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要先「离一切相」,才有资格谈「即一切法」

净界法师  2023/05/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要先「离一切相」,才有资格谈「即一切法」

“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我们不净观,第一个观,观我们身体的内相。就是把这个皮肉拨开以后,看到自己身体里面的结构,脓血屎尿等等,种种不净物,所以身体里面的结构是不清净的。

再观外相不净。“饶你会庄矜,画囊盛粪。”说我们这一层皮看起来很漂亮很庄严,但是七孔也经常流出不净,就是两个眼睛、两个鼻子、嘴巴、大便处、小便处等等,所以外相也不浄。

第三个,死后不浄。“一旦神离,不复堪亲近。”一个人死亡以后,你的色身开始腐败,然后膨胀,最后破裂,最后剩下一堆白骨。所以结论:“且莫把未烂的骷髅认作真。”

诸位!如果你是一个初学佛法者,你没学《法华经》,先没有安住真如,直接从因缘上修证,然后你一路看到你的色身,外面不净,里面不净,最后死亡以后不净,你最后会有什么结果?你将会有什么结果?结果就是你临终的时候不会贪爱色身。恭喜你!但它的后遗症,你生生世世厌恶色身这个东西,这个就是你没有入实法的后遗症,法执。你认为色身是不清净的,而这个法是真实的,不可改变的。

我要提醒求生净土的人:净土宗是大乘法门,所以他是有生命现象的,他是有依报、正报庄严的。什么叫正报庄严?他是有色身的。你没有色身,你怎么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呢?你怎么有寿命久远呢?如果我们今天因地是完全修权法,就是所谓的“执事昧理”。除非你因缘很不错,后来听到《法华经》了,开权显实了,把权法的假相拨开来,原来一切法是一念心性所变现。如果你没有遇到《法华经》,你一路的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这样不断地观下去,你的后果就法执很重。

那如果加上第一句话,那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来看:“恩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身。”诸位!你要讨厌色身之前,先做一个动作,先把心带回家。这个色身是怎么来的?你不要一开始就扑上去,就是你不能站在色身的角度去讨厌它。你要认为色身是真实的,去讨厌它,那你以后就跟色身完全无缘。你如果修得好,可能你要先到四空定,就是无色界。无色界就是讨厌色身,把色身空掉了。其实色身是空不掉的。

五蕴是因缘所生法,色受想行识是通十法界的,色身空掉是不正常的,色身只能转变,不能断灭。它不像烦恼,不像业力,那叫多余的,那是遍计执,那是可以消灭的。依他起性是不能断灭的,色身怎么能够让你断灭呢?我要怎么样能够破除烦恼,又不坏因缘所生法,又不坏诸法的假名假相假用?

来,第一句话:“恩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身。”怎么有色身的?是我们过去生的临终的时候,一念的爱取烦恼,那再加上我们业力的牵导,看到父精母血的结合。所以恩爱迷情的心法,一个颠倒妄想跟这个业力所变现的,这个父精母血的结合,才虚妄有此色身。

这个“妄有身”很重要。也就是说,色身是怎么回事?是我们一念心,因为业力跟烦恼的和合变现出来的,它是唯心所现的一个影像。这样子讲那就是“借假修真”了。那这个影像有什么好断的呢?虽然是如梦如幻,但是还是要断,我们要借观照色身的不净,来断我们心中的烦恼,不是要断色身。

诸位!色不迷人人自迷,色身其实没错。所以不净观只是一个方便说,因为我们喜欢色身。喜欢异性叫做淫欲心,喜欢自己的色身叫身见。那佛陀的方便就是说,问题在于你心中的烦恼,不是色身。你看阿罗汉,看到漂亮的色身他也不贪爱嘛。那怎么办呢?我们透过一种方便门,权法。就是说,我们透过观察色身不净,来调伏我们心中的贪爱烦恼。这个方法就对了,这样的修学就完全没有后遗症。

