无贪、无瞋、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大家可以扪心自问,我们在一天的时间里,有几个时候生起了这十一种善心法。如果你生起善心多,那说明你学习佛法就有了收获。

生中国难。这个中国,是指佛法兴盛的地方,所以大家不要感到骄傲。生在一个佛法兴盛的地方,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美满,福德资粮具足,常常听闻善知识讲解佛法,并以佛法为准绳,实践佛教的积极人生观。但这不是很容易的事,这要大福报和历劫修行因缘的。

得人身难。经上有一个龟值浮木的故事,在大海中生活了寿命很长的一只盲龟,它随波逐浪,每隔几分钟就浮出水面来呼吸新鲜空气。在海中的波涛上,有一块破木板随着海水起浮荡漾,在木板的中间,有一个很小的洞,大概乌龟的头能伸进去。诸位想一下,在诺大的海洋上,这只龟什么时候才能与这块破木板相遇,何况相遇时,乌龟的头刚好从破木板的洞中伸出来。这个比喻说,我们得人身与盲龟值浮木一样地难。

具诸根难。搞艺术的人总喜欢说,残缺就是美,但我认为这种美只能是一出悲剧。人生也一样,几乎不可能完美无瑕,其他的不说,单说我们的身体,生理上的九大系统,什么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几乎每一个人或这或那都有毛病。有的是天生的毛病,有的是后天所致的毛病,有的是业障病,有的是遗传病等等,反正我们总会有一大堆的毛病缠身。若是小点的病也罢了,如果是什么眼耳鼻舌身意方面的毛病,那这一辈子就真的很艰难了,不但自己生活难以料理,还会连累自己的亲人朋友。这就是诸根难具呀。

上面讲了六难,说明能生为人就是大福报,人,是六道的中心点,人可以上为天,也可以下堕于地狱,人可以成佛,人也可以成魔。人在宇宙中的地位非常特殊,是六道众生的枢纽。大家得人生,生于中国,能听闻佛法,诸根具足,得遇善知识,非常难得。就更要珍惜人生,努力修行。

成佛是佛教的终极价值观

佛教认为我们的目的是要成佛的,成佛是我们的必然趋势,是宇宙人生的客观规律。当然需要我们自己的进一步努力。

成佛是我们刻苦修行的自然结果,是我们人生福德资粮完全具足的状态,也是人生完全放弃自我,融入到宇宙大我中的实在。成佛不再有烦恼,是潇洒而自在,永恒而幸福快乐,自主而纯洁的生命状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楼宇烈:我学佛法几十年的体会

有很多人想了解佛教,特别是想了解禅宗,但对于禅宗大...

节约时间的20个方法

1.对于过去失败或未做的事情不要有内疚感。 2.提醒自...

怎么样做好佛教徒

一、前言 我们信仰佛教,皈依三宝,皈依后怎么去做?我...

你有「微瘾」吗?佛子们该如何看待微信

微信,作为朋友圈共享的信息交流平台,因其发布者和接...

家人都不信佛,并反对自己学佛该怎么办

问: 请问师父,我家里人都不信佛,也很反对我学佛,很...

网络学佛的正确态度

网络是时代的产物,是众缘和合的现相。网络也被诸多有...

沈家桢居士的学佛经过

我现在的心态,是衷心感激这一生中,所有遇到过的法师...

什么样的人应当来学佛

今天一件事情的反思,使我想跟大家说一说,关于什么样...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业是搞不完消不完的

我们过去造的业,无量无边,无始以来,哪搞得完呢?你...

听闻正法的功德利益

龙树菩萨在其《听闻集》中写道:多闻能知法,多闻能远...

味欲的过患

四、诃味欲者:所谓苦、酸、甘、辛、碱、淡等,种种饮...

【推荐】《无量寿经》会集本的重要错误

某人曾经说过:「夏老居士不是普通人,他的会集本出来...

【佛教词典】迦比罗

(人名)外道名。【又】(地名)古代中印度之地名。梵...

【佛教词典】四难

值佛难、说法难、闻法难、信受难。...

少些打工心态,多点儿事业心

为了钱,这个班我总是要上。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就试着...

施恩于人不可求

虚云老和尚一辈子,重兴了大丛林,包括鸡足山,南华寺...

世间上什么最强

有人问:世间上什么最强? 一、钢铁最强,但是烈火可以...

福报是来自于过去的布施,那就不用拼搏努力了吗

问: 我们的福报是来自于过去布施财物,那我们就不用...

性然法师:恩师传印上人晚年潜修净业及往生侧记

编者按:值上传下印上人示寂百日,传印长老嗣法门人并...

理虽顿悟,事须渐修

理虽顿悟,事须渐修。在理上你大彻大悟,在事上你还得...

不要被六根骗进了六道

眼 我们的眼睛太累了,每天警觉地注视着这个世界,有...

要先「离一切相」,才有资格谈「即一切法」

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 我们不净观,第一个观,观我...

知恩报恩的雁王

从前,在波罗奈城附近有一个大池塘。池塘里,有很多鱼...

善导大师睡眠念佛法

善导大师有一段文字,是净土梦修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若...

失念者,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

随烦恼二十:言失念者,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能障...

放不下,妄想就多,苦了自己

在这里一个关键点,你是不是有入道,很简单,你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