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精进念佛--最殊胜的报恩方法

忏云法师  2013/06/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精进念佛--最殊胜的报恩方法

佛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么说;过去佛这么说、现在佛这么说、未来佛也这么说,说什么呢?说:十方如来呀,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十方如来可以说是一切佛,可怜、悯念众生,就像妈妈想念自己的小孩一样。妈妈虽然想,要是孩子离开妈妈,他走在外方,找不到孩子,把妈妈想死,也没有办法,说是“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孩子逃走他方,不见孩子,妈妈再怎么想,想断肠啊,也想不到孩子在眼前。

再想到十方如来、佛的慈悲,要是“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做儿子的要是忆念母亲,那么做女儿,也是一样,要是回过心,转过意,再去忆念母亲,“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像母亲念儿子这样念,母子就念念相应,念念在眼前,生生世世,母子都生在一块儿,都是有缘的,那么,我们众生要是念佛,和佛念我们一样,那生生世世我们能生在佛前,了生脱死,不受这些生死、灾难。想起来呀,说是佛念众生,如母忆子,我们深思深思、体会体会,感觉真是佛陀慈悲,我们众生逃逝,佛念我们,没办法。

我当年,体会这些意思,第一、就是虚云老和尚,三步一拜,从岭南,拜到河北,进入山西,拜五台山。拜到北方冰天雪地的时候,满身已经是土,头发也是,尘土落得满满的,一身破烂。有人看见着老和尚这么辛苦,就问:老和尚拜山,是为的什么?虚云老和尚说是:生不见母,为报亲恩。虚云老和尚生下来,母亲就故去,那么,虚云老和尚为的报母恩来拜山,超度母亲。这是当代禅宗大德高僧。

还有一位禅宗当代高僧,来果老和尚。他老人家在家的时候,母亲有病,病的危险,来果老和尚看见母亲受那个苦,又怕母亲再病重,一气不来,母亲离开人间,来果老和尚无可奈何,心里着急,看母亲的痛苦,看母亲要别离这个人世,来果老和尚跪在佛前,要割肝给母亲,祷念之下,用刀就割了,把肚子割开,不知那儿是肝,来果老和尚就着急了,那儿是肝呢?割那儿对呢?着急了,这么一拜,求观世音菩萨加被,那儿是肝?拜下去,再跪起来,咦!割破地方挤出来一点,来果老和尚一看:喔!这就是肝喔!就割起来给母亲熬点汤,添点水,熬好了母亲吃,母亲吃了就好了。所以佛菩萨这个灵感不可思议,孝能感动天呀!母亲就好了。

两位高僧,都是禅宗大德,禅宗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在“空”的方面说:要是割肝奉母、三步一拜、拜到五台,这是报亲恩,在“有”的这一方面,就是“上报四重恩”,不忘父母的恩,才有这种感应。那么我们为的报亲恩、打佛七,为的父母的恩来念佛,十方诸佛怜念众生,又如母忆子,我们就以忆母的心,来忆佛念佛,以念佛的功德再回向给我们的父母。那时候,我就想:我们要是用功,无论是止语、禁足、打七、闭关,我们都可以说是,为的报恩才止语,为的报恩才念佛,念佛也止语、禁足。

为的父母我们打七,那么打七就叫“报恩佛七”;为了父母要是闭关,“忆母的关”。我们以忆母的心忆佛,以忆佛的心,回向给父母,说是二而一,一而不二,我们念佛用功,要紧需要这样才好。以至于说是给父母念佛,念到父母现身给我们看一看呀,衣帽整齐,笑容满面、欢喜,感谢儿女的孝心,超度父母往生西方,我们做贤孝的儿孙,一定要这样子来报恩。

那么,这样子念佛,一定眼不观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身不感触、舌不尝味,就这么一心念,都摄眼、耳、鼻、舌、身,以至于摄意根,不打妄想,这才能彻底报父母恩、报佛的恩。那么,佛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最后说:都摄六根、不被六尘所染,这一念心,就是清净心,叫做“净念”;净念,但有一念不行,净念得念念念去,叫做“净念相继”,这才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继、又继,继续又继续,继到深入了,凝固了、不摇动了,会归一处了,得三昧、得禅定、得着一心不乱,斯为第一!真能报亲恩,也能报佛恩。

诸上善人!至诚恳切、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如母忆子、忆念弥陀。念起!听起!

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何以念一声佛号能灭多劫重罪

中国向有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之说,侧面反映出中国...

净土宗的圆融顿悟及其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自后汉至魏晋南北朝,有关净土的经典翻...

普陀山慧济寺的「佛顶顶佛」具有哪些涵义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来朝拜普陀山呢,有一个地方...

打佛七不是「打佛吃」

1977年,第一次见到广钦老和尚,当时老人家没别的开示...

如何对待父母的出轨

世间事,有可以理论者,有宜以情论者。汝所说某人之事...

极乐世界的鸟是怎么来的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

【推荐】靠自力修行的道路,真是险象环生

多诸障难者,行人于禅观中,击发阴魔,如《楞严》开五...

张抡的奏折

宋代官员张抡。不清楚他的出身。官至浙西的副都总管。...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用短暂的痛苦,来解决长远的痛苦

什么叫精进呢,《广论》当中提出了两个定义。就是当我...

供僧功德殊胜,能长养一切善法功德

《盂兰盆经》 云:若能以饭食、卧具、 医药,供养十方...

站在众生的角度来思惟事情

这个地方我们值得一说的就是:所有的菩萨大概你要行菩...

别把染缘认为是随缘

今天和大家讲一讲,随缘与染缘。随缘是菩萨,染缘是凡...

【佛教词典】地婆诃罗

(613~687)梵名 Divākara。意译日照。唐代译经僧。...

【佛教词典】离生性

出离生死的正性,亦即得道之圣者,通达谛理,断见思惑...

太多的外缘,会带动无始劫来的攀缘心

息诸缘务,有四意: 一、息治生缘务。 不作有为事业。...

圣严法师《处处是金山》

凡夫不是佛,所以看到的人也不像佛;因为尚是未见佛性...

聪明人为何反被聪明误

我们人在世间基本上都是追求说这个人很聪明,往往还会...

如何正确运用十念记数法念佛

问: 我平时用印光法师讲得念十声的方法记数,但我发现...

为什么有人预知时至要往生却没走

问: 有人预知时至要往生,叫来佛友助念,但几次都没走...

无边的生死罪业和痛苦是怎么来的

众生在迷,贪著、攀缘、妄想执著世间、出世间的一切事...

这三门若不关牢,佛号一定念不好

我们念佛的时候,应放下一切,眼睛观佛、耳朵听佛号、...

禅师们的胆量

天下有大勇者,卒(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学道惟贵痛切,一刻不可放过

学道惟贵痛切,一刻不可放过。盖从无始劫以来,迷而不...

以妙音香花欢喜供佛,成就辟支佛果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有一天,许多豪贵长...

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

《大乘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记述,当众生遭遇...

为何要去除骄傲我慢

问: 为什么不要骄傲我慢,我慢是很难远离的。请开示...