用如梦如幻的法药,来对治如梦如幻的五蕴。所以你整个修学一定要安住实法中,一定要先安住,才能够谈调伏。就像你打少林拳,一定要把马步蹲好。所以你看,你整个观身不净,你把第一句话读完再来读后面的话,那叫做“会权入实”,那就不是解脱道。

所以,我们《法华经》的修学是,把解脱道跟菩提道同时修学。调伏爱取是个解脱道,但是你安住一念心性,变成菩提道。你多一个内观真如,安住一念心性,来对治如梦如幻的不净色身。那么这样子,就把一种断灭的概念做了一种转化:我不要有漏的色身。

所以你看我们净土宗一定是两句话的,“厌离娑婆”,一定有下一句话,“欣求极乐”。没有人只修厌离娑婆的,不然你到最后跟阿罗汉一样。你不要娑婆世界,你要去哪里?所以,你少修一段,这个因地就不圆满了。净土宗,我们要把娑婆世界的五蕴身心看破放下,但是你要怎么样?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要欣求。大乘佛法都是这样,都是转变,关键点就是安住一念心性。过去我们在〈方便品〉也一再强调一个观念,你要改变因缘所生法,你自己要先跳脱因缘。所以为什么要先“离一切相”,才有资格谈“即一切法”?先把心调整好了,再来对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若顺若逆,总虚妄不实

【原文】 人能痛念生死事大,觑破一切世情,若顺若逆,...

放掉妄想,才有办法对治它

为什么有些人他烦恼很重,但是他很快能够突破?为什么...

临终提不起正念,阿弥陀佛能把我救走吗

问: 我们都说要对阿弥陀佛有信心,然后一定要相信阿弥...

抛弃阻碍人生道路的包袱

包袱是一种累赘,总是会在不适当的时刻让你感到无奈和...

他去养老院之前,留下了这一封信

我要去养老院了!非不得已,我是不会去养老院的。但是...

看破,放下,觉悟

俗云:「无事天地宽, 有事天地窄。」这句话是说,如...

《金刚经》教我们做什么

大家知道我们讲《金刚经》,《金刚经》教我们做什么啊...

一切都是假,唯有修道真

世间一切幻化,如露如电。故祖师说:一切都是假,唯有...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宽忍法师: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

在释迦牟尼佛的高足中,其最杰出的十大罗汉为十大弟子...

憨山大师开示持咒之方法

禅人以持明(持咒)为专行,从事者三十年,心地未有发...

为什么会生不孝顺孩子

问: 我非常用心栽培我的儿女,可是儿女偏偏都很坏,...

听与声即如来藏性

我们看第二段,明听与声即藏性。 听,是一个内处;声,...

【佛教词典】不随顺同分而转

【不随顺同分而转】 p0338 瑜伽八十九卷九页云:于诸戒...

【佛教词典】中门

寺域内廓正面所设之门。即佛殿与大门间所设之门。唐代...

放下即自在

一个装过臭水的容器需要清洗空置,一只装过牛奶的杯子...

修行最大的忌讳就是乱动

当我们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它对我们身心世界最...

四种念佛的方法

净土往生的因行,各祖师所强调者虽有不同,但多以信愿...

朋友的四种类型

人生的朋友大致可以分成四种类型: 一种是在欢乐的时...

你只要不随妄转,就有救了

我们不能在因缘所生的一念心识去跟妄想对治,你不是它...

阿姜查回答有关修行的问题

问∶ 我很用功修行,但似乎尚无一点消息。 答∶ 修行不...

把你未来的功德跟佛号连结在一起

你必须把你净土的功德跟佛号连结在一起!诸位知道这是...

认识佛教所说的魔

魔这个字中文本来没有,梵文是邛I(Mara),译成魔罗。最...

杀业积久,则爆发灾害

众生不知果由因招,念念起贪瞋痴,发而为事,则无非杀...

观世音菩萨圣号功德

若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即能入火不烧、入水不淹、恶鬼...

建了空墓,这样对后代有影响吗

问: 弟子普兰,师父吉祥,我爷爷在困锦州时候牺牲了...

三界万法种种境缘,实无心识外之别物

三界惟心,万法惟识二语,人能言之,触境逢缘,仍被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