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法门与人间佛教

惟贤长老  2013/05/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土法门与人间佛教

一、“做人”是实现净土的前提

说到净土,就与人间佛教分不开。为什么这样讲呢?净土,有西方净土、东方净土,十方上下都有净土。佛降生、修行、成道、说法都在人间,度众生以人为对像,在做好人的基础上走菩提道路,这是宣说、践行人间佛教的一种典型。人间净土实现了,也就同时实现了西方、东方、上下十方的净土。

净土法门所讲的三福业为:“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第一个福业,讲把人做好;第二个讲解脱,以持戒为中心;第三个讲菩萨行。《阿弥陀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福德”与三福业紧密相连,要生彼国必须把人做好,这是前提。第一个福业相当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的下士道,第二个福业相当于中士道,第三个福业相当于上士道。

三福业与三士道的精神完全一致,都是讲在做人的基础上修解脱行,发菩提心,直至成佛。故做好一个人是前提,否则谈不上解脱与净土。

二、“做人”是人间佛教的基础

人间佛教是太虚大师20世纪30年代在重庆的缙云山汉藏教理院首先明确提出来的,当时叫人生佛教,其实就是后来的人间佛教。当时我正在那里读书,我亲耳听他讲过“人生佛教、真现实论、真菩萨行、菩萨学处”这些内容。人生佛教,是太虚大师根据印度的佛法和中国传统的佛教,对佛法进行融贯,并结合现代实际做出新的判摄后,提出的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伟大佛教思想,为当今学人指出了一条契机契理的修行之路。

太虚大师当时为什么要提倡人生佛教呢?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分不开。当时佛教是以这两种方式来流行:一是消极隐遁,躲在深山、岩洞修行,独善其身;二是一说到佛教就给人以神秘感,让人以为就是念点咒、搞点神通等等,带有迷信和神秘色彩。因此形成了佛教内部不振作、外部受压迫的现状。佛教要更广地弘传,必须要避开这两种,不隐遁化,不神秘化。

人间佛教第一步就是说要把人做好。太虚大师有二首偈来说明这个内容,一首: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另一首:如果发愿学佛,先须立志做人,三皈四维淑世,八德十善严身。这些内容都是提倡把人做好,才能够逐步上升乃至于成佛。这条成佛的路线就是“由人到超人再到超超人”:首先把人格完成,做好一个人,为人天善;继而奉行三皈,严守五戒,做一个超人,为解脱善;在此基础上发菩提心度众生,出世而入世,做一个超超人,为菩萨善。以人乘直接趣入菩萨乘而成佛的道路就是人间佛教修行的中心思想,它有四个阶段,第一人生改善,第二后世增胜,第三生死解脱,第四法界圆明。

我把极乐世界实现在人间,就是要使人间净化,这个与三福业、三士道的精神相合。没有人间佛教,人间没有净化,你的心灵没有得到净化,哪来极乐世界呢?《观无量寿经》上讲念佛以三心“至诚心、深善心、广大回向心”来念佛必定往生,其实就是进行心灵上的净化。

三、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一致

太虚大师倡导实现的人间佛教,与净土是联成一片的。若是能够实现人间佛教,也就实现了人间净土,必定进入弥陀净土,那就是华藏世界了,莲花与莲花相印,连成一片,包括西方世界、东方世界,也包括娑婆世界,上下十方都包括。

太虚大师崇拜弥勒菩萨,一方面从思想系统来说,弥勒菩萨讲《瑜伽师地论》,是慈恩宗的祖师,而太虚大师“教宗弥勒,学绍玄奘”;另外弥勒菩萨将于五十七亿万年以后下生,在龙华树下三会度众生成道,那个时候的人间就完全实现了五戒十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把兜率净土化现在人间,是弥勒菩萨的愿望,也是太虚大师提倡人间佛教的真实意义所在。那么,在实际行动上,就必须要修三福业,三福业这条道路就是菩提道。因此,这个人间佛教的思想,与释迦佛、弥陀佛、弥勒菩萨所讲都是一致的。

现在这个世界,倾向物欲,崇拜物质,在五浊中,见浊很浓,处处充满常见、断见,这些都不是佛法的正见,这个业流会把世界引向毁灭。我们作为佛教徒,应该大力践行人间佛教。中国历代祖师,从晋代慧远大师、唐代八宗祖师,一直到近代的印光大师、太虚大师、弘一大师,都是提倡先要把人伦道德搞好,孝顺父母,戒杀放生,明因识果,修十善业。这是人生基础,佛怎么说的,历代祖师也怎样说,都是叫我们在做好人的基础上发菩提心,理论与实践一致,解行并重,这就是一条成佛的康庄大道。

因此,净土法门与人间佛教是紧密相连的,“人成即佛成”是人间佛教的核心思想,人做好了,也就净化了人间,实现了人间净土,这也是净土法门的真正意义所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道源老法师为临终者的助念开示

大德,我现在要向你讲几句佛法,希望你静下心来听着。...

平常都放不下,临命终时能放下吗

我们在座的老年人多,家里的女儿、孙女、外孙、孙子,...

倘欲即生了脱,当专主净土一门

阁下欲了生死大事,况复年临知命,来日无多,又无知识...

度众生的心发不出来,这样能否往生

问: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有云: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

何故阿弥陀佛来了,为何不把此人接走

问: 有位信士,一次她病重,可能是她过去世种过善根...

【推荐】一念虔诚皈依的心启动了弥陀本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

【推荐】阿弥陀佛的回馈远超念佛人的付出

在这个世风日下的减劫世间,人和人之间很难说信任二字...

【推荐】一念相应一念生,宝池莲华已标名

净土宗祖师大德常常开示一句话: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推荐】道证法师:六度总修?六度总休?

上广下钦老和尚有一句开示,很耐得我们去体会。他说:...

住持佛教其责在僧

记得十六年前的今天,我才刚到佛学院来求学。十六个春...

观世音菩萨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一直以来,我自称学佛人,因为自己会念佛、念经,就颇...

本焕长老的禅思语录

◎ 未成佛时,要先结人缘,广结善缘,随众随缘,为教...

【佛教词典】慈无量与有情何等乐

【慈无量与有情何等乐】 p1269 大毗婆沙论八十二卷五页...

【佛教词典】多世界中同时有多佛出世

【多世界中同时有多佛出世】 p0624   瑜伽三十八卷四...

人格者

一位从年轻时代就以帮人按摩维生的盲眼阿婆,一直住在...

犯邪淫而找不到工作

任何疾病,包括你的事业,找不着工作都是有因果的。...

哪怕是饿着,也别去做屠宰的行业

要把你所学的佛法运用到你日常生活当中,不要让佛法跟...

地狱果报往往是福报大的人创造出来的

我们看世间人,有些真的是福报很大,你看他受用的资具...

怎样才能留住你的护法神

依《阿含经》表示,每个人一出生时,就有鬼神随侍左右...

【推荐】人生的真相

在一个寂寞的秋天的黄昏,无尽广阔的荒野中,有一位旅...

精进修为何更容易出业障呢

问: 为什么精进修时,反而比平淡修时易出业障呢? 宏...

为临终的病人指一条路

宋代有个荆王夫人也是站着走的,有人神游极乐世界,还...

一个寻找死亡的年轻人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他很忧郁,总觉得自己的生活很不...

圣严法师:日新又新

曾有人问我说:「习禅已经十多年,总觉得没有什么进步...

广钦老和尚对出家弟子之开示--放下俗情,提起愿力

如果情执未断,嘴里念佛,念念还是堕娑婆。但如至诚恳...

众生的苦恼就是错认一切都不会变化

我们讲肉眼看问题,肉眼是我们凡夫所具足的眼睛。从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